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的亲子空间设计以双拜巷游园为例【字数:9193】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3
1.1国外现状 3
1.1.1理论相关3
1.1.2实际发展3
1.2.国内现状3
1.2.1理论相关4
1.2.2实际发展4
1.3亲子互动空间的设计意义4
1.3.1理论意义4
1.3.2实际意义 5
1.4亲子空间理论调查5
1.4.1儿童心理学 6
1.4.2环境行为学6
1.4.3教育学基础6
1.4.4建筑学6
1.4.5设计学基础6
1.5亲子互动需求6
1.5.1家长对空间尺度的需求6
1.5.2家长对空间尺度的需求6
1.6亲子空间互动要素6
1.6.1尺度与安全7
1.6.2色彩与审美7
1.6.3景观与生态7
1.6.4游戏设施7
2规划设计说明7
2.1项目概况7
2.2项目设计目标8
2.3规划设计依据8
2.4总体设计8
2.4.1功能分区及景点设计8
2.5专项设计8
3结语9
致谢 9参考文献9
附图10
基于亲子互动空间的设计——以南京双拜巷游园为例
引言
引言
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是孩子的天性。亲子之间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的互动可以促进孩子交往行为的发展,亲子在互动之中相互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从景观设计的层面来讲,这种互动行为需要合理的空间来表达。本论文通过儿童心理、亲子互动需求、交往与空间的合理塑造等方面进行阐述研究;探讨总结如何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来表达儿童游乐区亲子互动情景景观。
1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1国外现状
1.1.1相关理论
国外对亲子互动空间的研究起步相对要早一些,目前已经发展的相对较成熟。
例如:(美)亚历山大加文和盖尔贝伦斯的《城市公园与开放空间规划》设计
研究、(瑞士)J.皮亚杰和B.英德尔德的《儿童心理学》,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
供了非常好的理论基础。国外的亲子互动空间已经不止是在理论方面,在很多城市
和居住区中都有建立专门的亲子互动空间[1]。
1.1.2实际发展
国外现状分析在国外,和中国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社区构成,使得其很早就关注到了儿童游乐区域的建设;19世纪末的美国,就有学者对孩子生活的物质环境进行调研,力求更好的为少年儿童提供合适的生活、交往空间;并从亲子互动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了一些能让家长也积极参与其中的儿童游乐场所[2]。
另外,国外开放的街区环境和广阔独立的私家院落,也给亲子互动情景景观的营造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先天条件。[3]例如,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植物园内的Rory Meyers Childrens Adventure Garden儿童探险公园,号称为世界上最精致的儿童亲子互动花园。它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把亲子互动、寓教于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体现的淋漓尽致。公园在规划上着重打造了一个既能满足孩子需求,又能让家长积极参与进来的娱乐场所,在设计上更加注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景景观营造,亲子互动的同时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有机会与父母一起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从而设计出适合亲子互动的最佳景观尺度和营造出温馨适宜的互动情景景观。
1.2国内现状
1.2.1理论相关
1.2.2实际发展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也开始关注儿童游乐区域的营造;但更多的只是通过儿童心理学、儿童需求等方面着手研究,忽略了儿童作为未成年人是需要被看护的,在看护的过程中,家长的需求和亲子互动的渴望,作为设计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土地资源越来越紧俏,物质环境的局限性,也阻碍了这一研究的前进步伐。公园的定义被大众化,儿童游乐区的概念逐渐变得模糊,而且能够划分给孩子的户外活动空间也越来越少;另外,社区的围墙把家定义在了一个方框里,有限的空间被各种批量生产的游乐设施“霸占”,开发商专注于高大上、外形华丽的功能性设施上,而忽略了亲子互动情景景观的营造;使得徒有其形式,而缺乏内涵与情感的空间打造。[5]
1.3亲子互动空间设计意义
1.3.1理论意义
城市公共空间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满足儿童身心需求,而不应该按照成年人想象完成。对于亲子互动空间的研究能在已有的理论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将儿童活动理论的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梳理,增加了对儿童公共空间设计的研究。探讨总结如何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来深入合理的表达儿童游乐区亲子互动情景景观。从而对促进城市公共空间中儿童活动场所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3.2现实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uanlin/607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