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瓣大小和栽培密度对‘麻江红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字数:7110】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与试验地点2
1.2 试验设计2
1.3测定指标及方法3
1.3.1生长指标及测定方法3
1.3.2产量指标及测定方法3
1.4数据统计3
2 结果与分析3
2.1蒜瓣大小和栽培密度对‘麻江红蒜’生长的影响3
2.1.1对‘麻江红蒜’株高和单株重的影响3
2.1.2对‘麻江红蒜’假茎长和假茎粗的影响4
2.1.3对‘麻江红蒜’叶长、叶宽和叶片数的影响5
2.2蒜瓣大小和栽培密度对‘麻江红蒜’产量的影响6
2.2.1对‘麻江红蒜’蒜薹产量的影响6
2.2.2对‘麻江红蒜’蒜头产量的影响7
3讨论7
4结论8
致谢9
参考文献9
蒜瓣大小和栽培密度对‘麻江红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引言
引言
大蒜(Allium sativum L.)百合科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以鳞茎为主要食用器官,花茎和幼嫩植株也可食用。大蒜具有多种功效,明代《本草纲目》记载,大蒜有散痛肿、除风邪、杀毒气、去风湿、疗毒癣、健脾胃、止霍乱、解瘟疫等功效,可治疗数十种疾病[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1]。近年来将大蒜用于农、林、牧、渔方面防治病虫害和提高产量的研究也有很大进展。大蒜被美国《时代》专刊推荐为现代人十大最健康的食品之一。我国是世界大蒜栽培的第一大国,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23]。
‘麻江红蒜’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地区的主栽大蒜品种,深受贵州省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如今红蒜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大蒜收入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但是由于‘麻江红蒜’存在品种退化、选种不合理以及栽培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红蒜品质和产量下降,严重影响了红蒜产业的发展。因此,提高红蒜产量对当地蒜农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大蒜幼苗期生长所需的营养主要由蒜瓣中的贮藏物提供[4],大蒜产量与产值的高低,不仅与栽培管理有关,而且与大蒜蒜瓣大小有关。大蒜瓣贮藏的营养更多,为蒜苗前期生长发育提供养分充足,植株生根快,根深且粗壮,根系发达,吸收面积加大,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吸收,形成较粗壮的营养体,为花芽分化和鳞茎膨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5]。但蒜瓣大意味着蒜种投入大,因此,在产量相当的同时,可选择稍小一些的蒜瓣,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提高红蒜栽培效益。栽培密度的高低决定大蒜营养面积大小,不仅会影响其地上部营养面积,还影响地下根系吸收养分能力的大小。因此,栽培密度是影响大蒜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6]。研究表明,栽培密度与蒜薹和蒜头产量关系极显著[7]。在大蒜生产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希望群体产量高,更希望蒜头商品性好,即蒜头大。在一定范围内,群体产量与单株产量是一对矛盾,而栽培密度正是这对矛盾的主要影响因素[8]。在一定范围内,蒜头单位面积产量与栽培密度呈正相关,但与蒜头直径、单株蒜头质量呈负相关[9]。大蒜是以蒜瓣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栽培密度与蒜种投入成正比关系,密度过高,生产成本高,蒜头变小,一级蒜(蒜头直径≥5.0cm)率降低,虽然单位面积产量有可能提高,但是成本增加,而且蒜头小,价格低,产值有限,经济效益下降[10]。栽培密度与蒜种大小关系密切,蒜瓣大小不同,所需的生长空间也不同。因此,如何根据不同蒜瓣大小调整栽培密度,是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目前国内已有关于栽培密度、蒜瓣大小、蒜种来源对大蒜生长发育、蒜童、蒜头产量等影响的相关研究[1112],但关于蒜瓣大小和栽培密度双因素对大蒜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研究还鲜有报道。而母体大小和密度的双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已见于其他营养繁殖类作物,如马铃薯和菊薯等[1316]。为了提高‘麻江红蒜’的产量和效益,本试验以‘ 麻江红蒜’为材料,研究蒜瓣大小和栽培密度对‘麻江红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麻江红蒜’生产过程中根据蒜瓣大小选择合适栽培密度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验地点
本试验栽培材料为贵州省麻江县地方优特品种‘麻江红蒜’,试验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句容市江苏省农博园进行,人工翻耕,覆膜播种。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设计,即蒜瓣大小(A)和栽培密度(B),进行双因素试验。经测定;‘麻江红蒜’平均单瓣重为3.37g。按种蒜蒜瓣重量从大到小分别为:A1(5.44.0g/瓣)、A2(3.92.7g/瓣)、A3(2.61.6g/瓣)三个水平;栽培密度从低到高设4个水平,分别为:B1为2.5万株/667㎡(行株距20×13.3cm)、B2为3万株/667㎡(行株距20×11cm)、B3为3.5万株/667㎡(行株距15×12.5cm)、B4为4万株/667㎡(行株距15×11cm),共12个处理组合(如表1所示),每个处理三次重复,共36个小区,处理小区长3米,宽2米,面积约6㎡,沟宽0.3米,深为0.3米,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进行常规管理,于次年5月采收。
表1 试验设计
Table 1 Test design
处理水平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y/564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