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莲切花保鲜液研究【字数:9336】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 材料与方法2
1.1 实验材料 2
1.1.1 蓝色、紫色香水莲 2
1.1.2 佛罗里达落日3
1.2 研究方法3
1.2.1 不同瓶插液的保鲜效应研究 3
1.2.2 睡莲选择与处理 3
1.2.3 指标测定方法 3
2 结果与分析6
2.1 单因素试剂6
2.1.1浓度梯度实验 6
2.2 复合保鲜液9
3 讨论 13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睡莲切花保鲜液研究
引言
前言
睡莲作为一种多年生水生花卉,长期以来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它不仅常被栽培用以公园、家庭等作为观赏植物,对于环境和水质的修复具有一定作用,而且其根状茎可食用或泡酒,其花也可用以泡茶,花粉也富含营养,是一种在观赏、食用、药用等多方面具有价值的花卉[22]。但是睡莲的切花保鲜天数很短,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有碍于睡莲切花市场化的推广。且国内外目前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探索与研究睡莲切花保鲜液,通过解决睡莲切花衰老过程中弯茎、失水等问题,延长睡莲切花寿命,对于睡莲鲜切花的市场扩展十分有意义。
我们已知睡莲的未离体单朵花寿命约9~10天,但在蒸馏水瓶插情况下寿命仅为3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天左右[2]。睡莲切花极易失水萎蔫,至今尚无理想的采后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1]。
睡莲切花的衰老特点为易于弯茎;花瓣易蓝化、枯黄。其中弯茎为最快出现、影响瓶插观赏品质,也难解决的一个问题。衰老进程中,影响因素是比较多的。除了一些外部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瓶插液中微生物数量还有空气中气体成分等原因促进鲜切花的衰败之外,还有主要的内部因素:水分的流失、呼吸代谢情况、细胞膜透性等。
经实验初步证实,超声波与不同化学保险及复合脉冲处理,通过空化、杀菌及保水作用可分别使睡莲切花‘埃及蓝’及‘科罗拉多’的瓶插寿命延长至7.0 d和5.3 d(对照为4.5 d和3.5 d)[1]。保鲜剂有效成分包括蔗糖、杀菌剂如8HQ或苯甲酸钠、植物生长调节剂6BA、无机离子、乙烯抑制剂等[1]。不过乙烯对睡莲切花的瓶插寿命影响不大。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在GA3 50 mg/ L处理下的睡莲切花花径有所增大,且开放时间得到延长3~5天左右;PP333 10 mg/L 和 CCC 10 mg/ L 处理的保鲜效应不显著;6BA 1 mg/L和NAA 1 mg/L瓶插处理不适用于睡莲切花保鲜[2]。由无水酒精50 ml/L、 柠檬酸10 g/L、蔗糖8 g/L配制而成的保鲜液(每两天更换一次)也可使瓶插切花寿命有稍许延长[1]。超声波加保鲜剂(5%蔗糖+6BA 5 mg/L +8HQC (8 羟基喹啉柠檬酸盐 ) 200 mg/L)预处理后湿藏瓶插寿命延长约3天[3]。
另外对于其他切花保鲜液的研究表明, 500 ml水中添加柠檬酸 25 mg+抗坏血酸 25 mg作为瓶插液,可以延长月季切花的观赏期[23]。8HQ(8 羟基喹啉) 150 mg/L+ 蔗糖 30 g/L能提高桃花的开花率、瓶插寿命得到增长、花瓣鲜艳程度得到保持[24]。3% 蔗糖 + 200 mg/L8HQ + 20 mg/L 水杨酸处理可延长非洲菊切花瓶插寿命[25]。以 200 mg/L 的8HQ作为试验的瓶插液,将稀释800倍液新高脂膜稀释液对非洲菊切花花朵进行喷雾处理,可在延长其瓶插寿命,在提升花枝鲜重、增大花朵直径、保持水分平衡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26]。还有3%蔗糖+100 mg/L 8HQ+200 mg/L 柠檬酸,可使切花菊的瓶插寿命比对照延长10 天[27]。
本研究首先通过单种试剂处理观察获得最佳浓度,再混合成复合保鲜液以延长睡莲切花的保鲜时长。主要从化学保鲜方面进行睡莲切花保鲜液的研究,提高睡莲切花商品性,扩大睡莲切花市场。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睡莲有水生植物特殊的生理结构,气腔组织发达,切花离体后极易因供不上水萎蔫。根据气候条件的适应不同,通常分为热带睡莲和耐寒睡莲[8]。其中热带睡莲花茎较大、香气浓郁、花色艳丽,且多为挺水品种,花茎长而坚挺,离体切花较不易弯曲,因此如‘埃及蓝’等热带睡莲即为合适的切花选育品种[10]。
实验过程在盐城市响水县韩家荡基地进行,根据基地已有品种,为保证切花材料品质优良与数量充足,本实验决定使用蓝、紫色的香水莲与佛罗里达落日作为切花实验品种,在每个对照试验内使用的品种一致。
1.1.1 蓝色、紫色香水莲
香水莲为大型睡莲,其香味淡雅,花期长。作为挺水品种,它的花茎长直、坚挺,相对耐失水萎蔫,开放时间和瓶插寿命都较长,是一种十分具有市场价值的睡莲切花品种。而且蓝色及紫色的睡莲在作为切花时相对瓶插寿命较长[4]。两种香水莲在外观上的区别为蓝色香水莲较小(图1),紫色香水莲花型较大(图2)。除此之外在各指标实验中呈现相似的特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y/607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