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水稻白叶枯病菌pxo99a中xopae3鉴定相关载体的构建【字数:8560】

2024-11-03 13:2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5
1.1 材料 5
1.1.1 菌株和质粒 5
1.1.2 实验中使用的抗生素 5
1.1.3 引物和酶 5
1.1.4 培养基 5
1.1.5 主要试剂 6
1.2 方法 6
1.2.1 菌株培养条件和保存方法 6
1.2.2 聚合酶链式反应 6
1.2.2.1 引物设计 7
1.2.2.2 模板制备 7
1.2.2.3 PCR反应体系 7
1.2.2.4 PCR反应相关条件 7
1.2.2.5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7
1.2.3 琼脂糖凝胶电泳 8
1.2.4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8
1.2.5 转化 8
1.2.5.1 电脉冲转化 8
1.2.5.2 热激转化 9
1.2.6 质粒的提取 9
1.2.7 三亲接合 9
2 结果与分析 10
2.1 效应物转运报告系统相关载体构建 10
2.1.1 效应物转运报告系统构建技术路线 10
2.1.2 效应物转运报告系统构建 11
2.2 GUS融合相关载体构建 12
2.2.1 GUS融合构建技术路线 12
2.2.2 GUS融合构建 13
3 讨论和结论 14
3.1 转运报告系统 14
3.2 GUS融合鉴定系统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水稻白叶枯病菌PXO99A中XopAE3鉴定相关载体的构建
摘要
水稻白叶枯病(the bacterial blight of rice)是导致水稻减产的重要病害,病原物是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Xoo致病力与其产生的效应物有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关,效应物依赖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注入植物寄主细胞中,帮助病原菌在寄主中生长繁殖。T3SS是蛋白组成的类似注射器的蛋白复合体,如hrcV的缺失会使T3SS失效;同时效应物的转运受到如hrpG和hrpX的调节。在水稻白叶枯病菌PXO99A中,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两个类似XopAE结构,对其中一个命名为XopAE3研究,发现XopAE3的启动子区域具有非典型的PIPbox(imperfect plantinducible promoter,非典型PIPbox)。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相关的载体和菌株,为实验验证非典型的PIPbox是否可以发挥PIPbox的功能,以及XopAE3是否是潜在的nonTAL效应物(non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s,nonTAL效应物)做铺垫。本实验构建了效应物转运报告系统相关载体菌株,将XopAE3和avrBs159445重组质粒pJAGXopAE3导入了十字花科黑腐病菌8004ΔavrBs1和8004ΔhrcV菌株中;GUS融合鉴定非典型PIPbox系统中,重组质粒导入了8004、8004ΔhrpG和8004ΔhrpX菌株。
引言
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是一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水稻白叶枯病(the bacterial blight of rice)的重要病原细菌,属于一种革兰氏阴性菌[1]。水稻白叶枯病最早于1884年在日本福冈地区被发现;由于病原菌从植物寄主的排水组织、气孔、伤口侵入植物后,会造成水稻叶片发白枯萎,多年来已经逐渐成为威胁我国水稻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1,2]。在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机制研究中,日本菌株MAFF311018、韩国菌株、菲律宾菌株PXO99A都是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的模式菌株[35])。其中PXO99A菌株是分离于菲律宾Xoo的6号小种(PXO99)的5氮杂胞嘧啶核苷抗性突变体[6]。其与MAFF311018和KACC10311菌株相比,具有更为广泛的寄主范围,在多种具有遗传抗性的水稻品种中表现出毒性作用,因其相对广泛的品种特异性,PXO99A一直是研究细菌白叶枯病害的优选对象[7]。
植物可以通过识别微生物的分子特征来感知病原体,这些特征被称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8]。植物最初感知病原物涉及到细胞表面受体的识别[9];随后,通过蛋白激酶复合物的信号级联,激活防御基因的表达,导致植物防御反应的产生[10]。这些有助于植物对抗多种病原体的反应被称为PAMP触发的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 PTI)。为了对抗植物防御反应,许多革兰氏阴性病原菌使用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分泌的效应物来抑制PTI,帮助病原物在植物中的生长繁殖[11]。反过来,植物又进化出抗性或“R”基因,这些基因识别效应物或效应物作用后的产物,从而触发植物的另一层免疫反应,称为效应物触发的免疫反应(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同时,病原菌T3SS分泌的一些效应物能够抑制植物ETI[12]。
III型分泌系统是大多数病原菌共同拥有的效应物(effectors)分泌系统,在病原微生物中,编码它的基因序列高度保守[13,14]。T3SS整个系统就像是病原菌自身的一种注射器装置,能够在病原菌侵染植物寄主时,将一些毒力因子、辅助因子等注入植物细胞,帮助病原菌的侵入。它是由大量的hrp基因(hypersensitive reaction and pathogencity gene,hrp)编码的蛋白组装形成。Hrp基因与病原菌在寄主上的致病性相关,同时在非寄主植物上,hrp基因的存在会诱导植物细胞快速死亡以对抗病原菌,称为植物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15]。在这些hrp基因中,有9个基因在大部分病原菌中高度保守,被称为hrc(hypersensitive response and conserved)基因;它们都编码T3SS的核心构件,比如hrpV编码的蛋白就结合在病原菌内、外膜之间,参与形成效应物的分泌通道[16]。除此之外,在一些病原菌的hrp基因调控模式中,有部分的hrp基因扮演着相当关键的角色,比如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中,双组分系统调控蛋白HrpG和转录激活蛋白HrpX就参与致病机制中的基因调控;它们的存在,对hrp基因簇和效应物基因表达相当重要[17]。这些发现,对于效应物的鉴定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方法基础。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607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