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及控制研究【字数:7394】
摘 要
科技信息类企业在21世纪是发展最为快速的产业,目前全世界的科技信息类企业层出不穷,市场竞争火热,各大资本纷纷参与其中力求瓜分市场获取庞大的利益。然而相应的财务风险也随之显现。因此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建设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来为企业的发展护航
本文作者在研究中通过采用Z-Score模型的方法以乐视公司为例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并验证了上市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财务风险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分析乐视公司的财务风险,检验该模型对于行业的实用性并对整个科技信息类上市公司提出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建议和启示。
关键词:预警模型,Z-Score模型,科技信息类企业,财务风险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壮大,科技不断的更新,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各国的政策干预、高新技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升级加快、内部管控不到位、贸易战等因素,使得我国的企业也面临着无比复杂且巨大的财务风险,以至于波及到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而相对于传统企业,科技型企业表现出较为突出的创新性,由于它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远远大于一般企业,资金的需求持续性强、频率高,从而导致了科技型企业更容易发生财务风险甚至是破产。
1.1.2研究意义
如今,大多数的企业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进行财务风险研究的必要性,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或大或小的风险,而首当其冲的便是财务风险。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应对和防范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必须要对企业外部所处的市场状况及企业内部的经营和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尽早发现隐藏的财务风险的企业就越有可能将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弱或者消除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进行财务风险及防范研究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乐视公司现存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具体措施和建议去防范和应对财务风险,达到改善经营,提高公司效益的目的,使其重新在市场中回复活力。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财务风险的起源来自于风险管理的相关论文,他作为一门学科萌芽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进行工业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之后的时间里风险管理理论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传播。当风险理论建立之后,国外学者便在财务风险的实证方面展开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在于对于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的研究。并且自从20世纪60年代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出现之后,这种研究方法就一直作为财务风险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衡量和预测。
早在19世纪末,西方学者海恩斯(1985)在他的著作《Risk As An Economic Factor》中提及:当我们实行某项经济活动时,会产生不利的结果的可能性存在,该项经济活动就回承担财务风险。而承担财务风险的结果就是对该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利润的减少,这是第一次有学者对“风险”这个词授予了经济内涵并且进行了定义分类陈述。
来自于法国的科学管理大师亨利法约尔(1923)则率先把风险管理的思想注入到企业经营的管理中。他提出了在企业管理中有五个职能,而这五个职能中的一个–就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最初原型。
Gallagher(1956)提出把“风险管理”这个单词正式的作为学术性用语,在《哈佛商业评论》的论文中他发表了他的论点,即企业中应该有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人,并且给予了专职人员权利在一定范围内负责风险管理的活动,而这样的人被称之为全职风险经理。[15]
詹姆斯和瓦尔兹(2007)认为,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种,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其中既存在着外部环境因素、是否科学符合实际的投机因素、安排是否恰当的筹资决策以及各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各不相同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对业企业的财务影响要具体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做差异性的分析[14]。
美国当代杰出的会计学佳和著名的教育家威廉比弗在1960年之前就开始进行会计计量方法与财务预警信息的研究,他把1954年到1964年这十年间的79家经营失败的企业和同行业同样规模大小的79家成功企业做了一次对比研究,使用了单变量分析法建立起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并且指出了债务保障率、资产负债率及资产收益率对于企业判断自身财务状况的预见性及有效性[1]。
虽然单变量预测模型使用方式相对简单,但是在其他学者的研究实践中,他们发现相对于只用一个比率,用一组比率会得到更加正确的研究结果。于是Altamn(1968)通过手机33家公司的5年期的相关财务数据作为方程的指标来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即Z方程。这是首次通过这个模型来对公司的破产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他收集了大量的数据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试验,分析各个财务指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的结果,以此评价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的影响[2]
而到了20世纪的中叶之后,当世界的计算机技术成为潮流并且不断发展时,金融市场影响也到达了新的地步。其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可以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经济全球化也成为了必然趋势——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在这个时期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所表现的特点便是与千变万化的金融市场环境密切相关,跨越两地、国家间的投资活动日益壮大,伴随而来的财务风险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马克威兹在通过系统性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后,提出在研究风险投资组合的问题上时,要更加多的使用统计分析工具,从而可以从定量的角度分析风险因素[3]。
1.2.2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相比较,我国在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研究工作和财务风险理论方面的起步稍显得有些晚了,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相关的研究才开始萌芽,而这也与我国改革开放,各种类型的企业日渐增长有关。在财务风险控制的初级阶段,企业财务风险体系的研究和实际中公司的探索相对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对于财务风险控制本身相关的理论尚未由比较透彻清晰的研究。
目前国内对于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向有四个:一是对于财务风险的类比进行判断及定义;二是怎么来评价及衡量财务风险;三是我们如何对已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四是怎么对财务风险进行高效的监察与及时的预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经济体量不断增大,各类公司和学者都开始把将目光转移到了财务风险中。
刘思禄、汤谷凉(1989)第一次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做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定义,并且指出因为各种不确定的、千变万化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企业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实际的收益可能与最初的预测不尽相同。他构建了基于财务风险预测的数学模型,并且也对风险防范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同时指出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具有双面性的特征,即财务风险一方面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和经营上的危机的同时,更是企业抓住机会进一步发展的时机。这样的观点被人们称为广义的财务风险[4]
向德伟(1994)在自己的理论中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研究,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对外并购风险、资金筹集风险以及营运资金回收的风险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等到2001年时,中国证监会北京证券办在向德伟等国内外学者发表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出一个专用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通过收集企业的财务信息并据此作出分析,通过定性指标加上自己选取的定量指标,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5]
侯红兵(1995)则认为一家企业做好财务风险防控的前提是应当先构建起相对应的理论。提出企业应当如何去科学正确的理解和应对财务风险,指出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要第一时间分辨出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对此进行合理评估,不能忽视风险的眼花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的危机。[6]
吕珂、李晗(2010)对财务管理及风险做了全面的叙述,先是从财务风险和风险管理的意义说起,阐释了在企业中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再从外界原因、企业决策、经营运行、企业本身建设等方面论述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四点预防和控制措施,要求企业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简历预警体系等等[7]。
而国内在财务风险防范的研究上,许多国内的学者也使用了大量方法和模型对预警模型进行研究。
周首华、杨济华和王平(1996)在奥特曼的Z值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修改,构建了F分数模型。相比于Z模型,F分数模型可以更为准确地分析判断和预测一家企业内部是否存在财务风险[8]
张玲(2000)依靠收集国内在深沪两地上市的120家公司的财务比率数据作为她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样本,构建了一个财务风险识别分析预警模型。她收集了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本结构状况和营运能力这四个方面共有15个财务比率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了一个只有4个变量的识别函数模型。此模型可为公司提供提前4年的预测结果,能够为相关公司的风险防范预留更多的时间去应对。[9]
杨淑娥(2005)收集了12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年报数据,并且将其与同期的60家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挑选出其中10个财务指标的数据,使用BP人工神经网络工具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防范精度做了对比分析和研究,并且建立了预测模型,从而获得了更加准确和更加高预测精度的结果,也很好的证明了BP人工神经预测结果的有效性[10]
孟军(2012)把214家制造类上市公司的思念财务风险预测值跟现实的公司财务状况进行比较,加上Z-Score模型和Failure-score模型进行研究,检验了这两个模型对于我国制造类上市公司的合适性,同时也指出了其预测时间相较于其他模型较短的缺点[11]
韩静(2014)认为在企业每日的经营活动中都存在着财务活动,这是
一家企业生产经营具体和完整的表现。企业应周期性的进行财务分析,逐步加强应对风险的意识,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机制,并在关键时刻对于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理性判断和决策[12]
王园园(2012)筛选了近几年被ST的16家上市公司以及48家非ST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挑选出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宏观经济指标作为重要因素的分析,使用贝叶斯网络原理构建了财务困境预警模型,得出预测结果最终证明了这个模型对于财务风险及财务困境预测具有有效作用。[13]
综上所述,从海恩斯风险理论的提出,Gallagher一套风险管理体系的发展,再到Altman等西方学者对于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不断地扩展和深入,我们能发现国外学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的分析和研究起步都远早于我国,并且从理论分析到实证检验均有相较于国内更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于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的理论如何在实际中为具体的企业提供帮助、相关模型的有效性仍需要更加细致和深入的研究。
国内虽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也缺乏整体、系统的理论研究。自从二十世纪末国内才开始逐步借鉴和开展财务风险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具有国内自身特点的研究结果,如刘思禄、汤谷良向德伟等学者对于财务风险及防范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后来的学者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而在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方面,周首华、杨济华等学者也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相关的财务风险模型。本文将在这些理论与实证的研究基础上,对乐视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将乐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深入研究和分析乐视公司的财务现状的基础上,并运用Z-Score计分模型对乐视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发现风险形成的原因解决现存风险,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提出建议,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减少企业损失,帮助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全文一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本章节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并且收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叙述,最后再叙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乐视公司的基本概况叙述。这一章节首先介绍了乐视公司的起步与发展,再阐述了相关的财务风险理论知识,最后分析乐视公司现存问题并其产生剖析原因。
相关理论阐述。这一章节介绍了Z-Score模型的函数公式,再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获取现金能力、营运能力四个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评估企业财务状况。
(4) 模型数据分析。这一章节先计算了基于乐视公司财务数据的Z-Score的数值,再通过财务预警识别模型分析Z模型数值,具体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最后给出针对该公司的财务预警的相关建议。
(5) 行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这一章节根据前一章节的计算数据与分析结果,得出总的结论,结合乐视公司的实际情况为整个高科技信息类企业提出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对策以控制风险,防止财务危机,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1.3.2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研究:
(1)实证分析法:本篇论文通过对国内与国外相关学者论文以及财务风险模型的研读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假设,选择验证该假设所需的相关财务指标和数据。依靠实证分析为主,经验统计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运用定量分析探究其中的关系
(2)文献归纳分析法:撰写论文前先阅读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整理出具有代表性文献和数据,以此作为本次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使撰写文章主题更加明确、内容更有逻辑。
第二章乐视公司的基本概况及财务风险识别
2.1乐视公司的基本概况
乐视网诞生于2004年11月份,经过数年的视频网站业务及其他衍生业务的快速发展,乐视公司迅速发展并在2010年8月12日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在当年,乐视公司不仅是唯一一家在中国境内上市的视频网站企业,还是世界上第一家通过IPO的方式上市的视频网站公司。
在2004年成立之后的十余年里,乐视公司市值多达400多亿,是创业板市值最高的公司。并在业内首次推出了“平台+终端+内容+应用”的业务模式,将线上与线下、科技与文化相互结合持续发展壮大。围绕着乐视独特的业务模式及战略选择,乐视网一贯坚持用丰富的影视资源版权作为公司的业务鸡翅,同时打造手机、电脑等多互联网视频平台,还发布了多种电脑、机顶盒等终端产品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与此同时乐视公司还专注于软件和系统开发,不仅发布了乐视云、乐视APP商店还有乐视OS,这些对于乐视公司的生态布局和业务经营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2.2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及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有所不同,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总是会相应的形成或大或小的财务风险,而且这也会对其本身的企业价值产生一定的微观经济风险,进而导致了直接的经济恶果也就是俗称的财务危机。在当前社会中,人们对财务风险有两种分类,一种是狭义财务风险另一种是广义财务风险。
从筹资活动的角度来看待,狭义财务风险是因为企业发起的筹资活动而产生的,一般来说企业期末因为难以偿还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债务规模较大时就会引起财务杠杆效应,而企业投资报酬率高于借款利率时,借款和企业收益率形成正比例关系,这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的投资者通过债权人资金赚取额外收入。如果企业是利用发行债券获取债券来筹集经营所需资金的话,过高的债务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可分配利润,从而使股东的权益遭受损失。由此看来,狭义的财务风险与负债的经营和规模有着必然的紧密联系,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制定出符合企业当前状况的债务策略是十分重要的,而企业股东也需要承担筹资活动时产生的财务风险。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无法脱离繁杂的社会环境,在经营活动中实际获得的收益与预期想要的收益很可能差距甚远,导致企业和相关利益者遭受损失的可能。这里不仅是企业的股东会遭受损失,而是所有的与企业有联系的利益者。这种实际和预期收益产生的财务成果的差异化,是因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处于市场中生产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内部因素主要有内部管理欠佳、管理层决策失误等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财务风险处于企业经营活动每个环节,势必会波及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不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家企业是否能够盈利或者一直亏损下去无法扭转,同时更是对企业整体发展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收益和风险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存在的,完全去除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最大限度的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而这需要企业对财务风险一直保持警惕。
综上所述,在财务风险的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我们能够得出财务风险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简单的含义,而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概念。它处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方面并且不停对其产生影响,而企业的自身和外部因素也会对企业本身的财务风险产生极大影响,这种效应最终会反映在企业的财务状况上。由此分析,想要分析判别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是财务风险研究的困难所在之处。当财务状况发生变化时,它能反映企业面临的综合因素的变化,同时企业的风险也会通过货币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2.3乐视公司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对于乐视公司来说,自上市以来公司业务范围和企业规模盲目快速扩张及不断地并购、收购、重组,使得乐视公司内部面临着无法回避、日益险峻的财务风险,而乐视管理层却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乐视构建的商业帝国轰然垮塌。乐视企业的市值随即一落千丈,居高不下的成本和费用以及飞速降低的利润也给了乐视公司沉重的打击。而在近几年,贾跃亭家族卷走大额的公司资金和巨额债款让乐视彻底陷入了破产的境况。如今,乐视面临诸多困难如:
1、烂账太多
乐视在发展快速期的扩张如今已经变成了公司经营的沉重包袱,带来了巨大的债务压力和信用危机;贾跃亭家族在乐视垮塌前卷走大量资金;现存业务无法盈利,成本居高不下
2、资金困难
公司现在陷入了无法盈利的状态,信用和平台价值一落千丈更是无法从外部取得资本投资,只能变卖未冻结的公司资产变现“瘦身”
3、信用贬低、品牌价值丢失
乐视公司现如今运营状况十分差劲的同时,不断爆出各类骇人听闻的丑闻,如上市期间曾行贿证监会,故意假造虚假报表骗取投资,贾跃亭卷款出国等等都使得公司在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
2.4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介绍了乐视公司的基本概况,继而阐述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及预警机制的相关理论、概念、作用、意义等方面,再探究乐视公司现如今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实证设计
3.1模型建立和样本选取
3.1.1模型建立
在本文研究中,将探讨乐视公司的财务状况及风险,运用Z-Score模型和各种指标进行分析,选取乐视公司2013-201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作为模型的要素,对乐视公司的经营及存在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
该模型具有计算过程严谨,计算结果准确的优点,可以有效的提升论文研究的精确度;第二,我们可以从构建的综合性指标中,判断出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总体水平;第三,该方法操作相对简便,有标准流程并且已经得到许多企业的检验,模型理论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
Z-Score模型的公式为:
Z=1.2*X1+1.4*X2+3.3*X3+0.6*X4+0.99*X5。 (3-1)
其中,其中判断标准为:Z<1.81表示企业处于破产状态;1.81<Z<2.675表示企业存在破产风险;Z>2.675反应企业财务状况指标良好,没有明显的破产风险。也就是说当模型数据计算得出的Z值数额越小,则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当Z指小于1.81时反应该企业已处于破产状态;
3.1.2样本选取
1、因为Z-Score模型其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具有较为广泛、认可度高的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177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