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种蒿属植物样本中总黄酮含量测定【字数:7164】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5
1.1 植物材料 5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剂 5
1.3 实验方法5
2 结果分析6
2.1 芦丁标准曲线的制备6
2.2 样品含量的测试 6
3 讨论 8
致谢8
参考文献9
28种蒿属植物样本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引言
1.蒿属植物的分类
蒿属植物,属于双子叶植物纲,菊科。其药用价值的开发在于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散寒祛湿等作用。蒿属植物中存在多种次生代谢产物。挥发性次生代谢物的主要成分为包括单萜及倍半萜在内的萜烯及含其氧衍生物,除了这些具有低沸点、高蒸腾压、低分子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外,还包含酚酸类及黄酮类等非挥发性成分。蒿属植物全属约300余种,主产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的温带、亚热带地区,蒿属植物主要分为蒿亚属、龙蒿亚属,其中蒿亚属包括莳萝蒿组,如大籽蒿等;艾蒿组,如白莲蒿、密毛白莲蒿、灰莲蒿等;艾组,如艾蒿、北艾、矮蒿、云南蒿、辽东蒿、红足艾等;腺毛蒿组,如藏东蒿等;白苞蒿组,如白苞蒿等。龙蒿亚属包括龙蒿组和牡蒿组。龙蒿组中包括猪毛蒿、牡蒿组包括牡蒿和牛尾蒿等1。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是提供对植物授粉者有吸引力的颜色。在树叶中,这些化合物越来越多地被认为能促进植物的生理存活,从而保护植物免受真菌病原体和紫外线B辐射的侵害。在菊科植物中,菊花、野菊花黄酮类的相关研究较多,研究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金合欢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异泽兰黄素、麦黄酮、蒙花苷,而在蒿属中研究相对较少。
2.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的天然产物,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则以游离苷元的形式存在2。资源丰富且易于提取3。黄酮类化合物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具有2苯基色原(flavone) 结构的化合物,是人类饮食中最丰富的多酚类物质,约占摄入总量的 2/3。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以苷类或碳糖基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也有的以游离形式存在4。黄酮类物质是蒿属植物的一类重要有机化学成分,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研究进展较快5。
2.1 黄酮类化合物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在医药、食品工业和化妆品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医药方面,如抗癌、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镇痛、保肝护肝,并且在免疫调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抗菌抗病毒、抗抑郁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在食品工业中,黄酮类化合物可用作天然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等;在化妆品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菌、抗衰老、抗氧化等生物活性4。李梦如6等研究发现,中药黄酮类物质通过提高抗氧酶活性清除过多的自由基,调控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来抑制机体脂质过氧化,从而达到抗老的效果;淫羊藿总黄酮也是在宋来新7等人的研究下,发现淫羊藿总黄酮通过激活脑组织中的信号来抑制炎症基因的表达,以此来达到延缓脑衰老的作用;再由刁静静8等人的研究发现,树莓根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2.2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及测定方法
总黄酮的提取方法有有机溶剂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临界萃取法、酶法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是利用黄酮类物质与杂质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进行提取,蔡定建9等采用碱提酸析法提取香椿中的总黄酮,即提取剂用0.5%的硼砂水溶液,温度60 ℃,料液比1 g:40 ml,提取时间30 min田呈瑞10采用索氏提取法, 利用乙醇提取银杏叶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 确定乙醇提取银杏叶总黄酮的最佳条件。赵二劳11等实验研究中,花生壳中黄酮的溶剂提取所用溶剂均为乙醇溶液;罗建成12等利用乙醇提取紫树莓叶中黄酮提取率达到 12.56%;微波提取法是利用黄酮类物质与杂质对微波的吸收能力不同进行提取,张泽志13等利用微波辅助提取花生壳中黄酮所用溶剂基本都是乙醇溶液(为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工艺条件优化方法主要是正交试验法和响应面法, 提取时间较溶剂法大大缩短,秦明有14等探究了竹叶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提取率达 5.574%;超临界萃取法是可以将各组分选择性分离从而提取出黄酮化合物,孙婷15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银杏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确定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最佳条件:压力为20 MPa,萃取罐的温度为40℃,流量为14 m L/min,萃取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测得总黄酮的含量为29.1%,RSD为3.1%。游海16等人在提取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药用活性成分的实验中, 确定了实验最佳条件:萃取压力12 665.6 kPa,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30 min~45 min,分离压力为6 586.1 kPa,其中黄酮含量达28%以上;酶法提取是指将细胞壁组成成分溶解成水溶性物质,细胞壁破碎有利于黄酮类物质提取。曾超珍17等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壳黄酮类物质的条件进行优化;李育峰18等提取杏仁种皮黄酮,提取得率为 24.5 mg /g,酶解法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耐高温耐高压的设备;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是指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加速黄酮类物质的转移,提高提取效率19,李光辉20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超声波提取香椿老叶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并通过体外试验评价香椿老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毛细管电泳法等。分光光度法是将测定化合物作为对照品,在一定波长处测区吸光度,从而得出总黄酮含量,王东升21等人在试验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淫羊藿苷为对照品,以无水甲醇作空白对照,在27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含量;时维静22等研究直接测定法和NaNO2Al (NO3) 3NaOH法测定中药复方总黄酮含量。辜忠春23等采用亚硝酸钠显色体系,测定波长418 nm、参比波长465 nm 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楠叶总黄酮含量;薄层色谱法(TLC)主要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徐颖24等采用了一种采用聚酰胺薄层色谱法来分离鉴定异黄酮,试验表明该法具有取样量少,操作简便,检出灵敏度高等优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以高压下的液体为流动相,并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可用于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检测,胡芳弟25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254 nm检测波长下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和2个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朱诗塔26等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枇杷叶中 3 种黄酮类成分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 3 种黄酮类化合物( 芦丁、槲皮素和山柰酚) 含量差异较大;白云27等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金花葵花提取物中5个黄酮类成分( 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杨梅素和槲皮素) 的含量,科学评价金花葵花的质量;毛细管电泳法是应用胶束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区带电泳来分离黄酮类化合物,Shi28等采用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了枳壳槐花中染料木苷、染料木素、山奈酚、槲皮素和芦丁的含量。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y/607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