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与传统村落古堡式建筑的关系以及保护研究以西古堡为例【字数:16538】
目录
引言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传统村落记录着华夏历史文明的发展历程,也是我民族的精神文化见证者。我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曾说过:“每个村落都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库,储藏着极其丰富的非物质的精神文化遗产,它们才是一个个乡镇的灵魂”。保护我国传统村落以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下大热的领域,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近年来,现代社会推崇建设美丽新乡村,城市化扩张速度飞快。在盲目发展的背后,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以及政策的大力推广,地方开始出现了盲目建设新农村。传统村落由于经历了自然的洗礼而变得破旧的建筑景观,被人为的拆旧盖新,一味的追求新面貌,也有些地方运用新材料在原先的旧址上拆掉重建仿古建筑,但也失去了原本的价值。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非遗旅游”是人们放松的好选择。而“非遗旅游”热却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了巨大经济创收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甚至是受惑于经济利益,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快速发展至变形,失去了原先的意义。[2]
针对于目前的文化遗产现状,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相应的保护政策相继出台,但大多都是实施于物质文化遗产的,如:物质文化遗产的鉴定归类、法律体系的完善、博物馆的管理体系等等,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措施相比就比较薄弱,各个方面都不算完整。[3]面对如此的局面,我们要做的就是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一系列相关体系的发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展以及完善。
1.2 研究对象
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古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来自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如下定义:“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是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4]在2005年,我国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2006年,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成了十类,此后成为了我国判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准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类世代之间传承的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传承文化空间。文化遗产对于民族凝聚力、地方居民文化认同感都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村落最明显的特征。[5]
传统村落在2012年9月以前被称为“古村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委员会专家决定把“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称呼,认为这样更能体现村落的文化内涵,凸显村落的传统意义。[6]传统村落一般是指在中华民国以前及中华民国形成的村落,拥有丰富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价值,至今仍然在为居民提供服务但急需保护的村落。我国的传统村落拥有十分深远的文化内涵,大量的建筑景观、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2.2 相关概念解读
(1)“打树花”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暖泉镇,有一样民俗文化传统活动叫做“打树花”。打树花是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树花民俗活动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每逢正月时期,打树花表演者身穿羊皮袄、头戴斗笠,用特制的木勺将经过高温融化的铁水舀起,用力泼洒在冰冷坚固的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绚烂夺目程度胜过烟花。[7]
(2)“古堡式建筑”
在我国万里长城的脚下,有一座古堡城镇。蔚县古称蔚州,为“燕云十六州”之一,是拱卫京城的“北大门”。其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抵御北上外敌的兵戎锋线。地貌关系复杂。迫于战争的因素,古道沙场造就了蔚州的古堡式建筑,其中绝大多数古堡来自于元、明、清时期。蔚县享有“八百庄堡”之说,全县目前现存的古堡式建筑共有五百多座,十里一堡,以堡为村,其雄伟壮阔以及庞大的数量被美赞为“河北省古建筑博物馆”。[8]
1.3 研究意义
本课题旨在对蔚县的传统村落景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能够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提出切实有影响的保护建议,列举有实效的措施。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分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与当地的古堡式建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的发展却脱离了原先的古堡式建筑,独立发展,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失去了它原有的韵味和魅力,而古堡式建筑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弃,破坏改造现象十分严重,急需抢救性保护。所以如何结合古堡式建筑的景观特点,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重现民俗艺术韵味,对当地的古堡式建筑与非遗“打树花”形成共生的保护以及发展就成为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是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下的传统村落蔚县为研究对象,以其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打树花”以及“古堡式建筑”——村堡为研究对象。通过两条思路的平行分析,对其基本内容、现状、价值进行解析,研究两者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并深入研究两者之间是如何达到共生以及相互影响的,从而找出两者结合发展所缺失的因素,来构架一个两者相结合所达到的平衡,如何很好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传统村落蔚县表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uanlin/561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