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红罗非鱼mc1r基因活体干扰对表观体色的影响【字数:8216】

2024-11-03 10:0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1.材料与方法 5
1.1实验材料 5
1.2实验试剂 5
1.3实验仪器 6
1.4实验方法 6
1.4.1红罗非鱼mc1r双链RNA的制备 6
1.4.2体外注射 7
1.4.3红罗非鱼皮肤RNA的提取 7
1.4.4 RNA的浓度测定和质量检测 8
1.4.5 cDNA的合成 8
1.4.6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8
1.4.7数据统计 9
2.结果与分析 10
2.1表观体色变化结果 10
2.2皮肤的L* a* b*值 10
2.3注射mc1rdsRNA 对红罗非鱼皮肤mc1r基因表达的影响 11
3.讨论 12
3.1表观体色的结果讨论 12
3.2 mc1r基因干扰结果讨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红罗非鱼mc1r基因活体干扰对表观体色的影响
摘 要
红罗非鱼的体色分化变异是限制其大规模产业化的瓶颈。为探讨其体色分化变异的分子机制,本实验研究了红罗非鱼mc1r基因的双链RNA(dsRNA)活体干扰对表观体色的影响。mc1r基因是黑色素合成的关键调控基因。根据红罗非鱼mc1r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的dsRNA ,以5μg/g尾静脉注射到(体重15±1.0g)鱼体中,进行为期2天的干扰养殖实验。实验组在注射mc1rdsRNA后0h、12h、24h,取红罗非鱼的背部和腹部皮肤,每个时间点取三条鱼.对照组注射DEPC水,每个时间点取两条鱼。检测红罗非鱼mc1r基因的表达量和表观体色的L*a*b*值。结果表明:实验组mc1r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背部皮肤的L* 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腹部皮肤的L* 值的显著提高(P<0.05)。背部皮肤和腹部皮肤的a*值显著降低,而b*值显著提高。此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mc1r基因在红罗非鱼体色分化变异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scyz/60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