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酥梨木栓化褐变与矿质元素的关系【字数:7674】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 2
1.2 试剂 2
1.3 方法2
1.3.1 木质素含量测定2
1.3.2 矿质元素含量测定3
1.4 统计分析3
2 结果与分析3
2.1 早酥梨果实发病病状3
2.2 木质素含量标准曲线4
2.3 早酥梨健康果与病果木质素含量比较4
2.4 早酥梨健康果与病果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组成与特征4
2.5 早酥梨健康果与病果主要矿质元素含量比较5
2.6 早酥梨果实中木质素与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6
3 讨论 6
4 结论 7
5 展望 7
致谢7
参考文献8
图1 早酥梨健康果与病果果实比较3
图2 木质素含量标准曲线4
图3 早酥梨健康果与病果木质素含量比较4
图4 早酥梨健康果与病果果肉、果皮矿质元素含量组成比较5
表1 早酥梨健康果与病果主要矿质元素含量比较5
表2 早酥梨果实中木质素与矿质元素含量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6
早酥梨木栓化褐变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与矿质营养的关系
引言
引言早酥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 (蔷薇科,梨属)是1956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以‘身不知’为父本杂交母本‘苹果梨’选育而成的早熟梨品种[1]。早酥梨适应范围广,其抗寒性强,成花易,结果早,在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均能很好地栽培,且因其果个大,果肉雪白,口感细腻,汁多味甜,果皮翠绿、薄,品质佳、上市早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和果农们的青睐,成为我国栽培广泛的早熟梨品种之一。近年来,在黄河故道地区(苏、皖、豫、鲁),早酥梨以及其他有些梨品种在成熟期和采后贮藏过程中普遍发生果实木栓化褐变现象,严重影响果树产量及果品商品性。近年来有关植物器官木栓化褐变现象的成因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资料显示,木栓化褐变病害的原因可能是植物器官内部木质素的过度积累导致的,这可能与植物体内矿质营养的水平有关。如彭际淼等[2]试验证明湘西地区柑橘缺B元素导致柑橘老叶叶脉肿大,呈木栓化,甚至开裂,果实在幼果期缺B元素果肉出现木栓化褐色斑块,果实白皮层下及中心柱中出现棕褐色胶状沉积物;吴兴明等[3]经矿质营养诊断得出纽荷尔脐橙叶脉木栓化的病因是病叶缺Mg元素,故缺B元素并非是发生木栓化褐变症状的唯一病因;谢诗[4]研究发现缺B元素处理后柑橘砧木根茎叶的木质素含量显著增加;周高峰等[5]发现缺B元素胁迫下枳、香橙和构头橙叶片沿叶脉木栓化,并发现缺B元素还对其他元素的吸收造成了显著影响,尤其是P、Mg、Fe和Mn元素的含量明显下降,同时从转录水平证明缺B元素胁迫下枳橙和枳中的决定木质素合成量的关键基因上调表达,木质素含量升高,植物器官出现木质化现象,故叶片黄化及木栓化和根疏导受阻的原因可能是矿质营养含量的降低;王璐等[6]在江苏省宿迁市调查研究发现适时喷B元素肥、喷Ca元素肥处理可显著降低早酥梨果实的木栓化褐变现象。故此推测早酥梨果实木栓化褐变可能是由缺少矿质营养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为进一步揭示早酥梨木栓化褐变的发生原因,并考虑到矿质元素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效应,故本研究比较了早酥梨木栓化褐变病果(以下简称病果)和健康果中木质素及影响果树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品质较大的10种矿质元素K、Ca、Na、P、Mg、Fe、Mn、Cu、Zn、B等含量,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其结果可为防治早酥梨木栓化褐变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梨果的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6年11月底进行,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恒北村采后贮藏的成熟早酥梨病果和健康果(对照)作为测试样品,果实洗净后将果皮和果肉分离呈不同部位组织(去果心),混匀,置于70 ℃恒温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研磨后装入自封袋内备用。
1.2 试剂
25%(V/V)溴乙酰醋酸溶液:准确量取25 mL溴乙酰放入烧杯中,缓慢加入75mL乙酸。
2 mol/L NaOH溶液:准确称取4.0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烧杯中,取适量蒸馏水进行溶解,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移入50 mL容量瓶,定容至50 mL。
7.5 mol/L氯化羟胺溶液:准确称取26.059 g 氯化羟胺粉末于烧杯中,取一定量蒸馏水溶解,将溶解后溶液全部移入50 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
5% HNO3溶液:配制1 L 5% HNO3,量取HNO3溶液(质量分数为65% ~68%)75.2 mL,将其沿壁缓缓倒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待溶液冷却后将其全部转入1 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1.3 方法
1.3.1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参照Syros等[7]的方法略作修改。准确称取一定量1.1中干样(0.01 g),用95%乙醇研磨,并定容至2 mL,离心弃去上清液(5 min,4000 r/min),用95%乙醇清洗沉淀3次,再用酒精∶正己烷=1∶2(V/V)溶液冲洗3次,晾干。加入2 mL 25%的溴乙酰醋酸溶液,于70℃保温30 min后,加入0.9 mL 2 mol/L 的NaOH中止反应。加5 mL乙酸和0.1 mL 7.5 mol/L的氯化羟胺,并用乙酸定容至10 mL,用酶标仪及96孔石英比色板,在280 nm处测定吸光值,在标准曲线中分别查得果肉和果皮中的木质素含量。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y/56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