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地面覆盖对麻江红蒜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字数:8018】

2024-02-25 17:4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在栽培中使用地面覆盖能有效增产但不同的覆盖可能对产量和品质有不同的影响。为了提高‘麻江红蒜’的产量,明确不同地面覆盖对‘麻江红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的覆盖方式,本试验以‘麻江红蒜’为对象,利用黑、白、银灰色地膜,以及不同厚度的稻草和稻壳覆盖,调查不同覆盖下‘麻江红蒜’植株生长和蒜头产量的影响,测定大蒜素、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根据蒜头产量和品质分析不同覆盖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白色地膜覆盖效果最好,产量和品质都高,可用于‘麻江红蒜’地面覆盖栽培。在考虑使用有机覆盖物时,适宜覆盖厚度为2 cm左右,从增产角度推荐使用2 cm稻壳做地面覆盖。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材料 2
1.2 试验设计和处理方法 2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2
1.3.1 生长指标 2
1.3.2 蒜头产量 2
1.3.3 蒜头品质 3
1.4数据处理 3
2 结果与分析 3
2.1 不同覆盖处理对大蒜植株生长的影响 3
2.1.1 大蒜生长动态变化 3
2.2 不同覆盖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4
2.3 不同覆盖处理对蒜头品质的影响 5
2.3.1 对大蒜素含量的影响 5
2.3.2 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6
2.3.3 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6
3 讨论 7
3.1 不同地面覆盖处理对大蒜产量的影响 7
3.2 不同地面覆盖处理对大蒜品质的影响 8
4 结论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地面覆盖对麻江红蒜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引言
引言 大蒜(Allium sativum L.)为百合科(Liliacaea)葱属(Allium)两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西部的高原地带,西汉时传入我国并被广泛种植。现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大蒜种质资源丰富,种植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面积大。大蒜的主要食用器官为鳞茎,风味独特,是常用的调味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1],而且具有很强的防病治病抗癌功效[2,3]。
大蒜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通过人工选择和自然淘汰,产生了丰富的形态变异和生态分化类型[4]。‘麻江红蒜’是贵州省麻江县长期人工选择出的一个较为独特的大蒜品种,并以外形优美、品质独特、产量高、内含物丰富[1],成为贵州地理优质农产品。但近年来,麻江大蒜种植面积减少、蒜头单产逐年下降,大蒜商品性和品质无法得到提升,大蒜产业的经济效益徘徊不前,严重制约了麻江地区经济发展。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由于红蒜种植农户管理粗放,播种后不进行地面覆盖,导致土壤保水、保温、保肥能力下降,杂草较多,进而影响红蒜根系活力和植株生长。
地面覆盖是指是指利用不同塑料地膜或稻壳、秸秆等有机覆盖物覆盖地表的一种保护性栽培方式。我国自1978 年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技术并进行研究推广[5],地膜覆盖的栽培措施已在我国华北、西北、青藏和西南等地进行了大面积应用,覆盖栽培的作物约有60多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膜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6]。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农业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地膜覆盖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作物产量,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7]。但是,比起美国68%的稻秆还田率[8],国内有机物覆盖的普及程度较低,大多农田废弃物都被付之一炬,造成空气污染,有很多学者曾经研究过如何废物利用,但关于大蒜覆盖栽培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尽管大蒜地膜覆盖栽培已有广泛应用,但在‘麻江红蒜’栽培上还很少应用。而有机覆盖栽培研究报道更少。为了明确不同颜色地膜及不同厚度稻草、稻壳对‘麻江红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别用白色、黑色、和银灰色塑料薄膜及不同厚度稻草和稻壳进行覆盖,以筛选适应‘麻江红蒜’的覆盖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植物试验材料为贵州省麻江县地方品种‘麻江红蒜’,由贵州省麻江县农业局提供。试验用地处于江苏省句容市的江苏农博园。
1.2 试验设计和处理方法
本试验如图1设为8个不同覆盖处理。分别为:T1白地膜覆盖,T2黑地膜覆盖,T3银灰地膜覆盖,T4 2 cm厚稻草覆盖,T5 4 cm厚稻草覆盖,T6 2 cm厚稻壳覆盖,T7 4 cm厚稻壳覆盖,CK无覆盖物,每个处理重复三次,共设24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 × 3 m2。种植时统一选择大小在1.9 3.6 g的蒜瓣进行种植,种植密度为30000株/亩,即行株距为 20 × 11 cm。在2017年10月20日播种,2018年5月27日收获。播前施肥翻地,施用80 kg/亩复合肥做底肥,起垄栽培。
地膜均为厚度0.006 mm,宽2.0 m的普通农用地膜,稻草、稻壳来源于江苏句容收获后的水稻,晒干后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尽可能减小地力差异。
T21
T11
T31
T71
T61
T51
CK1
T41
T32
T72
T12
T62
CK2
T42
T22
T52
T13
T63
T53
CK3
T73
T33
T43
T23
图1 小区分布图
Fig. 1 Processing Distribution
T1:白地膜覆盖;T2:黑地膜覆盖;T3:银灰地膜覆盖;T4:2 cm厚稻草覆盖;T5:4 cm厚稻草覆盖;T6:2 cm厚稻壳覆盖;T7:4 cm厚稻壳覆盖;CK:无覆盖物;1表示第一组重复试验;2表示第二组重复试验;3表示第三组重复试验
T1: white film mulching; T2: black film mulching; T3: Silver Ash film mulching; T4: 2 cm thick straw mulching; T5: 4 cm thick straw mulching; T6: 2 cm thick rice husk mulching; T7: 4 cm thick rice husk mulching; CK: no mulching; 1 represents the first group of repetitive experiments; 2 represents the second group of repetitive experiments; 3 represents the third group of repetitive experiments.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y/56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