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外源生长素对‘翠冠’梨果实成熟与发育的影响【字数:7688】

2024-02-25 17:4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为探讨外源生长素对翠冠梨果实成熟与发育的调节作用,以翠冠为材料,在果实发育的五个阶段分别使用浓度为 0.1mg/L、1mg/L、10 mg/L、100 mg/L 以及 1000 mg/L 的 IAA 对果实进行处理,探究激素处理对果实发育成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果实进行浓度为1000mg/L 的花后 60 天和花后 75 天 IAA 处理时,果实直接发生了裂果现象并随后脱落,这说明在果实进入膨大期后,果实的膨大与裂果是由高浓度的IAA处理导致的,同时研究发现IAA处理对果实发育成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花后 90 天左右,五种浓度的 IAA 处理都能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且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4
1.1材料4
1.2方法4
1.2.1果实单果重及纵横经的测定4
1.2.2果实硬度的测定4
1.2.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定4
1.2.4可溶性糖的测定4
1.2.5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5
2结果与分析6
2.1 IAA对单果重的影响6
2.2 IAA处理对果实横径的影响7
2.3 IAA处理对果实纵径的影响8
2.4 IAA处理对果实硬度的影响9
2.5 IAA处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10
2.6 IAA处理对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11
2.7 IAA处理对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12
3讨论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外源生长素对‘翠冠’梨果实成熟与发育的影响
引言
引言:梨,是我国人民群众主要鲜食水果之一。其果肉细嫩,汁多味甜,酸甜可口,且含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C等,是良好的健康果品。由于梨树抗逆性强,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能力极强,是我国栽培范围最广的果树树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近的统计数据发现,2012年我国梨树栽培面积已达到113.67万hm2,占世界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面积的70%,产量达到1626.60万t,占全世界产量的68%以上,说明我国在世界梨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翠冠梨作为早熟梨品种,由浙江省农科院与杭州市果树研究所共同杂交培育出来,属日本梨系,砂梨系统,具有成熟早、风味香甜等特点[1]。自育成后,在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市得到大力推广,迅速取代了上世纪末主栽的‘黄花’梨品种,在长江流域的农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水果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水果品质的要求也愈发严格。果实成熟是维系物种生存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各类果实品质性状研究的基础。果实的生长发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细胞分化、细胞膨大、果实发育、成熟及衰老[2]。且按照果实成熟时果皮的性质,果实又可分为干果和肉果。肉果的出现是在植物进化过程中,为保护种子的安全生长发育,未成熟的果实具有坚硬、矮小且风味差等特点,使得动物难以将果实进行食用。然而随着种子逐渐发育成熟,果实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色泽变化,质地软化,糖、酸等风味物质的积累,香气物质的形成,导致各种成分含量发生改变,最终使果实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纤维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拥有丰富营养的成熟果实可以通过吸引动物,促使种子以丢弃或排泄等方式得以传播。
果实成熟是各类果实品质性状研究的基础,成熟性状解析是新品种选育的铺垫和前提[3]。判断梨果实是否成熟一般用果实硬度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两个生理指标来衡量,果实成熟过程往往伴随着硬度下降、呼吸速率上升和糖度增加等现象的发生,糖是衡量果实品质构成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断果实成熟的关键,翠冠果实糖含量主要是以果糖和蔗糖为主。果实的生长曲线通常用来描述生长发育的模型,主要分为单 S 型和双 S 型两类。梨果实生长呈单 S 曲线,即果实前期生长发育缓慢,后面迅速进入膨大期的过程[4]。
由于翠冠梨果实成熟期一般在7月下旬,恰逢南方地区高温高湿的环境,导致其果实在常温贮藏期间容易出现肉质变松软,果皮变褐色等品质劣变的现象。有研究表明采后翠冠梨的品质劣变与营养消耗关系密切,在贮藏期间可可滴定酸、溶性总糖、VC等营养物质快速消耗,是果实正常衰老的表现。采后呼吸作用是翠冠梨品质劣变的过程,一是因为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其风味变淡。二是因为代谢产生了大量的自由基, SOD、CAT、POD等保护酶来不及清除,开始逐渐积累自由基,使膜结构被破坏,进一步加剧衰老。不良风味细胞结构的破坏,使翠冠梨脆度快速下降,且出现异味和苦味等问题[5]。
激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生长素类是最早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它的主要合成部位在茎尖或梢尖,在果实和种子中也可合成。天然植物生长素有很多种,包括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苯乙酸等,生产上常用的是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acid),也称吲哚乙酸,缩写为 IAA,分子量为 175.8,在光和空气中易分解,不耐贮存,遇光后变成玫瑰色,易溶于无水乙醇,不溶于水。
生长素能够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引起植物的向性生长,促进植物细胞的膨大,参与植物组织器官的形成及果实的发育成熟[6]。植物组织中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形成生长素的合成,并根据中间产物的不同分为三种途径,第一条途径是吲哚3丙酮酸(IPA)由龟氨酸通过TAA/TAR酶转化,再由YUCCA酶催化形成IAA[7]。该途径有两个重要的基因,即TAA/TAR基因与YUCCA基因,且在果实种子中这两个基因的表达量非常高,种子被认为是果实其他部位生长素的主要来源,表明该途径可能是果实中内源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途径。第二条途径是首先色氨酸在包氨酸脱缓酶的作用下形成色氨,之后经过一系列反应后形成吲哚乙醛,吲哚乙醛在乙醛氧化镁的作用下氧化生成吲哚乙酸。在第三条途径是首先色氨酸被催化为吲哚乙醛肟,之后生成吲哚乙腈,最后在乙腈水解酶作用下吲哚乙腈形成吲哚乙酸。该途径主要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具有很强的物种专一性,在番茄、烟草等其他植物中检测不到吲哚乙醛肟的存在[8]。生长素的合成途径[9]如下图1.
/
图1.生长素合成途径
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生长素、赤霉素及油菜素甾醇类是目前科学界公认的六大类植物内源激素。植物激素发挥特定生理功能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10],从产生植物的激素信号,包括激素的合成、活性与水平的调节及运输,到与膜受体结合,引起信号的感知和传递,最终诱导激素响应基因的表达和特定的生理反应,是一个连续且相互影响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会受到多种内外因子在多个层次上的调节。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y/56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