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管氏肿腿蜂和川硬皮肿腿蜂组合对合作抚育子代的影响【字数:7006】

2024-02-25 17:2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肿腿蜂是寄生蜂中唯一表现雌蜂合作抚育子代的准社会行为的类群,本文旨在明确肿腿蜂是否接受其他种雌蜂合作抚育子代。本研究以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为寄主观察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和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ichuanensis分享同一寄主抚育子代的表现。设三个处理水平(1)两头雌性管氏肿腿蜂(AA),(2)两头雌性川硬皮肿腿蜂(BB),(3)一头管氏雌蜂一头川硬皮雌蜂(AB)。观察记录雌蜂产卵前期、产卵量、子代发育历期、出蜂数和存活率等适合度相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AB组合蜂抚育下的产卵前期(平均5.09 d)短于两种蜂独自抚育处理,BB组合蜂抚育下的产卵前期(平均8.02 d)最长;(2)AB组合蜂抚育下的子代发育历期比AA组合蜂抚育下的长,其幼虫历期平均8.23 d,蛹期平均14.22 d;(3)AB组合蜂抚育下的产卵量(92.97)和子代出蜂数(47.29)最少、存活率(51 %)最低;(4)寄主体重和处理类型对产卵量、子代出蜂数存在互作影响,在AA和AB组合蜂抚育下,产卵量和出蜂数随寄主体重增加而增多,在BB组合蜂抚育下,产卵量和出蜂数随寄主体重增加而减少。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2
1.1 供试材料 2
1.2 试验方法 3
1.3 数据分析 3
2 结果与分析 3
2.1 寄主体重和母蜂处理对雌蜂产卵前期的影响 3
2.2 寄主体重和母蜂处理对卵历期的影响 4
2.3 寄主体重和母蜂处理对幼虫历期的影响 5
2.4 寄主体重和母蜂处理对蛹历期的影响 5
2.5 寄主体重和母蜂处理对寄主体上产卵量的影响 6
2.6 寄主体重和母蜂处理对子代出蜂数的影响 7
2.7 寄主体重和母蜂处理对子代存活率的影响 9
3 讨论 9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管氏肿腿蜂和川硬皮肿腿蜂组合对合作抚育子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代的影响
引言
引言: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是一些林间钻蛀性害虫(天牛、小蠹虫等)的幼虫和蛹体的外寄生天敌,属膜翅目Hymenoptera肿腿蜂科Bethylidae,在中亚、北非、日本、印度、北美等地都有分布。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ichuanensis Xiao),属膜翅目肿腿蜂科,是1994年在我国四川泸县发现的一个寄生粗鞘双条杉天牛的肿腿蜂种。这两种寄生蜂因其攻击性强、钻蛀寄生能力和扩散能力强、有广泛的寄主范围、且发育周期短、易于繁殖等特点,具有重要的生防价值[1]。70年代起,我国对肿腿蜂的应用技术展开了研究,在其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行为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进展[24]。
利用肿腿蜂进行生物防治,除了可以直接有效的控制虫害,还能防治一些植物病害,尤其是以钻蛀性害虫为传播媒介的植物病害。例如,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以松墨天牛为传播媒介,利用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可以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流行危害[5]。传统的化学防治往往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与人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物防治这种环境友好、无药物残留的防治方法在病虫害防治中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31]。
肿腿蜂的寄生行为过程可概括为搜寻寄主、检验识别、蛰刺麻痹、取食、发育、游走、清理寄主、产卵和抚育等一系列过程[610]。其中肿腿蜂的抚育行为是指雌蜂在产卵以后,为提高子代适合度而进行的一系列行为[11,12]。而肿腿蜂的生殖力和寿命与其适合度有着密切关系,是衡量肿腿蜂适应性的重要指标之一[13]。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观察到管氏肿腿蜂和川硬皮肿腿蜂均存在抚育行为,主要表现为雌蜂产卵后不离开寄主,而是一直留在寄主旁照顾子代发育、帮助清理卵和幼虫、搬运脱离寄主的子代幼虫回到寄主体、搬动老熟幼虫至洁净处集中结茧、咬破茧帮助子代蜂羽化等行为[2,6,8,9]。
此外还观察到管氏肿腿蜂可以多个母蜂共同抚育子代,即合作抚育行为。合作抚育行为是社会行为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合作抚育的个体通常会以牺牲自身繁殖能力为代价,来帮助其他个体照顾并非是自己亲生的子代[14]。合作抚育行为的主要表现有帮助喂食子代、帮助抵御外界捕食者等[15]。
最近几年,对于肿腿蜂亲代抚育行为的研究逐渐显现。有实验证实管氏肿腿蜂的抚育行为可以显著提高子代存活率并降低子代感病率,而且卵阶段对抚育行为最为敏感,可以说雌蜂抚育对卵存活率至关重要[16];同时,雌蜂的抚育行为在移动老熟幼虫结茧时期也非常关键[17]。
此外,抚育行为持续的时间和子代存活率成正相关,产过卵的雌蜂对其他雌蜂所产的子代也表现抚育行为,而不产卵的雌蜂不具有抚育行为[17]。但亲生母蜂与非亲生母蜂抚育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发现亲生母蜂抚育下的卵存活率显著高于非亲生母蜂抚育下的子代卵存活率。亲代抚育行为的效果与子代的发育阶段有关,卵和低龄幼虫因为更容易受捕食者威胁或取食能力限制而更对抚育敏感[18,19]。
因此,本实验基于拥有两种肿腿蜂(管氏肿腿蜂和川硬皮肿腿蜂)的条件下,围绕异种蜂的合作抚育行为展开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的蜂组合是否对子代抚育有影响,明确肿腿蜂是否接受其他种雌蜂合作抚育子代。从而在理论上对肿腿蜂的抚育行为进行补充说明,进一步为肿腿蜂的社会性行为提供佐证,并进一步为指导肿腿蜂的繁殖和生防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寄主松墨天牛幼虫:由江苏省林业科学院森林保护研究所提供,并保存于4 ℃冰箱中。
管氏肿腿蜂:由江苏省林业科学院森林保护研究所提供的长期饲养、大规模繁殖种群,每年从野外采集部分蜂进行复壮。
川硬皮肿腿蜂:由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提供。
本实验所用雌蜂为室内(温度25±1 ℃,相对湿度60 %(80 %)用松墨天牛繁育两代以上的同一代健康雌蜂。
1.2 试验方法
拟定管氏肿腿蜂为A蜂,川硬皮肿腿蜂为B蜂。选取同一世代,羽化7天内的雌蜂进行试验。
实验分为3种蜂组合处理水平,分别是(1)两头管氏雌蜂(AA);(2)两头川硬皮雌蜂(BB);(3)一头管氏雌蜂 + 一头川硬皮雌蜂(AB)。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4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