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研究——以宁波奇精为例【字数:7248】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民营制造业企业一直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扮演了重要的经济发展推动者角色。然而,随着民营制造业公司的发展壮大,这些企业的所出现的财务问题也越来越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2019年新年伊始,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纷纷暴雷,在已发表的业绩快报里,东方精工预计亏损29.44—44.16亿,浙江利欧股份预计亏损15.85亿等。事实上,从2018年上半年开始,民营制造业纷纷爆出工厂倒闭的消息。而对于很对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IPO当年即是公司发展的顶峰,之后财务问题就纷纷爆出。总体来说,这些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人力资源政策问题、资金问题、内部控制问题等等,这些财务问题引发的财务风险一直是摆在企业前行的障碍。
就如何防范公司遇到的财务风险,学界也提出了很多的解决途径,有关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有关注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的,有关注建立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的,但由于出现的财务问题大多是与上市公司不规范的内部控制或是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有关,故笔者选择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研究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及其财务风险,以期从内部控制视角给企业提出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的成功,也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选题意义
一国的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发展程度将直接关系到该国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我国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在发展水平上还是有差距,这与这些企业遇到的发展问题直接相关,尤其是财务风险引发的问题对这些企业冲击最为强烈。在财务风险之中,阻碍最大的因素是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设计上的问题。鉴于此,笔者将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的切入点放在了内部控制上,具体研究意义:
(1)加深对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上存在缺陷的了解程度,基于这些缺陷,为我国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提出一些有建设意义的措施,以期从内部控制角度提高这些企业财务防范水平。
(2)可以为众多的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上提供参考依据,给这些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上提供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3)促进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研究方法及思路
1.研究方法
为了本研究能够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目标,本文采用了文献查阅法、结构式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具体见下:
(1)文献查阅法
首先搜集并阅读国内外有关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及内部控制的文献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学习并借鉴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对我国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有明确的人事,同时搜集资料和整理相关的文献,形成针对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如何通过建立运行良好的内部控制以防范财务风险的科学认识。其次由于宁波奇精是笔者实习单位的客户公司,因此能够有权限获取到大量的有关该公司的内部控制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也可以对宁波奇精这个公司的内控有详尽的了解。
(2)结构式访谈法
结构式访谈法主要是用于本文的案例分析。在审计实习过程中,笔者基于实物中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设计了相关的访谈问卷,在宁波奇精股份有限公司的年报审计中,亲自向其财务会计、财务主管、财务经理等人进行了详尽地访谈,获取了大量有关于宁波奇精的内部控制运行的资料。
(3)审计方法
本文运用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对宁波奇精的内控进行评价和缺陷查找。总体来说,首先了解宁波奇精及其环境;然后就是对宁波奇精的内控进行初步评价,这里是根据审计实务的做法,将宁波奇精的业务类型分成七大循环,它们分别是:货币资金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与仓储循环、工薪与人事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以及固定资产循环;接着就是实施控制测试程序。
具体做法是:首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通过询问各业务活动涉及的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职能人员,查阅相关的内控资料文件等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的环境;接着就是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通过对各项循环涉及的人员的访谈、观察相关循环的执行程序、执行穿行测试程序等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内控运行良好的话,就扩大样本量实施控制测试,评价结果表明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运行有重要问题的话,就更多实施实质性程序来应对风险;基于良好的评价结果,就开始实施控制测试,具体做法就是扩大样本量,对被审计单位各循环重要控制节点进行测试,以更好地评估被审计单位内控运行情况和内控缺陷;仅仅关注控制测试是不够的,应该对易于产生财务风险的环节进行了解和评价,从而从整体上评估风险查找缺陷;最后将内控缺陷汇总分析,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来帮助完善被审单位内部控制。
2.研究思路
通过对国内外财务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先是找到了本文的研究的论题;然后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与笔者的观点进行了整合,对风险防范研究、内部控制研究、财务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其次对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进行了回顾;接着将本文的重点放在了对宁波奇精的案例研究上;最后基于这个案例和前面的文献回顾,提出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图1本文研究思路
(三)案例设计
1.案例选择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将选择案例的标准确定为:(1)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2)内部控制体系完整;(3)内部控制实施时间长;(4)研究资料齐全。
本文选择的案例企业—宁波奇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符合上述标准:(1)该企业于2017年在A股上市,是一家从事波轮轴等零件的民营制造业公司;(2)根据证监会的上市要求,该企业有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3)该企业在在上市辅导期之前就有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开展的实践较早,具有借鉴意义;(4)该企业是笔者实习单位所的客户,笔者有机会取得很多的关于该公司的内控资料。
2.资料收集
对该公司的资料收集路径见下表1:
表1案例资料收集路径表
二、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
(一)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1.财务风险定义
宋雷(2011)在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中提到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实际财务收益与目标财务发生了脱离,企业发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宋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弊端和防范对策[J].财会研究,2011(22):57-59.]。根据黄锦亮、白帆(2004)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财务风险的概念有两类观点,一类是常见的狭义的观点,即财务风险即是企业到期偿还相关债务的不确定性;另一类是广义的观点,即企业财务风险与企业整个的财务活动相关联,而不仅仅是与债务相关,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它受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获得的实际收益与制定的预期收益发生偏离[黄锦亮、白帆.论财务风险的基本框架[J].财会研究,2004(6):35-37.]。与笔者而言,广义财务风险的定义是我更加认同的观点,首先财务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全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是一个较为整体的概念;然后将财务风险的概念范围相对的扩大,更有利于我们在广泛的视角上研究这类问题。学界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大致分为5类,分别是:资金回收风险、流动性风险、存货管理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财务风险防范的主要目标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风险不可能消灭,但企业管理层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与降低风险。
2.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既有宏观的因素,也有微观的因素,既有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对于财务风险原因的产生,学界有以下一些共识:
(1)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不能很好适应与应对企业外部复杂多变的宏观因素。外部宏观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家政策的变化,经融市场的不完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法律与市场文化环境,不能很好适应这些环境因素主要表现为:对外在环境的预判不科学、外部环境发生作用时反应滞后、应对措施不力。例如2018年上半年中美贸易战导致杭州化工产业出口与原材料进口大受影响,大多数企业没有及时反映,也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导致无法实现企业预期的财务收益。
(2)对财务风险的客观认识不足,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高。姚雁雁(2010)在研究中指出一些企业严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表现在不经过风险报酬等指标测算的方案选择、不考虑资本成本和机构的投资决策、仅仅追求经营利润的工作导向,导致公司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加大[姚雁雁.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财经监督,2010(13):65-67];其次产品进入市场时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企业内部未建立专门针对风险识别与防范的机构与工作程序,导致出现财务风险。
(3)公司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严红真(2011)在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中提到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有两大缺点一是经验主义,二是主观决断,这些不科学的决策方式导致企业经常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严真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4):38-40]。决策缺乏科学性最主要是决策程序缺乏科学性,体现在方案决定前未做充分的市场调研,选择方案前没有计算相关的财务指标用以对结果做出预判,未队各个方案之间的利弊进行分析而是拍脑袋进行财务决策。
(4)企业治理结构、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引发财务风险。在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风险的研究中,吕晨、王红宇(2013)得出公司治理结构水平对财务风险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他指出内部治理结构越混乱的公司,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吕晨、王红宇.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对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以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为例[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1):47-59.]。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关系混乱具体体现在部门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在资金管理与使用、授权审批等存在权责不明、越级操作等问题,致使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5)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缺陷与执行不到位、监督体系不健全引发的财务风险。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不到位、内部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的约束机制不到位,使得很难及时发现、评估由内部产生的财务风险与舞弊等。
(二)内部控制相关研究
1.内部控制的定义
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在此引用最为著名的美国COSO协会(The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2004)出台的《内部控制风险框架》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经营活动的效率与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等目标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COSO.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tegratedFramework[R],2004.]。内部控制有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之分:
事前控制,是一种预防性控制,旨在防止企业风险的发生。
事中控制,是一种纠偏措施,旨在及时纠偏,保证企业正确的航向。
事后控制,是一种回馈性控制,旨在总结分析。
2.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
在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内控五大要素被提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COSO.InternalControl—IntegratedFramework:ExecutiveSummary,1994.]。陈武超(2010)认为目前,在这五大要素上,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均存在一些问题。内部控制存在于五大要素之中,几乎涉及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所有项目,影响广泛[陈武超.内部审计有效性与持续性改进[J].审计研究,2010(3):48-53.]。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因素是企业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一般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及其职权分配和机构设置、企业内部文化、人力资源政策、法制环境等要素。在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中,方红星、池国华(2017)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控制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要从治理结构入手[方红星、池国华.内部控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32-33],才能更好地优化控制环境,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水平。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四个过程分别是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章风险评估指出,要通过识别企业内、外部风险来开展风险评估,同时确定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来更好地应对内外部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因此,企业首先应当设定货币资金、采购付款、销售收款、生产仓储、工薪人事、筹资投资、固定资产等业务活动的目标;然后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识别与分析的体系;最后基于上述程序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企业面临的风险。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在进行完风险评估活动之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风险评估出来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类,故控制活动就是运用相关的控制程序与措施将出现在企业各项具体业务中的风险降低在可承受范围之类。控制活动常见的措施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分离、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绩效考评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将与内控相关的信息进行及时地、准确地收集、整理与传递,保证企业内外之间能够存在有效的信息沟通。这一要素主要有三个环节,分别是:准确地在公司财务报表中披露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确保经济业务的计量是有效的;确保公司内部部门之间沟通顺畅和与外部例如审计师、监管机构、供应商等的沟通顺畅。在关于内部沟通的研究中,回建国(2013)认为企业管理者应该对每一个员工基于尊重,善于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与下属之间加强沟通[回建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24):25-27.],这样才能加强内部沟通体系的建设。企业在从内外部获取信息时,一定要确保获取信息的及时、真实、重要性。
(5)内部监督
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是内部监督的两个方面,其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检查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情况,从而从整体上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通过内部监督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在运行时出现的缺陷,这样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完善内部控制,提高内控水平。李心合(2013)认为不断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和不断健全的企业内控制度,是企业内控监督机构充分发挥作用的保证[李心合.内部控制研究的困惑与思考[J].会计研究,2013(6):25-27.]。
(三)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关系研究
围绕着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风险,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内部控制能够对财务风险产生重要的影响,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在对A股沪市制造业的内控研究的基础上,袁晓波(2010)发现内部控制五大要素均对财务风险有重要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完善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产生积极影响[袁晓波.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60-68.]。戴文涛、马超等(2014)通过研究得出了更加具体的结论,即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风险越低;内部控制各目标控制质量和企业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任何一个内部控制目标没有实现都会增加企业风险[戴文涛、马超等.内部控制能预防和降低企业风险吗?[J].财经问题研究,2014(2):87-94.]。梅丹、王瑞雪(2011)则是通过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关系得出了内部控制良好的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小,他们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能防范财务舞弊的发生,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梅丹,王瑞雪.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舞弊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4):113-119.]。李万福等(2014)从企业财务状况角度阐释了这个关系,他认为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企业财务状况也会提高[李万福,林斌和林东杰.内部控制能有效规避财务困境吗?[J].财经研究,2012(1):124-134]。周兆生(2004)是从内部控制与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角度来阐述的,他强调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对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周兆生.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4):46-49.]。谢志华(2007)认为内部控制主要是从风险控制的手段和方式来说明风险控制的,企业风险防范就是从风险控制的目的来说明风险控制的,两者最终的目的就是控制风险。他认为企业风险防范包含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防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还构建了基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有关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企业风险管理的整合框架[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10):37-45.]。
三、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现状
(一).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现状
近年来,随着公司管理层逐步加深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公司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实施水平。这些各种各样的举措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但从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来看,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控制环境的缺陷
首先是管理层内控意识不强,企业的管理者没有足够重视内部控制,这也直接导致下层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执行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企业没有将设计良好的内控制度执行到位;其次是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缺乏正规的内控建设,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设置不科学,工作分工不明确,不能真正的实现权责分明、权力制衡[施丽婷.浅析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财会学习,2018(11):245-247.],有些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他们不在设计期间进行调查研究,这使得许多政策难以实施;然后是法律环境与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许多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法律、法律法规约束力不强,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存在典型的唯管理者意识为上的现象;最后是人力资源政策的不合理,很多企业在人员招聘上、离职人员处理上不规范,企业内部“任人唯亲”等现象比比皆是,加之企业的激励政策、薪酬政策上存在对的问题,导致企业不能对人才进行有效的利用,不能激发原定工作的积极性[吴克照.中小制造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经济师,2013(3):182-183.]。
(2)监督要素的缺陷
首先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有的企业的内审机构人员多数是管理层人员的亲属或直接由某些管理层人员兼任,无法保证其独立性;其次是内部监督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这些内控机构很多没有进行定期的内控执行状况检查,有些仅仅只是走走过场并没有真真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内控进行内部审计,而大多情况下是依赖于外部独立审计师的报告;然后就是企业领导者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有关内控整改方面的建议没有进行思考、审核与采纳。
(3)信息与沟通要素的缺陷
内部信息沟通不及时,缺乏信息沟通的渠道,许多信息难以进行共享,提供信息不及时,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内部与财务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就是企业不能充分利用财务信息,不能及时发现财务的异常与问题;另一方面是外部沟通渠道不畅,企业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179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