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工业区转型中的公共空间更新以挪威奥斯陆grønvoldpark为例【字数:11621】
目录
摘要4
关键词4
Abstract4
Key words4
引言4
1 国内外研究进展4
国内研究进展4
1.1.1 研究尺度 4
1.1.2 研究视角 5
1.2 国外研究进展6
1.2.1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老工业区用地更新研究 6
1.2.1 创意转型视角下的老工业区用地更新研究 6
2 规划设计说明7
2.1项目概况 7
2.2基址分析 7
2.2.1区位分析 7
2.2.2气候条件分析 7
2.2.3经济条件分析 8
2.2.4人口结构分析 8
2.2.5历史文化分析 8
2.2.6场地现状分析 9
2.2.7 现存问题分析11
2.3 设计目标、原则、依据12
2.3.1 设计目标 12
2.3.2 设计原则12
2.3.3 设计依据12
2.4 设计概念与构思12
2.4.1 问题分析——解决手段13
2.4.2 策略13
2.4.3 解决方法14
2.5 总体设计16
2.5.1总平面图16
2.5.2设计结构17
2.5.3功能分区18
2.5.4交通分析18
2.5.5高程设计18
2.5.6视线分析19
2.5.7景点设计19
2.5.8总体剖面图22
2.5.9经济技术指标23
2.6 专项设计23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2.6.1 种植设计23
2.6.2 建筑小品24
2.6.3 场地活动分析25
3 结语 26
致谢26
参考文献27
城市工业区转型中的公共空间更新
———以挪威奥斯陆市GrønvoldPark为例
引言
引言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国内研究进展
1.1.1 研究尺度
城市工业用地类型可以分为城市中心区工业用地、滨水区工业用地、零散工业用地和工业区工业用地。在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发现学者们主要集中研究在城市中心区工业用地置换、滨水工业用地置换以及工业区工业用地置换;对零散工业用地置换研究相对较少,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城市零散工业用地的开发再利用对城市的更新与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1)城市中心区工业用地更新研究。
城市中心区工业用地大多为城市早期的由一个或多个相关企业组成的工业区或大型工矿企业的厂区,位于城市中心城区或附近地区。近年来,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职能的转换变等原因,再加上地租理论的影响,土地开发商和原有工业企业受经济利益驱使,使得传统企业或倒闭,或转职,或向郊区扩散,此类用地的转型问题亟待解决。学者们对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调整的方法和方向。
(2)滨水工业用地更新研究。
滨水工业用地分布于城市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沿岸。在逆工业化和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如何在其改造中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价值,是工业遗产利用与滨水空间重构的重要课题。我国城市对滨水区开发的关注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在借鉴国外滨水开发的经验上,开始对我国城市滨水工业区的复兴、更新、再生等进行了相关研究。
(3)工业区工业用地更新研究。
工业区工业用地多位于城市周边,离城市中心区较远,多数为新兴的工业用地。工业区是前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区的转型与复兴成为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学者对这一工业区的研究主要有老工业区的改造、复兴、转型、产业调整等。
1.1.2 研究视角
(1)动力机制
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是我国城市建设的热点所在,而城市工业用地置换推动着城市更新的进程;在工业用地置换过程中,探求其动力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谢红彬等通过研究认为利益诉求是城市工业用地置换的驱动力量。陶江等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的研究认为城市用地转换是在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生态环境
前期的工业运行,必然会对土地造成污染,在用地置换过程中,工业区的生态环境成为重要的关注对象。范群杰等以上海某工业区的用地置换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原生产遗留的土壤污染以及置换过程的搬迁、施工对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杨凯等人以上海某硫酸厂一车间地块为例,探讨了城市工业用地置换过程的环境影响。宋巍对沈阳老工业区企业搬迁场地污染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3)宏观政策
在城市工业用地置换研究中,部分学者开始注意到宏观政策在工业区更新的重要作用。政府采用“退二进三”、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将中心城区内工业用地调整或改造为其他用途,已经成为许多城市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王永仪等在分析东莞市工业用地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工业用地变化及调整优化的措施。
(4)遗产保护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uanlin/56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