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研究以南纺股份为例(附件)

2023-01-02 11:3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随着“安然事件”等一些世界知名大公司财务舞弊丑闻的相继爆发,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震动,而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也不断显现,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南纺股份为例,通过分析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样对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效性,建立一个更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市场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
1.2 研究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
1.4 研究方法 3
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的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4
2.1.1 信息披露制度 4
2.1.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4
2.1.3 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4
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5
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现状 6
3.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6
3.2.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够主动完整 6
3.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够及时真实 6
3.2.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够严肃规范 7
4 南纺股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案例分析
4.1 南纺股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的现状 8
4.2 南纺股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8
4.2.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及时 8
4.2.2 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意识薄弱 9
4.3 南纺股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存在问题的对策 9
4.3.1 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与治理结构 9
4.3.2 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意识 10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 4.2 南纺股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8
4.2.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及时 8
4.2.2 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意识薄弱 9
4.3 南纺股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存在问题的对策 9
4.3.1 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与治理结构 9
4.3.2 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意识 10
5 改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的途径
5.1 增强所有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的积极性 11
5.2 健全因虚假信息陈述而引发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 11
5.3 规定监管者明确而严格的法律责任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随着学术领域对信息披露制度的关注,实践领域和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增加了对信息披露问题的严查和治理。虽然最后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总的看来,收效还是比较小的,加上资本市场环境复杂化,其打击和整治的难度越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监管难度依然艰巨,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多起资本违规交易中,77.74%的是由于信息披露违规引起的,可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违规是引发资本市场违规操作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反映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的不足。在我国,由于立法不明确,执法不严,一些上市公司出现了审计和财务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违规违纪行为,上市公司资本操纵、信息披露违规、财务造假行为屡见不鲜,这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引发的后果和损失及其严重,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关注和研究。
1.2 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趋势,我国经济逐步发展,但也存在很多严重问题,包括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审计机构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使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真实性 [1]。这些都已经引起我国金融市场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就必须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做出最优配置。现在这个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还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等一些问题,并体现的比较明显。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极大危害到了中小股民的利益,对中国的证券市场及融资体系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不利于我国资本和融资市场的长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上市公司证券快速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和信息披露制度都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与国外相对比我国资本市场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Heather.M.Hermanson在2000年通过对九类财务报表使用者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者对内部控制也是很重视的,他指出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能够通过内部控制报告更好地表明[2]。
Dennis M.Patten在2012年通过对261家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构成内部控制缺陷的绝大部分原因是不充分的会计资源[3]。
Chris J.van Staden(2007)通过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缺陷的公司进行分析指出:复杂组的织结构、重要的组织变化以及内控系统方面的投资等都会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效性[4]。
Margaret和Jaenicke(2014)研究结果表明但所有关于内部控制的审计师报告会对其产生严重影响,对投资者买卖还是持有公司股票的信用风险的理解均不影响[5]。
Fan,T,J Wong,T.Zhang在2007年通过对2008年到2005年的705家公司进行分析,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是由于所披露的缺陷都与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相关,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息息相关,其中与公司经营的复杂性为正相关,公司规模以及盈利为负相关[6]。
1.3.2 国内研究现状
蔡吉甫(2012)以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例通过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发现企业经营业绩越高的公司更加注重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控制,相反财务状况异常的公司则很少甚至忽略对其的控制,总的来说,自愿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的积极性并不高,内容流于形式等问题[7]。
方红星和孙篙研究2012年沪市非金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和动机发现:大部分的沪市上市公司并没有依照《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进行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8]。
胡郑利(2009)认为理论界应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制定一套框架结构,调查信息使用者所需求的信息的种类、披露方式和评价标准等问题[9]。
宋绍清和张瑶(2014)以2014年在上海和深证证券交易所上市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cwgl/3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