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大豆百粒重及粒形的qtl定位【字数:12604】
目录
摘 要 I
关键词 I
ABSTRACT I
KEY WORDS II
1 前 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背景 1
1.2.1 种子表型测量方法 1
1.2.2 QTL定位原理及方法 2
1.2.3 QTL定位常见的作图群体 2
1.2.4 QTL定位常用的分子标记 2
1.2.5 QTL作图法 3
1.2.6 大豆百粒重的QTL研究进展 3
1.2.7 大豆粒形相关形状的QTL研究进展 3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4
1.4 方案论证 5
2 材料与方法 6
2.1 供试材料 6
2.2 粒重和粒形测量方法 6
2.3 统计分析方法 6
2.4 SLAF标签筛选 6
2.5 遗传图谱构建 7
2.6 QTL定位方法 7
3 结果分析 8
3.1 粒形测量仪器的重复性分析 8
3.2 亲本间粒重与粒形的差异分析 9
3.3 RIL群体的粒重与粒形差异分析 10
3.4 SLAF标签的开发 13
3.5 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13
3.6 粒重与粒形的QTL定位 14
3.6.1 加性QTL 15
3.6.2 上位性QTL对 18
4 讨 论 20
4.1 计算机图像处理测量方法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结合 20
4.2 粒重和粒形的QTL 20
4.3 5个QTL重叠区间 21
结 论 23
致 谢 24
参考文献 25
目录
图 11 技术路线 5
表 31 138份材料两次重复测量的相关分析 8
图 31 138份材料两次重复测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8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图 32 亲本百粒重和粒形的差异比较 9
表 32 双亲间粒重和粒形的统计分析 10
表33 NJRISX群体百粒重和粒形在3个环境下的描述统计 11
表 34 NJRISX群体百粒重和粒形的相关性分析 11
图 33 NJRISX群体表型频率分布图 12
图 34 NJRISX群体遗传图谱 13
表 35 构建的20条染色体的特征 14
表 36 QTL及其互作对大豆不同种子性状表型变异的贡献率(%) 15
表 37 NJRISX群体大豆百粒重与粒形的QTL定位 17
表 38 NJRISX群体粒重和粒形上位性QTL对 19
表 41 大豆百粒重与粒形的5个QTL重叠区间 22
图 41 NJRISX群体百粒重和粒形的QTL位置 23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大豆百粒重和粒形的QTL定位
摘 要
大豆粒重和粒形是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以三个试验环境下的大豆品种苏88M21、新沂小黑豆及其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良田高拍仪获取大豆籽粒图像,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获取粒形等籽粒表型数据,结合基于SLAFseq技术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含5351个SLAF标记),使用软件QTL Network2.0和WinQTLCart2.5进行QTL定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百粒重主要受粒周长和粒投影面积影响,共鉴定出51个加性QTL,分布在13条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为1%11%。其中41个QTL为新发现的,31个QTL在两个软件中均被定位到, 加性QTL和微效QTL是大豆粒重和粒形性状最重要的遗传因子。粒形加性QTL在4、6、11、12和19号染色体上有聚集现象,构成5个平均长度在1.5cM左右的QTL聚集片段(JQS),其中4、11和12号染色体上的区间未见报道,同时发现JQS6、JQS12均与JQS19存在显著互作,同时影响百粒重、粒宽、粒周长和粒投影面积。本研究揭示了大豆粒重、粒形的遗传基础,将有助于后续的候选基因挖掘、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607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