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宣城历史文化街区广场规划设计【字数:10457】

2024-02-24 15:5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广场是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城市重要的象征。广场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展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多城市的文化广场直面缺乏城市地域特色、传统文化失落等严重问题,基于此问题,加之传统文化保护的迫切需要,对于历史街区的改造也如火如茶的进行着。但目前国内对基于地域文化下的历史街区广场设计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历史街区广场文化景观如何塑造尚无系统全面的研究体系。本文着重梳理地域文化与文化广场的景观设计等相关研究,并指导具体设计。
目录
摘要4
关键词4
Abstract4
Key words4
引言4
1□国内外同类研究进展5
1.1□文化广场 6
1.2□地域文化6
1.2.1□相关概念6
1.2.2□国内的相关研究及现状6
1.2.3□国外的相关研究及现状7
2□规划设计说明8
2.1□项目概况8
2.2□基址分析8
2.2.1□城市概况8
2.2.2□基地概况9
2.3□设计目标、原则、依据10
2.3.1□设计目标10
2.3.2□设计原则10
2.3.3□设计依据10
2.4□设计概念及构思10
3□结语 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图1 项目背景14
图2 街区两侧建筑改造效果图15
图3 城市概况16
图4 基地分析17
图5 现状实景18
图6 设计构思19
图7 总平图21
图8 鸟瞰图22
图9 立面图26
图10 广场 地方 设计说明27
图12 广场 地方 平面图28
图13 广场 地方 植物配置图29
图14 部分植物意向图30
图15 广场 地方 效果图31
图16 局部鸟瞰图34
图17 广场 天圆 平面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图35
图18 广场 天圆 植物配置图36
图19 广场 天圆 效果图37
图20 小品设计 建筑设计38
图21 小品设计 灯具设计40
附录 设计总图43
宣城历史文化街区广场规划设计
引言
引言
一座城市,总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符号。人的生命需要相同的血脉得以延续,城市的延续也需要其独有的“脉”使其永生。安徽宣城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汉时起就一直是江东大郡,晋永嘉年间,首开文化昌盛之风,历经六朝,隋、唐、宋、元、明、清诸朝文化发展,其文脉源远流长。
自建国以来宣城的城市建设用地以老城为中心高速扩展,加之近年来旧城改造大拆大建的发展模式,除了老城的格局还保留比较完整,所谓的“老城风貌”已基本不存在。新时期的城市风貌未展现特有的文化品位,城市建设也呈商业化趋势,文化内涵严重缺乏。
宣城府衙传统文化街区位于安徽宣城市区锦城南路以东、叠嶂路以北、中山路以南。该区域中布有谯楼、谢朓楼、景德寺塔、梅文鼎纪念馆、原宣师图书馆、宣中老教学楼、鳌城古城城墙、五城门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该区充分表现了中国建筑在承上启下、中西交融、新老并存的过渡时期特色,也是体现宣城市“老城风貌”特色的重要场所。景德寺塔至谢脁楼景观轴线上的历史文化街区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如何重塑曾经的城市地标,复原城市记忆,如何展现徽风皖韵的地域文化,如何让现代元素与历史文化符号有机地糅合起来,这些都需要精心规划设计。
通过设计研究,积累有关文化广场景观设计的内容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应用,设计出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广场。为今后在景观设施和景观细部设计的研究中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理论经验来指导实践。
1 国内外同类研究进展
1.1 文化广场
《城市广场人文规划设计述评——以成都天府广场为例》[1]从城市广场人文规划设计利弊两个方面出发,对成都天府文化广场的闪光点与瑕疵进行评析,进而揭示出当前广场建设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亟待完善的不足之处,最终提出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科学之策,以期实现广场建设凸显和谐文化特色。
整个广场景观着力展示了巴蜀文化与太一生水、水兴天府的世界历史都市成都风貌,着重处理亭、水、雕塑之间的关系。避免了把广场设计建成为与其他城市雷同的、具有所谓国际化趋势的、豪华大气的现代都市面貌,即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机关。同时,作者从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历史与现实的和谐,经济与文化的和谐这三个方面提出实现广场建设凸显和谐文化特色的注意点。
《现代城市广场与历史文脉结合研究——邯郸市王朗城址公园概念方案设计》[2]作者提出要从景观设计、技术处理等方面,创造一个交往空问,利用广场的聚众作用,传播历史文化。并指出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街区通常存在衰败、老化、社会交往趋于消失等社会问题。因此,需要恢复历史街区的功能,以及提升街区的人气,增进交往,解头好广场与城市、城墙的关系,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历史街区的文化符号——省府前广场景观设计思考》[3]作者提出将广场景观设计与城市历史街区文化相融合,让现代元素与历史文化符号有机地糅合起来,从全新的视觉符号的认知来阐释省府前广场的景观特色。利用明清时期的建筑元素进行提炼并到加入到牌楼、西轩亭等设计中,同时把工业景观建筑品、具有民国建筑元素的文化长廊、雕塑墙有机融合。经过重新定位与创新设计省府前广场,融合传统建筑元素与工业文化城市元素,以升华太原的地方文化特色。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y/560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