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环境组成对场地微气候的影响以(卫岗校区)校园为例【字数:21679】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1 选题背景 1
1.1 课题来源 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1 研究目的 1
1.2.2 研究意义 1
1.3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 2
2 文献综述 2
2.1 国外景观微气候研究进展 2
2.1.1 数据来源 2
2.1.2 文献被引频次 3
2.1.3 文献共被引分析 4
2.1.4 研究热点分析 6
2.2国内景观微气候研究进展 7
2.2.1 数据来源 7
2.2.2 研究热点分析 8
2.2.3 文献分析 9
3 方案论证 10
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4.1 研究地概况 11
4.2 研究内容 11
4.2.1 景观微气候的特征 11
4.2.2 场地微气候的影响因素 11
4.2.3 景观环境组成影响温湿度的范围 11
4.3 研究方法 12
4.3.1 微气候监测方法 12
4.3.2 数据分析 13
4.4 技术路线 15
5 结果分析 16
5.1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各样地景观要素组成及全年温湿度(200天)概况 16
5.1.1 各样点景观要素组成 16
5.1.2 全年累计温湿度 16
5.2 景观要素对场地各季节日均温湿度的影响 17
5.2.1 各季节绿化覆盖率对平均温湿度的影响 17
5.2.2 各季节硬质铺装覆盖率对平均温湿度的影响 19
5.2.3 各季节二维绿量对平均温湿度的影响 21
5.3 景观要素对各季节温湿度日极差的影响 22
5.3.1 景观环境要素对温度日极差的影响 22
5.3.2 景观环境要素对湿度日极差的影响 24
5.4 景观要素对各季节高低温时数的影响 26
5.4.1 场地高低温时数 26
5.4.2 场地各要素对高低温时数的影响 27
5.5 景观要素对场地微气候舒适度的影响 27
5.5.1 场地舒适度时数 27
5.5.2 场地各要素对舒适度时数的影响 29
6 讨论和结论 39
6.1 主要结论 40
6.2 改进与建议 40
参考文献 41
附录 A
致谢 H
景观环境组成对场地微气候的影响
——以大学(卫岗校区)校园为例
引言
1 选题背景
1.1 课题来源
有限且密集的城市空间容纳了全世界55%的人口,其环境、经济与社会系统呈现一定的脆弱性,尤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更容易受到其带来的负面影响[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下垫面构成的改变、现代建造材料带来的热辐射增加、污染物废气等的排放均对城市气候及生态造成叠加性影响。研究表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市中,高温热浪天数呈显著上升的趋势[2],以此带来更多的城市问题,将城市发展带入恶性循环的过程中。如温度升高促使城市中雾霾现象难以在短期内消散[3]。因而,作为风景园林学子,关注城市气候及生态问题是风景园林责任感的体现。对城市气候问题的关注,有利于为缓解气候变化给城市带来的诸多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及方法,对建设舒适的城市生活活动空间及提升人民美好生活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SRT项目“景观微气候对园林植物观赏物候期的影响——以大学(卫岗校区)为例”(1814A31)为基础,进行深化设计。在校园尺度上对昼夜、月份、季节、全年尺度上的温湿度变化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植物、下垫面等景观要素对上述变化的影响机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气候问题成为景观设计师们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景观从业者秉承社会责任,希望通过更加系统科学的理论及技术为缓解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关于风景园林微气候的研究已具有一定数量,但是存在时间跨度较短、春秋冬季被忽略的问题,这类研究多集中于微气候调节作用最为明显的夏季,且仅为片段式(如节气日、连续几天等)实测研究。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以年为尺度的温湿度影响因子作用差异的讨论较少。
本文在校园尺度上研究昼夜、月份、季节、全年四种时间尺度上的温湿度变化特征及其差异性,分析景观要素植物、下垫面对微气候的影响机制。结合温湿度日极差、高低温时数以及舒适度时数,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上绿化覆盖率、硬质铺装覆盖率以及二维绿量三种影响因子对于温湿度的综合影响。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总结出各影响因子对微气候的时间及空间差异,为景观设计中对微气候的改善实践提供量化参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uanlin/607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