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烷醇对草莓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字数:6226】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植物材料处理 2
1.2HPLC法测定可溶性糖、氨基酸、PA、花青素 2
1.3ABA、IAA和乙烯含量的测定2
2结果与分析 3
2.1TA对草莓果实发育的影响3
2.2TA对糖代谢的影响 3
2.3TA对草莓果实抗逆性的影响 4
3讨论 4
3.1草莓果实颜色和衰老的关系 4
3.2植物激素对草莓果实衰老的影响5
3.3糖代谢的影响 5
致谢6
参考文献6
图1三十烷醇对草莓果实成熟的影响3
图2三十烷醇对糖代谢的影响4
图3三十烷醇对草莓果实抗逆性的影响4
三十烷醇对草莓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 属于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的浆果色泽鲜艳,柔软多汁,酸甜可口,香气浓郁;富含蛋白质、有机酸和必需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被称为“水果女王”,是一种兼具园艺和观赏元素的食用植物,深受消费者的欢迎[1]。草莓是一种典型的非呼吸过渡果实。 它含水量高,易碎,易受环境因素影响。采收后易老化腐烂,不耐贮藏[23]。 果实成熟和衰老是一个复杂有序的生化过程。不仅是颜色,质地,香气,风味等代谢会改变。 组织外观性状也受到其固有基因的高度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协调和控制[47].
三十烷醇是一种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长链脂肪醇,化学名称为三十烷醇1或n三烷醇,简称三烷醇或TA或TRIA,又称苯甲醇。其化学式为:CH3(CH2)28CH2OH。在1933年,Chibnall等人首先从苜蓿中分离出三十烷醇,并认为它是苜蓿叶蜡的主要成分。后来,TA被从许多植物蜡和昆虫蜡中提取,并可以人工合成。但不知道它对植物有什么影响,只是作为一种化学制剂[8]。在1975年,Ries发现TA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通过一系列试验,发现TA对玉米、水稻、小麦、番茄、胡萝卜、黄瓜、莴苣、大豆等作物具有增产作用。1977年,Ries等人宣布TA是一种新的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9]。Ries的发现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研究表明,三十烷醇是一种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10]。TA可以增加硝酸还原酶、淀粉酶、过氧化物同工酶的活性[11],促进碳氮代谢,提高碳氮比,增加ATP的储存和积累,提高产量[12];TA还能促进植物对水和矿物元素的吸收,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净光合速率,促进更多的光合产物流向作物种子和果实,并加速了茎中有机物向籽粒的运输。它可以调节光合产物的运输、分布和积累[1314]。许多研究表明,三十烷醇可以调节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增强植物对水分胁迫、盐胁迫、干旱和高温胁迫的抗性[1518]. 此外,三十烷醇还能延缓水稻叶片衰老,延缓郁金香切花的衰老,提高鲜度。它的长碳链结构很容易作用于细胞膜,改变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促进物质运动,加速植物生长,延缓衰老[1921]。三十烷醇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抗逆性方面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关于其调节果实衰老的报道较少。
为了更好地研究三十烷醇对草莓衰老的影响,对八倍体草莓进行了可溶性糖、氨基酸、花青素和脱落酸、生长素、乙烯等的物质含量测定,并对其含量变化做了分析。本研究提供的数据将有助于了解三十烷醇对草莓衰老的影响,并对草莓贮藏保鲜具有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处理
采用大小均匀的草莓(Fragaria×ananassa‘Sweet Charlie’)果实进行TA处理。开花前,在草莓植株上喷洒TA(50μM),每天对植株进行开花时间、花芽形态和花序长度的养护和记录。坐果后,用品牌标识,记录果实发育情况。为了确定TA在草莓果实成熟中的作用,选择20个仍附着在植物上的DG果实进行TA处理。以无菌水为对照。处理8天后,观察果实全红、三分之二红色和三分之一红色的比例。
去除瘦果(在液氮中冷冻并储存在80°C下的种子)后,将果肉切成0.5–0.8 cm3立方体,并在液氮中快速冷冻后在80℃下储存。用IR果实(开花后16天)进行TA(50μM)处理。将TA果实喷在IR果实表面,用银纸覆盖,然后放入温室,隔日进行果实处理,共3次。16天后,收集果实,取出种子,立即在液氮中冷冻,并在80℃下贮藏。对照果实用等量的ddH2O处理。
1.2 HPLC法测定可溶性糖、氨基酸、PA、花青素
在80℃的温度下从仓库中取出20克样品,用液氮研磨成粉末。将10 mL 80%乙醇和0.5 g粉末混合,在80℃水浴中孵育3分钟,然后在10000 g下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收集到100毫升锥形瓶中。将残渣与10 mL 80%乙醇混合,在80℃水浴中孵育20分钟,然后在10000 g下离心20分钟。整个过程重复两次,然后将上清液混合。剩余残渣用1毫升80%乙醇清洗和过滤。滤液移入10ml试管,加入2滴5%α萘酚混合。沿着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直到两层之间的紫色环消失,表明糖已经从样品中完全提取出来。上清液在沸水中蒸发,用20毫升蒸馏水洗涤两次,然后加入50毫升,取2毫升用于LC18固相萃取。其中,1毫升被提取并丢弃,剩余的1毫升被收集并通过0.45毫米的膜来测定可溶性糖含量。之后,采用以下成分和参数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安捷伦技术1200系列,6.5×3300 mm Sugar Pak TM1色谱柱(Waters);ChemStation版本B.02.01SR2;以超纯水为流动相,流速为0.4 mL min1;色谱柱温度为60℃;折射率检测器温度为50℃;进样量为20μL。所用标准样品为D(+)Glc、D()Fru、Suc(SigmaAldrich)。整个过程重复了三次。Fuleki和Francis所述进行PA和花青素的测量[2223]。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y/60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