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菊正反交f1花器官性状的遗传分析【字数:6544】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1 材料与方法 4
1.1 试验材料 4
1.2 菊花花器官性状调查 4
1.3 杂种优势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4
1.4 混合遗传分析 5
2 结果与分析 5
2.1 正反交F1群体花器官性状的遗传表现 5
2.2 杂种优势分析 5
2.3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6
2.4 遗传参数估计 7
3 讨论 7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表1 菊花正反交F1花器相关性状的表性特征值5
表2 正反交后代中不同遗传模型下的AIC值6
表3 入选模型的适合性检验6
表4 菊花不同性状在各最优模型下遗传参数的估计值7
切花菊正反交F1花器官性状的遗传分析
引言
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以及研究价值。随着近年来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培育出具有独特观赏性以及符合大众审美的切花菊品种显得尤为重要。花器是菊花观赏价值的最直观体现,了解花器官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基础对菊花育种实践有重要作用。
目前,辣椒、番茄、油菜、小麦等很多植物的遗传分析方面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邵贵芳等[1]指出辣椒杂种后代花器官性状中遗传力较高的性状是柱头长和柱头宽,而花长花宽和花药长两个性状受环境影响因素较大,并且遗传力较小。有研究采用多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从番茄总表型效应中分离出节间长度主基因加多基因效应,并分析了番茄节间长度的GE互作效应[2]。汪文祥等[3]证明甘蓝型油菜上分枝角和下分枝角性状均受D0 模型控制,说明主基因、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均对其后代选育相对株型紧凑 (分枝角度小)的高产育种品系中有不小的影响。张冰冰等[4]对油菜开花时间的主基因+多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证明种植于杨凌和三原两地的甘蓝型油菜开花性状主要由主基因控制,并且不同环境中基因间的互作模式不同,环境对开花时间有很大影响。李树华等[5]在宁夏灌区环境下利用分离群体对春小麦穗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得出结实小穗数和不实小穗数与穗粒数的相关性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为育种工作者在性状上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于菊花杂交后代的遗传机制也有很多报道。郭小宇[6]研究发现勋章菊杂交后代的花瓣纹饰变异复杂,白色性状的遗传能力稍微强于黄色性状,在正反交组合的子代中所占比例基本相同,并推测花眼是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性状,斑点可能为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性状,推测条纹为显性遗传性状或者母系遗传性状。崔峰[7]研究发现,直立性状与匍匐性状由一对不完全显性主效基因控制,且杂交菊花表现出一定的偏母性遗传。何臻[8]选择侧枝、侧蕾性状差异较大的标准切花菊品种‘优香’(母本)和‘神马’(父本)为亲本杂交,经混合遗传分析表明,侧枝长、侧枝叶节数比、主侧蕾直径比和侧蕾数符合B1模型,由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的2对主基因控制;侧枝数符合B2模型,由表现为加性显性的2对主基因控制;主侧蕾距符合A0模型,无主基因控制。因此,本试验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切花菊进行正反交,并对其后代部分花器进行遗传分析,期望为切花菊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切花菊品种‘QX109’和‘QX097’正反交(I表示正交‘QX109’בQX097’,II表示反交‘QX097’בQX109’)得到的正交后代和反交后代。两亲本均种植于江苏省大学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于2016年秋,以两个亲本互为父母本进行人工杂交。得到种子后,次年4月初经穴盘点播,5月下旬单株实生苗编号定植于实验大棚并于2018年5月连同亲本扦插苗定植于实验大棚,进行常规管理。
1.2 菊花花器官性状调查
于2018年1011月份进行,观测性状为切花菊花径(cm)、花颈长度(cm)、舌状花数、管状花数、舌状花宽(cm)。观测方法如下:
切花菊花径:将花摘下,测量菊花的花盘直径长度,单株重复3次;
花颈长度:用游标卡尺测量花颈的粗度,单株重复3次;
舌状花宽:取下切花菊舌状花瓣,用游标卡尺测量花瓣宽度,单株重复3次。
1.3 杂种优势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杂种优势用中亲优势以及中亲优势率来表示[9]。中亲优势(Hm)定义为杂交F1群体的平均数(Fm)与中亲值(Midparents value,MPV)之差,即Hm =Fm-MPV。中亲优势率(RHm)公式为RHm =(Fm-MPV)/MPV×100%。其中,中亲值(MPV)为双亲某性状的平均值。采用SPSS 25进行基本描述性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样本均值 t 检验。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y/56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