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业负担的调查研究【字数:6918】

2023-03-29 14:3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业负担的调查研究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深入的同时,对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一措施有很多人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有的老师认为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学校为了保持原有的升学率,对教师的要求更严格了,这导致教师的负担大大提升,因此学校和教师会推荐家长为学生购买额外的辅导书来帮助学习;我国是人口大国,社会竞争越发激烈,绝大多数的家长抱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孩子现在吃苦是为了更好的将来,所以在学校减负的同时,家长会为孩子不断增负。

  2.研究意义

  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一大批适龄儿童即将涌入学校,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和学业成绩,而且关系着我国人才的培养,毕竟他们都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因此课业负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和智力都还未发展完全,正处于人生的快速发展阶段,过重的课业负担会给他们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会导致学生整体的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其二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会使学生的心理压力过重;其三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会妨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小学阶段,作业大多是以书面形式存在,对于小学数学这一学科而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练习才能更好的掌握,这导致数学作业偏多和机械化重复。面对升学压力,除了学校的作业,很多家长还会额外布置任务,这无疑又加重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今许多高年级小学生都有视力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数学课程等新的数学教育理念。为了减轻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业负担,需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业负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才能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

  (二)研究综述

  1.关于课业负担内涵的研究

  对于课业负担这一名词,很多专家和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但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我国最早明确出现课业负担的是1955年江苏教育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里面提到学生的负担过重主要原因是课业负担过重,但没有给出明确解释。关于课业负担还有其他几个理解,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词性的理解。一种是认为课业负担是学生在学业方面应该担任的责任、履行的任务和承受的压力[[[]娄立志.关于学生学业负担的理性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09):21-26.]];还有一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教育者提出的要求超出学生的身心承受能力或违背学生意愿需求以及学生对学习后果的担心等造成的疲劳性身心体验[[[]杨兆山,陈旭远.关于普通教育学习负担问题的理性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03):2-5.]]。

  其次是客观感受。一种是认为他是依据每个人的主观感受,每个人面对不同的情境时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由人的主观差异性决定的。还有是认为课业负担是一种外在独立于某个个体而客观存在的东西[[[]胡惠闵,王小平.国内学界对课业负担概念的理解:基于500篇代表性文献的文本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06):18-24.]]。

  2.关于课业负担来源的研究

  早在20世纪中期,不少国家就已经开始关注和重点讨论这一问题。然而,这些国家大多是基于学业压力和家庭作业来探讨课程负担问题的。例如,查尔斯和亚历克斯等学者调查后发现课业负担主要来源于同龄人压力、父母期望压力、学校压力和挫折压力。因此,有学者认为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业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学校的人际关系、学习成绩及相关的考试评价活动,已成为青少年学生上学的必然压力。其中,那些与学生未来命运高度相关的考试,成为学校各类考试相对独立的压力源。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学校对课程进行主次分类也是导致学生压力的原因之一。面对升学压力,学校会引导学生在与中考有关的课程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对体育、美育、实践性课程等科目的重视不够,致使前者压力太大,后者压力太小[[[]杨欣,宋乃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内涵的多视角分析——基于九省市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02):52-61+116.]]。

  3.关于课业负担价值的研究

  国外对于课业负担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作业上面。有些比较激进的学者认为学校布置家庭作业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并没有实验表明家庭作业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过重的课业负担反而会限制学生的发展。还有一部分持反对态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教育部部长贝内特,他提出适当的作业能过更好的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能锻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修养。

  对比国内外对课业负担负担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仅有理论和政策上的思考,还有许多调查研究以及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对于是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及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形成了新的流程,首先要掌握理解其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什么是课程负担的内涵;其次是通过调查了解课业负担的现状,客观的分析找出问题及成因;最后再提出对策。一方面可以丰富课程负担的研究视阈,逐步形成相关的理论分析框架;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课业负担数据,构建更具针对性、操作性与精确性的减负对策[[[]杨欣,宋乃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内涵的多视角分析——基于九省市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02):52-61+116.]]。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首先对研究的课题有个大概的了解,采用文献法,在知网上搜索与之相关的课题的文章进行阅读、整理、分类,综合分析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的问题。接着在对主题的定义及对其他研究者存在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在小学实习期间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填写并且对发放问卷的班级进行指定观察。最后根据前部分的分析与实践对现状与问题总结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见解。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中国知网,以课业负担、教辅资料、课外补习、新课程改革、学生压力等关键词检索文献,并大量阅读近15年以来的相关资料,以及在图书馆查阅相关专著,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总结经验,为本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和资源支持。

  (2)问卷法

  在取得学校老师的同意下,在宿迁某小学的五、六年级分别随机选取150个测验对象,计划样本容量为300,根据如今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以及借鉴其他学者的问卷调查,用自编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并将获得的数据输入问卷星进行数据分析,进行差异性分析与相关性分析。

  (3)观察法

  以研习所在班级为观察对象,利用预先设计的指标,观察学生的在校时间,学习课程有哪些、学生的课堂表现、课间活动的时间及次数、写作业的时间、何时写作业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并用纸笔记录下来,与学生聊一些关于课业的话题。

  (四)创新之处

  通过对之前课业负担的相关文章的研究,本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通常比较关注于学生的作业情况、睡眠情况、身体情况等,但对学生的是否能承受课业负担以及心理压力的来源较少调查。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心理学这门学课,教育界也更加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本文的调查问卷也增加了关于这一方面的题目,以便更好的了解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业负担的情况。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业负担的相关概述

  (一)课业负担的内涵

  减轻负担就是减轻课业和心理上的沉重负担。那么什么是负担?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作了如下解释:违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符合教育规范以及额外增加的课业才能称之为学生的负担,我们要减的也是这一部分,而不超过这个范围的课业,我们把它归类为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

  (二)我国减轻课业负担的历程

  我国减轻课业负担的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从学生身体健康出发,减轻课业负担(1949-1965年);二、以缓减升学压力为目标,减轻课业负担(1977-1990年);三、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抓手,减轻课业负担(1991-2000年);四、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依托,减轻课业负担(2001-2015年)[[[]胡惠闵,殷玉新.我国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历程与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12):48-58+95.]]

  在这四个阶段中,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课程种类繁多、学习时间过长、课外活动负担过重、作业机械化重复种类繁多并存在大量抄袭作业,导致学生睡眠不足,身体状况堪忧;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严重超出教学大纲范围;为提高录取率,各种考试频次很高,很多学生参加各种加分的学生学习竞赛;面临入学压力,学校随意占用学生的非主要课程,例如体育、美术和音乐课;利用学生的假期进行集体补课,寒暑假提前开学;考试、竞赛次数过多,按成绩排名,由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要求学生按成绩排名,并将学生入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师资队伍的最重要指标;除了各科教材外,还有大量的辅导教材和练习本等作业。学生陷入漫无目的的问题海战术,盲目记忆大量的知识内容,却视实际操作的运用而忽略;教学内容超出课程标准的范围,教学进度过快,学生思考的空间很小,为了掌握教学内容,学生选择参加各种补习班、辅导班等。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教育局采取了以下措施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不得加快进度;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作息时间,保证学生的睡眠和休息,禁止利用放假、休息时间补课;改变教育评价体系,转变把升学率作为评价的指标,建立综合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规定学校考试的次数,不允许学校公布学生的成绩并排名禁止各种不合理的竞赛;改革教育大纲,转变教育观念,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删除教材中的难、偏的内容,教学内容和考试范围不得超过教学大纲;对市场上的辅导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把控;增加加强监督检查;开展定期检查,接受群众举报,严格追究责任等。

  (三)课业负担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小学高年级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依然存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外作业和辅导书仍然很多,小学生参加数学课外辅导班的状况也越演越烈,,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工作合力,小学生的数学课业负担总体而言并过多减轻,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业负担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以宿迁市经开区青海湖路小学为例,因为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内容相对简单,相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所面临的课业负担也比较轻,再加上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识字和理解能力较弱,所以将这所学校的五、六年级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年级随机抽取3个班发放问卷。在调查过程中,由同届实习生帮忙分发,严格按照问卷的指导语程序进行,当场回收,一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了300份问卷,利用率为100%。

  (二)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分为六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性别和年级。其次是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情况,主要是了解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所需的时间、数学作业的难易程度、数学作业的类型是否经常变化以及家长是否额外布置作业。然后是学生拥有数学教辅资料的情况。接着是学生报名参加数学课外辅导班的情况,主要了解学生报名的数学课外辅导班的数量和平均每周参加数学课外辅导班的时间。接下来是学生的教学情况,是否存在教师占用学生课堂的情况。最后是学生所面临的数学心理压力情况,主要包括学生是否能承受数学压力,考试是否感到过度紧张,学生是否敢于直视数学老师的眼睛。

  (三)调查结果

  1.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情况

  (1)作业量的调查

  首先是对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量的多少进行统计,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图1小学高年级学校数学作业完成的时间图2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学校数学作业量的感知

  从图1中,可见,大部分学生在一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数学作业,29%的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数学作业,62%的学生需要30分钟-1小时才能完成数学作业,只有9%的学生需要1小时以上才能完成数学作业。从图2可以看出,74%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安排得很好,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觉得布置的不合理,觉得数学作业布置的过多的学生占26%。但是除了学校布置的数学作业以外,还需要完成家长布置的数学作业的学生也不再少数,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表1小学高年级需要完成额外数学作业人数的调查

  题目选项所占比例(%)

  除了完成老师要求的作业,你是否还需要完成家长额外的数学作业?是

  否50

  50

  根据表1,可以发现一半的学生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额外布置了数学家庭作业。

  (2)作业难度的调查

  其次对问卷的第5题:这学期以来你觉得数学作业的难度是?进行统计,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表2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难度的调查

  题目选项所占比例(%)

  这学期以来你觉得数学作业的难度是?非常难

  比较难

  一般比较简单非常简单2.94

  20.59

  61.76

  11.76

  2.94

  根据表2显示,14.7%的学生觉得数学作业比较简单或非常简单,61.76%的学生觉得数学作业一般难度,20.59%学生觉得数学作业比较难,2.94%的学生觉得数学作业非常难。

  (3)作业类型变化的调查

  然后是对问卷的第6题:你班的数学作业类型经常变化吗?进行统计,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表3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类型变化的调查

  题目选项所占比例(%)

  你班的数学作业类型经常变化吗?经常变化

  偶尔一般没变化5.88

  26.47

  55.88

  11.76

  从表3中,可以看出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绝大部分都是没什么变化,经常变化的只占5.88%,偶尔变化占26.47%,一般没什么变化的占55.88%,没变化的更是占11.76%。

  2.小学高年级学生拥有数学教辅资料的情况

  对问卷第8题和第9题:除语数外课本外,你一般有几本教辅资料?和你认为哪门学科的辅导资料多?进行统计,来大概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拥有数学教辅资料的情况,具体数据如下:



  图3小学高年级学生教辅资料的数量图4小学高年级学生各个学科教辅资料的数

  从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基本上每一位学生都拥有教辅资料,12%的学生拥有0-1本教辅资料,68%的学生拥有2-3本教辅资料,17%的学生拥有4-5本教辅资料,甚至还有3%的学生拥有六本以上的教辅资料,其中44.%的学生认为数学是拥有教辅资料最多的一门学科。

  3.小学高年级学生报名参加数学课外辅导班的情况

  对问卷第10题:你假期参加了几个有关数学课外辅导班?和第11题:这学期以来,你平均每周参加数学课外辅导班的时间是?进行统计,具体数据如下:



  图5假期参加数学课外辅导班的数量图6每周参加数学课外辅导班的时间

  根据图5的数据,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选择给孩子报了数学课外辅导班,只有38%的学生没有报数学课外辅导班,另一部分学生中有47%的学生只报了一个数学课外辅导班,15%的学生报了两个辅导班,报三个数学课外辅导班的学生人数为0。从图6中,发现参加数学课外补习班的学生中,有114人每周补课0-2小时,105人每周补课2-4小时,45人每周补课4-6小时,36人每周工作6小时以上。

  4.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占用其他课程的情况

  对问卷第12题:数学老师是否随意占用除语数外以外的课程?进行统计,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表4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是否占用其他课程的调查

  题目选项所占比例(%)

  数学老师是否随意占用除语数外以外的课程?全部占用

  较多占用较少占用几乎不占用

  从不占用0

  29.41

  44.12

  26.47

  0

  从表4中,大多数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都存在占用其他课程的行为,其中较多占用的数学老师占29.41%,较少占用的数学老师占44.12%,只有26.47%的数学老师几乎不占用其他课程。

  3.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心理压力的情况

  (1)数学心理压力的来源

  对问卷第13题:你觉得你承受的数学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多选题)进行调查,具体数据如下:

  表5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心理压力的来源

  题目选项所占比例(%)

  你觉得你承受的数学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多选题)作业

  考试

  教师

  父母

  上课14.72

  76.45

  55.34

  61.05

  22.58

  从上表中,可以得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绝大部分的数学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考试和父母,其中考试占76.45%,父母占61.05%,其他的一些来源中教师所占比例为55.34%仅次于父母,另外还有作业占14.72%,上课占22.58%。

  (2)学生承受数学压力的情况

  对问卷的第14题:你是否能承受学习数学的压力?进行调查,具体数学如下:

  表6小学高年级学生承受数学压力的情况

  题目选项所占比例(%)

  你是否能承受学习数学的压力?完全能承受

  基本能承受

  有点不能承受

  完全不能承受17.65

  58.82

  17.65

  5.88

  根据表6的数据显示,17.65的学生很轻松的选择了完全能承受数学压力,58.82%的学生表示基本能承受数学压力,只有17.65%的学生表示有点不能承受数学压力,还有5.88%的学生直接表示完全不能承受数学压力。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业负担的问题

  (一)数学作业负担过重

  1.作业量较大

  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明确作出规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但从整体上看,小学高年级的数学作业量仍然存在超过一个小时的情况,这说明有的老师依旧贯彻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了很多作业,这样枯燥且乏味的作业,不仅不能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仅仅只是数学的日常作业,如果各学科教师之间缺乏协调,每位老师都布置的多一点,学生的作业量可想而知。

  2.作业难度偏大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导致教师无法考虑到每一个学生能力和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布置的作业只能考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锻炼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再加上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会把作业设计的偏难一点,但对于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3.作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0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