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宜兴革新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附件)【字数:9288】

2024-02-24 17:2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在国内发展迅速,乡村景观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乡村景观都面临着千村一面、村落特色文化无法留存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宜兴市革新村为例,挖掘村庄的景观资源,从乡村特色景观营造的角度出发,提升革新村的乡村景观,增强其吸引力。通过对革新村现状的调研及分析,对革新村整体的景观建设及规划做出调整设计,进一步思考美丽乡村设计理念及内容。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1综述 1
1.1美丽乡村综述 2
1.1.1乡村的界定 2
1.1.2乡村的要素组成 2
1.1.3 美丽乡村的提出 2
1.1.4“美丽乡村”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实质 3
1.2乡村景观的地域化研究 3
1.2.1乡村景观地域性文化特征 3
1.2.2乡村景观地域性文化现状 3
1.3乡村景观规划思路研究 3
1.3.1乡村规划内容总结 3
1.3.2乡村规划原则 4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4.1国外发展现状 3
1.4.2国内发展现状 4
2规划设计研究 4
2.1革新村概况 4
2.1.1项目区位分析 4
2.1.2上位规划解读 4
2.1.3交通状况 5
2.1.4现状分析 5
2.1.5主要问题 5
2.2设计概念与构思 6
2.2.1设计理念构思 6
2.2.2设计原则 7
2.2.3设计依据 7
2.2.5营造要点 7
2.3.2植物局部规划 8
3结语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附录
图1场地分析 10
图2现状分析 11
图3设计理念 12
图4设计依据与原则 13
图5总平面图 14
图6功能分区 15
图7交通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分析 16
图8人群分析 17
图9滨水剖面 18
图10种植设计 19
图11植物局部与规划用地 20
图12整体鸟瞰图 21
图13湿地景观局部规划 22
图14效果图及意向图 23
图15儿童游乐区节点 28
图16茶社节点 29
宜兴市革新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研究
引言
引言
1综述
1.1美丽乡村综述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村是我国社会结构形式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环境管理问题长期被我国社会管理者和广大民众所关注。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纳入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1]。
1.1.1乡村的界定
乡村是区别城市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乡村”的理解比较泛化。一种理解是“乡村”即“乡”和“村”,“乡”是指乡(镇)政府驻地的镇,也就是小城镇,“村”是指周边村庄[2]。基于这种理解,乡村建设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结合体。另一种理解是“乡村”即“农村”,指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就是农民,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聚居的场所就是农村聚落。这一定义的出发点是把农业产业作为农村赖以存在、发展的前提,没有农业的存在,农村就不成其为农村,农民就不成其为农民[3]。目前,我国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即是基于第二种概念的乡村。
以农村和农业为基础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将工作重点聚焦在村庄和周边附属于村庄的农业产区,清晰地与城镇化建设形成了区别,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和区域管理的特点,更能体现农村特色,更能留住“乡愁”,避免农村和城市、城镇同质化。因此,下文讨论的乡村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将默认为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体。
1.1.2乡村的要素组成
乡村景观是相对于城市景观而言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地域划分和景观主体的不同。风貌作为物质环境的名词“风”表示为隐性的社会人文范畴,“貌”表示为显性的体型表现特征一个完整的风貌是由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以一定的空间关系共同组成的综合起来共同起作用。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历史文脉发展的逐渐影响之下,渐渐形成了乡村景观风貌。正是这些丰富的环境要素才形成了乡村景观风貌的独特景象[4]。
乡村景观要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体、植物、建筑物、构筑物和铺装[5]。
1.1.3 美丽乡村的提出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目前,尚没有一个美丽乡村的准确定义,对美丽乡村的通常理解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愿景和追求,多数停留在对乡村发展未来的一种感性认识上,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
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农村发展向何处走,一直是我国社会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思考的问题,需要以理性思维综合考虑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需求,深入思考农村发展方向和目标。2005 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随着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民对改善自身生活质量,提升生活水平的诉求不断增强,对农村产业发展模式、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管理方式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需要提质、升级,是提出美丽乡村概念的大前提。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唐柯司长用“四个美”简洁概括美丽乡村:就是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6]。
1.1.4“美丽乡村”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实质
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是基于我国现行管理体制设计,在条块分割的前提下讲究协作,便于操作和考核。这种基于实用主义的内涵虽然带来了实际操作层面的好处,但是,由于各个模块独立性太强,系统性不足,导致美丽乡村模式设计时缺乏整体感。特别是没有考虑不同模块之间的拮抗和协同作用,最终形成的模式实际运行效率不高。例如,农村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会改变乡村环境状况,也能促进民风民俗的进化;基层管理机制的完善会促进生产和生活提质、减少乡村污染发生,同时还起到移风易俗作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uanlin/56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