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鳡年龄材料研究【字数:8221】

2024-11-03 10:0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文对长江当涂段鳡鱼的鳞片和骨组织中的星耳石两种年龄材料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形态结构及年轮特征,对比分析了两种材料用于鉴定鳡鱼年龄的适合度,基于现有数据的科学分析,筛选出鱤鱼年龄鉴定的优良材料。鳞片易取,且对大多数鱼类不会造成致命伤害,但高龄鱼的年轮密集,特征不明显,磨损严重。星耳石年轮特征清晰,可判读性更强,年龄鉴定更为可靠,但往往会造成鱼类的死亡。在对鳞片和星耳石年轮清晰度及可判读力的数据比较中,星耳石的可判读力为98.00%,而鳞片仅为44.90%。因此初步判定,相较于鳞片,星耳石是鉴定鳡鱼年龄的较理想材料。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材料与方法5
1.1□样本采集5
1.2□年龄材料处理6
1.2.1□鳞片6
1.2.2□星耳石6
1.3□观测与分析方法7
2□结果与分析7
2.1□鳡鱼生物学数据7
2.2□2种年龄材料读龄的比较分析8
2.3□鳡鱼年龄结构11
3□讨论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鳡年龄材料研究
引言
引言
鳡鱼,俗称为黄鲇,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头小而长,呈长筒形,吻尖且口大,尾鳍具有分叉,下颌前端有坚硬骨质突起,与上颌的凹陷呈嵌合状,鳞细小而密,背部呈灰黑色,腹部为银白色。鳡鱼为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分布在黑龙江流域、海河、辽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红河及其支流,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湖等水域,其中以长江流域居多[1]。鳡鱼在34龄达到性成熟,在46月成鱼在激流中进行产卵。幼鱼从江河中游入附属的湖泊进行摄食活动,这期间有明显的成长和体重增加。至秋末后,幼鱼和成鱼又回到干流河床的深处过冬。鳡鱼的生长十分迅速,甚至在性成熟之后,体长仍保持不断增加,其中最大的个体可长达2米,体重可达近60公斤。鳡鱼活动能力强,且喜热,温度越高,活力越强,食量也越大。作为一种凶猛性大型肉食性淡水鱼类,鳡鱼通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游泳速度快,动作十分敏捷,主要以中上层的鲌鱼等及其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他鱼类为食,较少捕捉生活在底层水体的鲫鱼等鱼类,且由于鳡鱼的口没有能够牢固抓住食物的附属器官,因此不能捕食大型和行动迅速的鱼类,故而偏爱捕食身体细长、体型较小、行动力稍差的鱼类[1,2]。自鱼苗阶段开始,鳡鱼便捕食其他鱼类,常被当作有害鱼而被捕杀,加之近年来环境污染及大坝的修建,天然鳡鱼数目急剧减少。
年龄材料的鉴定与研究是对各种鱼类进行生物学、生态学评价的关键,也是分析、评价种群的变化趋势的基本依据之一,确定出最合适于某种鱼类的年龄鉴定材料,有助于提高鉴定的精准程度[3]。准确鉴定年龄是研究鳡鱼生长、繁殖、种群动态等问题的关键[4],是鱤鱼种群保护的先决条件。迄今为止,尚未查阅到有关鳡鱼年龄的鉴定方法,本实验选取鳡鱼鳞片,耳石和脊椎骨进行研究实验,优选出适合鉴定鳡鱼年龄的材料,为该物种种群生态学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长江下游其他大型肉食性鱼类的物种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目前,国内外对于鱼类年龄的研究,主要采用的年龄材料有耳石、鳞片及骨骼,但由于内在遗传基因和外部生活环境的不同,鱼类的生长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体内不同钙化组织中年轮的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的年龄材料进行研究和比较,最终选择出最适用于鳡鱼的年龄材料[5]。对鱼类的年轮特征的观察研究,是进行鱼类年龄鉴定的前提 [6],而且鉴定鱼类年龄的准确程度也直接影响着鱼类各项生长参数估算的可靠程度[7],因此,这对于渔业管理以及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对鱼类年龄的低估将会导致对鱼类生长及其自然死亡率的估计过高,从而对产量做出过于乐观的估计,这往往是造成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的原因[8]。
通常,对于一种鱼类而言,不同的年龄材料其年轮清晰度和纹数不一定相同,因此可能会导致不同年龄段的最佳鉴定材料也不同[9],常通过多次重复独立读龄观察进行反复比较,从而去确定研究该鱼种最合适的年龄材料。近年对鱼的鳞片和耳石的研究较为深入,此外也有对舌骨、鳃盖骨、脊椎骨、支鳍骨、胸鳍棘等的研究比较[10]。
其中因为取材、处理及观察都较为方便,鱼鳞通常作为鱼类年龄鉴定的首选 [11];耳石是鱼的一种钙化组织,它存在于鱼的内耳,随着鱼体的生长而沉积,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同时也不会被重吸收,相较于容易受损的鳞片而言,耳石能够更好地记录鱼的生长状况[12];脊椎骨也常用于鱼类的年龄鉴定,但通常用于鉴定大型海洋软骨鱼类的年龄,如无鳞鱼类和鲨鱼,淡水鱼则并不常用。早在1759年,荷兰的Hans Hederstrsm就根据椎骨上的年轮标记来鉴定白斑狗鱼的年龄 [13]。
在国内许多学者对裂腹鱼各种年龄材料的比较研究中,认为耳石的判读比其他年龄材料更为准确。马宝珊[14]和周贤君[15]分别研究了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裂腹鱼的三种年龄材料(耳石、椎骨和鳃盖),发现耳石是最适合年龄鉴定的材料,霍斌[16]发现对于尖裸鲤,耳石作为年龄鉴定材料的精准性要优于椎骨。同时,耳石也是、色林错裸鲤[8]、伊犁裂腹鱼[17]、青海湖裸鲤[18] 软刺裸裂尻鱼[19]等鱼类的最佳年龄材料。
综上所述,在进行实验时,我们可以着重观察鳡鱼耳石的年轮,以此来推测鳡鱼的年龄,但同时也要注重与其他年龄材料的比较,从而确定更适合研究鳡鱼的年龄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采集
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长江下游当涂江段五个调查区域收集鳡鱼样本(如图1),样本量为98尾,取得样本后分别标号,测量体长、全长,并称重。体长为吻端至尾鳍前端的长度,全长为从吻端至尾鳍未端的长度,体长与全长均精确至0.01 mm,体重精确至0.1 g。捕捞后,鱼类冷冻带回实验室进行处理。实验材料收集时,取出左右星耳石,同时选取背鳍下侧发育良好的鳞片。样品用清水清洗,年龄材料晾干后放入封口袋冷冻保存,带回实验室处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scyz/606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