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质量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字数:8857】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一、引言3
二、文献综述4
三、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5
(一)股价崩盘风险成因理论 5
(二)内部控制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5
四、研究设计6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6
(二)变量定义及模型构建6
五、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8
(一)描述性统计8
(二)相关性分析9
(三)回归结果分析10
六、研究结论及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 11
内部控制质量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
会计152 张钟元
引言
引言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股价崩盘现象的发生屡见不鲜。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NASDQA)暴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2016年年初我国A股市值蒸发十万亿等。在此背景下,股价崩盘风险开始被全球学者们研究和讨论。股价崩盘风险源于管理层捂盘假说;而公司与市场投资者所掌握的信息通常是不对等的,很多信息会被公司管理者刻意隐瞒,误导投资者进行投资。当这些信息被揭露暴发于市场上时,就会造成公司的股票价格急剧下跌,不但会对企业经营和管理造成巨大伤害,资本市场也会遭受牵连,产生波动。因此全世界的研究者们一直在寻找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方法。而内部控制可以通过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纠正三个方面制约管理层捂盘行为,从而降低股价崩盘的风险。本文将以股价崩盘风险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分析发现了内部控制质量和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我国能够稳定股市,帮助股市健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康稳定的发展,完善相关规章及制度,降低股价崩盘的风险。
文献综述
在证券市场中,单个股票的股价有时会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突然急剧下跌,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股价崩盘。如果发生股价崩盘,市场的投资者们往往受到重大损害,一方面引起了金钱的亏损,而另一方面又会使投资者失去投资的信心,而且还会威胁到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情况相对较轻的会损失一部分公司,严重的会破产、退市,对公司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更糟糕的是,资本市场也会因此产生剧烈动荡,最终可能还会造成经济危机,例如2007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在历次经济危机之后,学者们从上世纪 70年代开始对股价崩盘风险进行关注和研究,国外学者提出了“市场有效理论”,尝试从市场方面解释股价崩盘风险的形成机制,“财务杠杆效应假说”(Black等,1976)和“波动率反馈假说”(Pindyck,1984)两个假说构成了这个理论。在财务杠杆效应假中,只要股价出现下跌的情况,就会造成企业的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增大,而两个杠杆增大的话,股价溢价的状况就会变得愈发严重,股价崩盘风险也随之增长。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如果股票价格产生波动,那么对其投资风险评估也会变高,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投资信心就会下降,即使有一些好消息传出来,它所起到的鼓舞投资者的作用也会被稀释,而坏消息的负面作用则越来越强,投资者进行投资也会越来越谨慎。因此在证券市场中,股价暴涨的频率总是比暴跌的频率要高,这就是波动率反馈假说。在现在看来,这两个假说都解释出股价的涨跌幅度频率是不对等的,但都不能适当地解释为什么在市场中崩盘会造成传染,甚至渗透到整个股市。近年来,关于股价崩盘风险的理论研究体系逐步完善,结果更加成熟。比较公认的是,公司管理者隐藏公司不利信息的往往是为了对个人职位薪酬(Verrchia,2001;Graham等.2005;Lafond and Watts,2008;Ball,2009;Khan and Watts,2009)、逃避税收(Kim等,2011)、提高短期内个人持有的期权价值(Kim等,2011)、建设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Kohtari等,2009)等。时间越久,隐藏坏消息就会越来越难,一旦这些消息达到不能隐瞒的境地,坏消息就会弥漫在市场上,使投资者不得不恐慌,从而抛售手中的股票引起股价的断崖式跌落(Jin and Myers,2006;Hutton等,2009)并且,信息不对称也是造成投资者盲目投资的原因之一,投资者往往难以了解公司实际 经营状况,就很可能被虚假的财务信息迷惑,引发股价“泡沫”,使得股价短期内疯涨,价格与价值严重不符。而当投资者了解到其对一个充满风险的公司投资时,往往立刻抛售手中持有的股票,引发泡沫的破裂,从而引起公司股价的断崖式下跌(李小荣和刘行,2012)。Bleck and Liu(2007)认为管理者为了保证项目进度的顺利进行,会选择隐瞒公司信息,这也是为什么企业管理者具有过度投资的动机。 但是这种隐瞒,项目进展的后期,其亏损欲盖弥彰,终究会被市场发现,从而引起市场的恐慌进而造成股价大跌。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投资者不知道管理层有没有隐藏了坏消息,这也是为什么这种情况往往只出现在信息公开透明度低的企业身上的原因。低透明度的企业的风险不容易被察觉,因为在监督缺失的情况下,公司管理者对于公司信息的操控更加不易察觉(Jin and Myers,2006)。所以,股价崩盘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往往是信息不对称与代理问题。
内部控制方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权力制衡手段和管理工具,各国的经济部门和监管机构都对其有着高度的重视,这些机构和部门期待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从而让管理层的捂盘行为得到约束。使得信息不对称程度能够降低,从而使公司得未来股价崩盘风险能够降低,以稳定总体经济。从企业角度来说,为了能够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奠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COSO,1992),实施内部控制也是必要的。美国在2002年通过了《萨班斯法案》,该法案明确规定已经上市的公司不仅需要对公众披露有关他们内部控制的信息。除此之外,他们还必须要有外部审计机构对其进行评价。该法案希望通过公众和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使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不断完善,从而使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得到提高,丰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而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也已经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早期起步阶段,不断发展完善成了现如今的国际化和市场化。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也不免走过了很多岔路,例如浙江证券、亿安科技等企业的违规事件在不断告示着我国证券市场有关部门和机构:必须要尽快建立出一套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使用科学高效的方法和手段来规范我国市场秩序,从而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所以,我国现在开始借鉴发达国家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外部审计机构的规范性。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出台和颁布有关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例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正是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使我国内部控制拥有了明确的法律基础,也让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更加健康。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56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