"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苏南河流底栖动物耐污值研究【字数:8296】

2024-02-25 17:2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底栖动物耐污值是利用底栖动物评价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耐污值不仅仅可以定量底栖动物对污染胁迫的耐受程度,并且可以快速诊断特定污染物类型,是用于水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2018年秋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太湖流域的86个河流采样点位,通过两次采集得到底栖动物4877头。根据采样点位的生物和环境数据,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确定了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为pH、WT、TP、TN和CODMn。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耐污值的计算方法,共计算获得74个分类单元耐污值,其中昆虫纲鞘翅目3科3属,双翅目5科16属,蜉蝣目2科4属,蜻蜓目4科11属,毛翅目1科1属, 鳞翅目1科1属,半翅目4科4属,软体动物18属18种,环节动物6属6种。基于所获得的耐污值计算各点位的生物指数(BI),并比较了BI指数与TN、TP对各点位水质评价的一致性。本研究初步推导适合苏南区域河流底栖动物主要分类单元耐污值,为该水域水质生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也为我国底栖动物耐污值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撑。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引言1
1实验方法 2
1.1 研究地区概况 2
1.2 采样点位 3
1.3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3
1.3.1 水质指标3
1.3.2 底栖动物采集3
1.4 数据处理4
1.4.1优势物种4
1.4.2 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4
1.4.3 底栖动物耐污值4
1.4.4 生物指数(BI)水质生物评价4
1.4.5 BI指数与水体营养盐评价等级一致性5
2 实验结果5
2.1 底栖动物5
2.2 环境变量及其与底栖动物的关系6
2.2.1 水质数据6
2.2.2 CCA分析6
2.3 底栖动物耐污值 7
2.3.1 PCA分析 7
2.3.2 底栖动物耐污值计算 7
2.4 BI指数与水质理化评价一致性 7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3讨论8
3.1 影响生物群落分布的因素 8
3.2底栖动物耐污值 8
3.2.1 与水质理化变量的关系 8
3.2.2耐污值的差异性 8
3.3 耐污值与营养盐评价结果的的一致性 8
3.4数据来源 9
致谢9
参考文献9
附录11
附表1江苏苏南河流底栖动物耐污值列表11
江苏省苏南河流底栖动物耐污值研究
引言
引言: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史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无脊椎动物类群。底栖动物主要包括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如蜉蝣目、襀翅目、毛翅目、双翅目、广翅目等)、甲壳类及环节动物等类群[1]。作为水生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底栖动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是维持所处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的重要组成。由于底栖动物分布较为广泛、体型较大、易于鉴定、生活史周期较长、对污染胁迫响应敏感等优点,所以常被用来作为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示生物[2]。底栖动物类群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有机污染、水体酸化和其他环境胁迫等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向[36]。
在水质生物评价领域,底栖动物耐污值(Tolerance value)反映了生物在时间和空间尺度对环境胁迫压力的耐受程度(Pollution tolerance)[7]。耐污值的高低反映了生物对水体污染的敏感程度。耐污值一般以010表示,耐污值越高,表明生物对环境胁迫的耐受能力越强;值越低,则表明对环境胁迫的耐受能力越弱,即越敏感[8]。耐污值的确定主要包括经验值和试验值两种方法[8]。经验值(Experience value)是由专家观点拟定而得出的耐污值,这种方法数据获取简单,省事、省力,结果简便易懂,缺点是只能借鉴特定区域内的耐污值数据,对于未知水体底栖动物特定耐污值的确定可能并不适用[9]。试验值(Trial value)是根据大量样本的分类单元在不同水质级别中出现分布特征,在统计分析基础上计算确定的耐污值。这种方法需要通过实地采集底栖动物样本、室内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得出对应的耐污值;虽然该方法费时费力,但基于试验值方法的耐污值更为准确。
耐污值由德国科学家Kolkwitz和Marsson于1909年最先提出并应用于水质生物评价[6],主要利用底栖动物(红摇蚊和寡毛纲等)的经验耐污值评价水体的有机污染程度。随后,国外研究者对底栖动物耐污值的研究逐渐由经验值发展到高度定量的试验值阶段[1011]。我国直到上世纪90年代,由杨莲芳等[9]首次借鉴美国建立的底栖动物耐污值和科级生物指数评价了安徽九华河水质。为弥补我国缺少底栖动物耐污值的研究空白,王建国[12]等对江西省庐山自然保护区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完成了庐山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大多数科与部分属的耐污值核定工作,新增73科的耐污值,首次提出了蜚蠊目、脉翅目、半翅目及鞘翅目水生类群及其它11个目主要水生昆虫的耐污值。王备新[13]参考美国已建立的底栖动物耐污值,结合野外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结果,修订了适合我国东南部底栖动物耐污值,提出了可适用于我国东南部山区溪流和平原河湖水质生物评价BI指数分级的参考标准[14]。2014年秦春燕[15]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通过物种与营养盐胁迫的统计学关系计算了163个溪流底栖动物耐污值。
虽然我国已经开展了部分底栖动物耐污值的定量研究,但已有研究主要计算综合污染胁迫类型影响下溪流水体底栖动物耐污值,缺乏河流水体底栖动物对特定干扰类型响应的耐污值研究。江苏省经济社会和农业生产持续高速发展,省内河流底栖动物类群遭受严重的富营养化威胁;应用基于综合污染类型的已有底栖动物耐污值,可能导致对营养盐污染类型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定量评价结果存在错误或者较大误差。本研究以江苏省苏南河流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营养盐胁迫梯度和生物模型方法的河流底栖动物耐污值计算,构建江苏省苏南流域营养盐污染影响下的河流底栖动物耐污值体系。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水环境生物评价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构建提供数据支撑,对江苏苏南河流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有切实的应用价值。
1 实验方法
1.1 研究地区概况
江苏苏南地区处于亚热带,四季分明,流域年平均气温15℃17℃[15],自北向南递增。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501250mm,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减[16]。春夏交替时节,遇暖空气北上,北方冷空气与之相持形成“梅雨”天气。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台风和热带风暴等影响,时常出现雷暴、暴雨等天气。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