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目录导航:[-引言]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探究[第一章]审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探究时代与意义[第二章]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理论探究[第三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变迁与披露状况[第四章]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机理与假设[第五章]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实证结果与分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析[第六章]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影响企业的资成本探究结论
第五章实证结果与剖析第一节描述性统计剖析.由于在计算权益资本成本时剔除了部分数据,在对变量做描述性统计时保留了5601个样本,下表5-1和表5-2分别列示了2009-2014年全部样本观测值主要连续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以及按照是否披露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进行分组,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从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来看,2010-2015年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的均值为0.1193,最大值为1.1897,最小值为0.0055,可以看出权益资本成本在不同的公司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组的情况来看,权益资本成本在未披露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组(即ICA=0)其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1228和0.0888,在披露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组(即ICA=1)其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1171和0.0768,可以发现披露了无保留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组的权益资本成本的均值和标准差相对较低,这与预期的结果是相吻合的,假设1得到初步的检验.表5-3是按照实际控制人性质分组的,然后进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该表中可以发现不同组之间的差异相差不大.国有控股的企业其权益资本成本均值为0.1212,与均值为0.1178的非国有控股的企业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相差不大,由于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得出的结果比较粗糙,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受实际控制人性质这一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还是看后续的回归检验.此外,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样本组在公司规模.账面市值比.财务杠杆.盈利能力.公司的成长性.实际控制人性质.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样本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第二节相关性剖析.表5-4是对探究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剖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7,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不会对回归剖析产生影响.从相关系数检验中看出披露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会对权益资本成本有影响,两者之间在5%的水平上负相关,与假设1相符;实际控制人性质为国有的公司,由相关系数表知,其系数为负数,表明国有控股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会比非国有公司低.在控制变量中,盈利能力.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类型与被解释变量Rpeg负相关,且在1%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当企业存在较强的获利能力时或者当企业取得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财务报告时,都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公司规模.财务风险.账面市值比与被解释变量Rpeg显著正相关,且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当公司的规模比较大.企业当前的财务风险水平比较高或者企业目前的股价被严重低估时,都会提高企业的资本成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被解释变量成正相关关系,说明企业的股权是否集中也会影响到权益资本成本;公司的成长能力可以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但两者相关系数不显著,可能因为在衡量公司的成长性时,营业收入增长率只是度量指标之一,并不能完全的代替成长性,还有待于在回归中验证.此,当我们要检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时,是需要对这些变量进行控制的.第三节多元回归检验与结果剖析.一.无保留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的结果剖析.为了检验无保留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披露与权益成本之间的关系,本文以2009-2014年度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为探究样本,检验上市公司2010-2015年度的权益资本成本是否受披露的内控审计信息的影响.表5-5列出了假设一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在控制了行业和年份的变量以后,解释变量ICA的回归系数为-0.0457,也就是说,解释变量ICA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即相比未披露的企业,披露了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企业其权益资本成本会降低,当企业披露出无保留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信息被投资者了解到时,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信心,使得他们在对企业投资时索要一个低的报酬率,这与本文的假设一致.在控制变量中,除营业收入增长率.公司规模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外,其他变量的均与被解释变量Rpeg显著相关,且与本文的预期符号一致.披露无保留意见的年报审计意见会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在回归结果中可以发现财务报表审计意见(Ao)其回归系数为-0.0299,在1%水平上与被解释变量显著负相关.账面市值比(BM)是反应投资者对市场前景的预期,账面市值比大,意味着股价被低估,投资者会要求高的投资回报率,回归结果中账面市值比的系数为正,这与我们预测的一致的,账面市值比高的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也高.上市公司的负债程度越高,其经营财务风险越大,投资者投资项目面临的风险就会增大,进而要求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从回归结果中可知公司的财务风险(Lev)的回归系数为0.0551与权益资本成本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这与预期的结果吻合.由于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从表中也可以看出盈利能力与权益资本成本在1%水平下显著负相关,权益资本成本较低.营业收入增长率.公司规模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符号预期是一致的,但不显著,有待继续证明.二.实际控制人性质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的结果剖析.为了考察实际控制人性质是否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样本组按国有和非国有控股企业划分,由假设一的回归结果可知,不管上市公司属于什么样的类型,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对样本进行分组后可以发现权益资本成本与实际控制人性质为国有控股企业的ICA的回归系数为-0.0137,且在1%水平下显著负相关,权益资本成本与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ICA的系数为-0.0065,且在5%水平下显著负相关,两组的回归系数差异为0.0072,可以发现,两组的回归T值均显著,且回归系数均为负数,也间接证明了本文的假设一,但是具体按实际控制人性质进行分组,两者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均有差异,这说明实际控制人性质对于解释变量(ICA)与被解释变量(Rpeg)之间的负向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此解释为:非国有控股企业由于缺乏政府的保护,他们选择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信息披露给投资者,表明自己的风险水平,由于投资者对这类公司进行投资时主要关注的是公司自身的经营风险,他们披露出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以作为其内控质量高的代表,可以降低投资者的风险预估,进而降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而对于实际控制人性质为国有控股的企业,这类企业由于能够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本身的声誉对投资者来说就是一种积极地信号了,当企业再次披露无保留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时,更可以显著降低投资者对企业的风险估计,使得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可以获得较低的资本成本.多元回归结果证实了本文的假设二.三.制度变迁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的结果剖析.从前述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变迁过程了解到,2012年以后关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是强制性的.本文提出的假设三是按照制度变迁来划分年限进行对比探究,检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由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在非强制披露时代下,披露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下一年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是显著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0917,并且在5%水平下显著负相关;在强制披露披露时代下,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002,T值不显著,披露了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企业能够使公司在融资时获得较低的资金成本,但是显著性没有在非强制披露阶段强.原因是企业若想得到投资者的青睐,降低权益资本成本是需要披露高质量的信息使投资者,使他们能够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对比来看,在非强制阶段信号传递理论,企业披露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以作为一种增量信息,将内控质量高的企业与内控质量差的企业区分开来,投资者可以据此进行理性的剖析.随着强制披露政策的实施,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的推行,投资者利用内控审计报告进行决策剖析的相关性减弱,即这种增量信息作为内控质量高的信号传递功能在减弱,投资者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作为判断公司优劣的依据就在逐渐减弱.因此在强制披露时代下,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效果没有在非强制披露阶段显著,本文的假设三得到验证.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8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