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滨水绿地植物群落的微气候效应与改善策略【字数:12662】

2024-02-24 17:2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如何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改善微气候,是设计者们一直努力创造的重要目标之一。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乔灌草结构是对微气候影响最为优异的结构的前提下,建立乔灌草结构的理想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种理想模型排布,通过envi-met软件的模拟验证并选择了效果最好的一种均布式正排布理想模型。并将此模型运用到实际场地中,再次通过软件模拟进行了场地优化前后的情况对比,证明了均布式正排布理想模型确实对于场地内的微气候条件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绪论2
1.1研究背景2
1.1.1城市滨水绿地 2
1.1.2植物群落对微气候的作用效果3
1.1.3滨水绿地设计策略存在问题4
1.2研究目的及意义4
1.3研究综述4
1.3.1相关概念4
1.3.2国内外研究进展5
1.4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5
2理想模型的构建与模拟 5
2.1理想模型的建立 5
2.1.1根据乔木排列原型建立三种理想模型 5
2.1.2相关参数设定 6
2.2三种理想模型的模拟实验及对比分析 7
2.2.1三种理想模型的白天微气候要素模拟 7
2.2.2三种理想模型的夜晚微气候要素模拟 8
2.2.3对比两种排布方式的夏季微气候要素模拟 10
2.2.4对比两种排布方式的冬季微气候要素模拟 11
3场地存在问题与优化策略 12
3.1研究区域概况 12
3.2存在现状及模拟分析12
3.2.1场地现状问题 12
3.2.2现状模拟及分析 13
3.3优化策略 14
3.3.1水体、高台与建筑优化14
3.3.2场地下垫面优化 14
3.3.3植物配置优化 14
3.4模拟优化结果 15
4结论与讨论 17
4.1结论 18
致谢18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19
滨水绿地植物群落的微气候效应与改善策略
引言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城市滨水绿地
水是生命之源,在人类发展史上,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水通过多种方式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对于人的聚居点——城市,水更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许多数量的城市都是傍水而建,依靠水发展壮大,其中包括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或者世界级的城市,如国内的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以及国外的鹿特丹、巴黎等都市。而水也在城市数百年上千年的发展史中起到了诸多重要的作用,如城市形态的形成,特色空间的塑造,文化形象的凸显。可以看出,水不仅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城市面貌的重要塑造者。
城市滨水绿地是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绿地区域形成的场所。它既是陆地的边缘,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绿地空间,不仅具有自然山水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公共城市绿地空间,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生态基础。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中的生活环境也开始变得恶劣起来,人们对于丰富的美好的城市绿地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滨水绿地作为城市绿地中自身条件颇为丰富优越的场地,颇受人们所喜爱。但我国过去的许多滨水绿地设计,虽然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因地制宜,各类概念和设计方案也层出不穷。但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滨水绿地设计才刚刚起步,缺乏系统性的规划思路,更缺乏指导性的框架,相关的研究也稍显不足。因此,进行滨水绿地相关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1.2植物群落对微气候的作用效果
微气候是指城市特定局部空间中的小气候,微气候主要包括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向风速等指标。调节改善微气候的因素有许多,地形地貌、建筑排布、植物群落都会对一块特定场地的微气候起到很大的影响。
而在这几种因素中,植物的作用十分显著,尤其是在夏季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通过吸收和反射来削减太阳辐射,降低遮阴区的地面温度、空气温度,植物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降低空气温度、增加相对湿度。除此之外,种在建筑周围的植物,通过遮掩窗户、墙壁及屋顶,改变太阳辐射,进而改变建筑的能量平衡和制冷的能量消耗。可以说,植物群落不仅仅改善了其所在区域的微气候,更显著地改善了城市的热环境。这一点,在许多研究中也已得到证实。
植物群落有着丰富的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几种:乔草结构、乔灌草结构、灌草结构等等。而不同的结构对于微气候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晏海、秦仲等人在北京的研究表明:夏季的植物群落的冠层特征(叶面积指数、冠层盖度和天空可视因子)对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即层次丰富的群落在夏季时能创造更舒适的微气候环境。
李新宇等对北京北小河公园绿地进行测定发现:从年平均看,公园内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内对PM2.5等颗粒物的消除最优的是乔灌草结构的植物配置。汪结明等的研究也证明,相比单一的植被结构,复层式植被结构对空气颗粒物的滞尘能力明显较强。
纪鹏等综合分析了河流廊道绿地四季不同内部结构类型绿地的温湿效应,结果显示,对于温湿效应的改善效果,大小排序为乔灌草型〉乔草型〉灌草型〉草坪。当绿地内部构成为草坪时,降温增湿效应不明显;当绿地内部构成为灌草型时,其降温增湿效应较明显;当绿地内部构成为乔草型和乔灌草型时,其降温增湿效果明显。另外,乔灌草型绿地保温降湿效应最强,乔草型和灌草型绿地差别不大。
胡永红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乔灌草多层植物群落结构的绿化形式对环境的降温效应最为显著,在其中乔木的作用也最为突出,通过树冠的遮蔽而减少太阳的直接辐射和植物蒸腾冷却作用,高大乔木还有着强烈的蒸腾作用,可以消耗太阳直接辐射能量的 60 %~75 %,甚至 90 %。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uanlin/56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