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浦阳江流域底栖动物对河流修复后的动态研究【字数:9187】

2024-11-03 13:2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1
ABSTRACT1
引言2
1材料与方法3
1.1研究概况 3
1.2采样点的设置3
1.3样品采集与测定4
1.4土地利用分组4
1.5数据处理与分析5
1.5.1 NMDS分析5
1.5.2生物多样性指数5
1.5.3 BMWP指数5
1.5.4统计分析5
2实验结果6
2.1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6
2.1.1 2016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6
2.1.2 2018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7
2.1.3 2019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7
2.2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8
2.3底栖群落对环境因子的响应9
2.4底栖动物的BMWP得分值10
3实验结果讨论11
3.1底栖群落的恢复11
3.2影响生物群落分布的因素11
4结论11
致 谢12
参考文献13
浙江浦阳江流域底栖动物对河流修复后的动态研究
摘要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典型的纵向分布特征,是研究河流生境恢复项目有效性的理想指示生物。2016年、2018年、2019年分别对浦阳江流域进行野外采样,共采集19003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122个分类单元,主要包括双翅目27属27种、蜻蜓目20属20种,鞘翅目11属12种,蜉蝣目15属15种,毛翅目13属14种,積翅目1属1种,广翅目2属2种,半翅目3属3种,鳞翅目2属2种,腹足纲8属13种,双壳纲2属3种,环节动物4属4种,扁形动物1属1种。其中2016年共采集到6072头底栖动物和51个分类单元,2018年共采集到4242头底栖动物和76个分类单元,2019共采集到8689头底栖动物和98个分类单元。根据2016年的环境数据把采样点位分为三组:自然、城镇和郊区,再用Richness、EPT、BI、Shannon和Margalef等指数检验不同年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差异。采用非参数多维尺度排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序分析(NMDS)发现对恢复后河流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为CODMn和TN,BMWP得分值显示不同生境下的水质随着年份的增加都有所提高。本研究使用分类学方法对浦阳江的水质进行生物质量评价,结果强调了分类指标应用于河流修复项目评估的实用性,以期为修复后的浦阳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性依据和支撑。
引言
在世界范围内,溪流和河流是受人类影响最严重的的生态系统之一[1,2]。除了营养盐、有机和有毒物质的污染外,大多数河流的水文和形态已通过截弯取直、渠道化、筑坝或断开与洪泛平原的连接而改变[3]。欧洲淡水生态系统面临的最重大和最广泛的压力是污染扩散和物理栖境退化[4]。这些压力会导致栖息地大小和异质性的减少,并最终减少生物种群和多样性。此外,淡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加剧了生境的分裂,并增加了其余孤立区域物种的灭绝风险。最终这种退化会降低生态系统功能,进而减少经济上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供应[5]。
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河流退化造成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损失,保护和恢复流动水域的压力近年来越来越大[6]。在北美、欧洲、日本和澳大拉西亚,大量资金被用于恢复,河流和河流的恢复成为环境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河流修复项目都是小规模和一次性,涉及河道、河岸带和洪泛平原的局部干预[6]。此外,大多数项目要么没有受到监测,要么监测的效果不是很理想[6],而在那些有监测的项目中,往往是在执行恢复措施的过程中监测,而不是生态系统对恢复的反应。原因可能包括规划不善和缺乏经济来源。如果不对修复措施进行充分的评价,就无法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河流恢复领域也就不会前进。这对于小规模的项目尤其如此,这些项目几乎没有详细的修复后评估计划,大规模、费用高的项目更容易进行修复后评估[7]。
一些研究表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典型的纵向分布特征[8],是研究河流生境恢复项目有效性的理想指示生物[9]。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是食物链的中间环节,是河流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组成部分。通过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例如有机物分解)中发挥中心作用,大型无脊椎动物直接影响其他类群的生存和繁殖,并被视为稳定的河流生态系统的基础[10,11]。它们对干扰、恶化和改善等环境变化十分敏感[12,13]。不同的大型无脊椎动物分类群对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同时,它们的生命周期相对于藻类长,但它们的迁移能力相对于鱼类弱 。因此,大型无脊椎动物能够反映河流生态系统相对长期的时空变化,并能预测未来的问题 。
虽然国内对河流底栖群落结构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受人类影响的不同环境梯度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结构的恢复研究很少。本研究以我国浙江省中部浦阳江流域的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应用底栖群落结构评估河流恢复变化的轨迹,探索河流修复后连续四年人为不同程度的干扰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影响,使用分类学方法对浦阳江的水质进行生物质量评价。本研究结果强调了分类指标应用于河流修复项目评估的实用性,以期为修复后的浦阳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性依据和支撑。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607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