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现状研究【字数:7019】

2023-04-14 15:0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现状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研究者发现国内对于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研究历史较短,且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以往研究所关注的重点分散,未能形成对墙面环境创设的整体观念。本研究希望能够为丰富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理论出一份力,帮助幼儿教师进一步理解墙面环境创设的意义。

  2.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帮助幼儿教师发现墙面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改进,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进行班级墙面的环境创设,将墙面环境的教育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尽可能地使其有效发挥其功能,使幼儿能够在更高水平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二)核心概念

  1.墙面环境

  墙面环境的概念在我国呈一个不断发展的趋势,从墙面装饰、墙面布置到墙面环境创设,不同的表达代表的教育理念及内涵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中,前者更加侧重于环境的美观。直到1996年,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幼儿园工作规程[Z].国家教育委员会,1996.]],此时,环境创设才具有动态的含义。

  本研究中的墙面环境包括装饰性墙面、功能性墙面、立体墙面、平面墙面、观赏性墙面以及操作性墙面。

  2.班级墙面环境

  班级墙面环境一般包括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以及班级走廊墙面的环境创设。墙面环境创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与主题教育活动相适应的主题墙面、各游戏活动区的背景墙、功能区的背景墙、常规性互动墙以及其他以装饰性为主的墙饰。

  由于研究者进行调查的幼儿园活动室不配备单独的盥洗室和睡眠室,因此本研究中对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理解为活动室墙面以及活动室走廊墙面的主题墙和非主题墙环境创设。

  (三)文献综述

  1.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

  当下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内容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丰富,但种类单一。研究者们认为环创内容要有艺术性、适宜性、生活化和全面性的特点,还要注意配合季节或课程进行调整,不至于让幼儿感到单调。

  邵玲珠(2005)认为墙面环境要注意内容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体现不同时期的特征。[[[]邵玲珠.幼儿园墙面装饰的实践[J].幼儿教育,2005(Z2):75-76.]]陈莎莉(2002)认为在幼儿园墙面上增加传统文化内容,是一个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陈莎莉.带孩子走进传统文化的高远意境[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2(3):8-9.]]

  关平安(2001)、康丹、阮巧英(2010)在文章中提出了墙饰的内容要经常更换并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以紧跟教育内容更新的步伐。[[[]关安平.活动室墙饰活动初探[J].学期教育研究,2001(2)]][[[]康丹、阮巧英.浅论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的创设[J].基础教育研究,2010(9):49-50.]]王春燕(2004)认为墙面布置的内容应与课程相结合,体现一定的教育目标。[[[]王春燕.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墙面布置的问题[J].教育导刊,2004]]

  周琼(2012)、梁瑞雪、梁瑞硕(2014)都非常看重墙面环境内容是否适合幼儿,提出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应具有适宜性、生活化的特点。应选择适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与其发展水平相当或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调动幼儿的兴趣。[[[]周琼.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特点及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表现形式

  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的表现形式应多种多样。孙丽丽(2014)按不同情况将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展现形式分为:操作性和观赏性墙面环境创设;立体墙面和平面墙面环境创设等。[[[]孙丽丽.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的创设[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其中就包括了可操作性、色彩搭配、格局布置等各个方面。

  色彩搭配方面的研究则较为成熟。王春燕(2004)、姚岚(2012)都提出要注重室内色彩的搭配,又不能过于繁杂。活动室墙面宜选用暖色,休息室选用低亮度的色彩,餐饮区选用鲜艳明快的色彩。[[[]姚岚.幼儿园室内空间色彩场景的建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墙面色彩要整体协调,以柔和色调为主。[[[]王春燕.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墙面布置的问题[J].教育导刊,2004]]

  格局布置方面,姜自兰(2012)认为只有墙面环境创设的高度符合幼儿的身高,才能便于幼儿与环境进行互动,从中获得预设的知识内容,墙面环境创设的价值也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姜自兰.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组织形式

  高晓敏(2005)指出物质环境创设要遵从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幼儿参与性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和体现教师创造性原则。[[[]高晓敏.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8)]]其中幼儿参与原则极为重要。

  吴冬梅(2009)和粟怡(2011)也指出,让教师承担环境创设任务,往往会从成人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创设。而事实上,环境创设的主体应该是幼儿,应该让幼儿积极参与到环境创设过程中。[[[]吴冬梅.幼儿园室内环境的教育价值及其环境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2009(10):57-59.]][[[]粟怡.幼儿教师墙面环境创设认识状况的访谈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3)]]

  墙面的服务对象是幼儿,那么幼儿就有参与讨论、制作的权利。[[[]关安平.活动室墙饰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1(2)]]我们应当把幼儿看作重要的规划者、布置者和使用者,[[[]虞永平.从物质文化中感知幼儿园的课程文化[J].教育导刊,2008(7)]]而幼儿在主动创设时,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交际能力,这正和杜威一直提倡的在做中学、在玩中学的观念一致。[[[]戴建芳.幼儿园墙面环境的设计与布置[J].学前教育,2009(12):51-52.]]

  4.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功能

  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的功能一直处于一个边缘状态,幼儿教师往往有让墙面环境展现其功能的意识,而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理想。

  徐慧娥(1997)首先提出了墙面环境创设的教育功能。她认为墙面环境是一种潜在课程,具有独特的教育效能,建议幼儿园教师在创设环境时注提供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体验。[[[]徐慧娥.幼儿园墙饰效能浅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7(5)]]

  对墙面环境深入研究后,研究者们得出墙面环境中蕴含着非常多潜在的教育信息,但同时,幼儿教师也陷入了一些误区。[[[]孙丽丽.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于是吴绍萍(2007)指出,创设有效的墙面环境应该留有一定的空白给幼儿发挥。[[[]吴绍萍.墙饰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J].幼儿教育,2007(11)]]

  何玲(2009)和周琼(2012)就提出墙面环境应具有互动性,即能够引起幼儿对其进行互动行为的兴趣,对幼儿的自主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何玲.发挥主题活动中墙饰的教育功能[J].基础教育研究,2009(11):51-53.]][[[]周琼.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特点及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在孙学勤(2001)和姜博(2016)的观点中,幼儿园墙面是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工具,[[[]孙学勤.发挥墙饰的教育功能[J].学前教育研究,2001(6):59.]]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还有助于提高教师活动设计的能力。[[[]姜博.幼儿园墙面环境装饰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功能[J].教育管理,2016(10)]]

  郑蓓丰、陆秋红(2002)则提出,当墙面环境有意识地与幼儿生活中的文字联系起来时,可以引导的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郑蓓丰、陆秋红.让墙饰成为幼儿阅读的好伙伴[J].早期教育,2002(7)]]

  5.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评价

  缺少对班级墙面环境创设进行评价的统一标准,导致大部分教师无法进行评价规划,错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粟怡(2011)在访谈中发现,教师心中还没有具体、科学的评价标准,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传统评价观念影响了墙面环境创设的有效性。[[[]粟怡.幼儿教师墙面环境创设认识状况的访谈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3)]]

  李俐(2008)则指出,评估幼儿园班级环境的质量要以自我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运用系统观察记录的方法,对幼儿的参与程度、收益,环境的安全性、真实性、自然性、结构性、自主性、审美性、社会性,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施的开放性和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估。[[[]李俐.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J].学前教育研究,2008(08):49-51.]]

  刘焱、潘月娟(2006)指出,目前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包含25个评价项目,已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进行分析与评价。[[[]刘焱、潘月娟.《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的特点、结构和信效度检验[J].学前教育研究,2006(6):60-64.]]

  6.对已有研究的分析

  综上所述,研究者们都指出了当下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存在内容变更缺乏计划安排、展现形式少有设计方案、幼儿参与创设不足、墙面环境功能被忽视、对墙面环境创设的评价缺少计划性等
问题,但已有研究仍然仅仅处于发现问题的状态,实际幼儿园内并没有在墙面环境创设方面做出改变或是提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深入幼儿园环创现状,了解其中成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加具体且有针对性的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幼儿教师发现本班环创的问题,对症下药,改善班级环境。

  (四)研究方法

  1.观察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描述记录法,在宿迁市J幼儿园选取大、中班级各3个,共计6个班级,对它们的墙面环境进行实地考察:

  ①研究者根据研究维度制作《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观察记录表》(见附录1),对幼儿园班级活动室的四周墙面环境创设进行观察,记录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选择、表现形式、幼儿参与程度。

  ②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需要设计《幼儿与班级墙面环境创设互动情况观察记录表》(见附录2),通过观察幼儿与墙面环境的互动频次及情况来判断其功能是否充分发挥。

  2.访谈法

  研究者参考常畅、杨莉蓉等人的已有研究的基础,拟写访谈提纲(见附录3),在宿迁市J幼儿园中,选择大、中班各3名,共计6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访谈来对观察所得进行补充和丰富,为研究提供证据。在经得访谈对象同意后,在访谈过程中用录音设备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与保存。

  二、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基本情况

  研究者从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选择、表现形式、幼儿参与墙面环境创设的程度、墙面环境功能表现以及教师对墙面环境创设的评价等五个方面入手,对S市机关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调研,以求尽量全面地了解该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基本情况,发现优点与不足。

  (一)内容选择的基本情况

  1.主题的确定与更换贴近幼儿生活

  主题主导着班级整体墙面环境的走向,它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墙面环境具体内容的选择,好的主题能够促进墙面环境功能的发挥,使班级墙面环境的目标更加明确。研究者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地观察以及对相应班级教师的访谈,归纳出以下基本情况:

  第一,根据教学活动指导用书的主题确定班级墙面环境的主题。当下热门的幼儿园活动指导用书上都将活动内容按主题分类安排,一般情况下,活动主题每两周更换一次。由于指导用书对于分类主题的内容、目标等都比较明确且实用,因此绝大多数教师都选择根据活动主题来确定班级墙面的主题。一方面,根据活动主题来布置班级墙面,很容易获得环境创设素材,如:幼儿的活动作品、活动相关知识的图画等。但另一方面,由于幼儿园活动主题的变换非常紧凑,且往往主题和主题之间没有特别联系,也导致班级墙面主题总是跟不上活动主题的变换,有些班级就容易忽略墙面主题的更换。

  第二,根据季节、节日更换主题。这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一种确定主题的依据,季节和节日既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又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研究者观察到的所有墙面主题中,功能发挥最到位的一种主题墙面。教师通过季节相关的墙面向幼儿传达大自然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季节的生活常识,通过节日相关的墙面丰富幼儿对于传统节日的风俗文化知识。同时,许多的公共生活场所,如:小区、广场、商场等也经常有季节、节日相关的一些主题装扮及活动,这使得班级的墙面环境更加的应景,让幼儿有更加真实的体会。

  第三,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班级墙面主题。不管选择怎样的环境主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班级墙面主题也是很多教师的首选。在活动室中专门划分一块墙面给幼儿畅言自己的兴趣是最常见的做法,但这样的墙面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定期整理,很容易变得杂乱无章。而S市机关幼儿园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该园的每个班级都会选择一个幼儿喜欢的动画角色作为本班的一个装饰主题。由于根据活动、季节、节日等制定主题有时会因为功能性过强或是主题小众而不被幼儿所注意,就浪费了难得的教育资源,而一个处在幼儿兴趣点上的装饰主题则恰到好处地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既美观又促进了墙面内容间的相互作用,将墙面功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2.具体内容的选择覆盖面广

  教师都能够结合幼儿的兴趣,从五大领域来搜集墙面环境创设的素材,研究者通过观察也发现了,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素材多为:动植物、日常生活、自然风光等,题材广泛,很好地囊括了幼儿的兴趣和五大领域,教师对这些素材的使用也各尽其用:

  一日常规墙。它涵盖了日期、天气、区卡、值日生等内容,是很理想的动态功能墙面,而其中又不失趣味。幼儿的区卡、值日生卡根据不同班级幼儿的喜好,选择幼儿喜欢的动物、形状等来设计,日期卡使用的数字由教师书写,端正清晰,天气卡根据天气标志绘制,颜色明亮,天气表达明确。幼儿对于日期、天气变化及一日常规的概念也能够在操作该墙面的同时得到一定的强化。



  区角墙。顾名思义,区角墙就是相应区角附近的墙面,一般都布置着该区角的活动守则:(1)益智区多会根据区内的活动材料来选择布置内容,如一些益智类玩具的使用示范,给幼儿一个经验基础,引导幼儿思维拓展;(2)美工区以幼儿作品的展示为主,辅以适量颜色优美、结构清晰的装饰画,给幼儿营造创作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3)阅读区展示幼儿的图画读书笔记以及每周的好书推荐,帮助幼儿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4)科学区的墙面互动性比较强,比如设置一些蕴含科学知识的墙面探索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科学知识中的奥妙;(5)建构区多选择桥梁房屋等建筑的照片为幼儿提供建构灵感,也有班级是让幼儿根据提供的道具来进行建构创作的;(6)自然角的墙面会挂着幼儿的图画观



  察日记或是一些幼儿喜欢的动植物图画介绍。



  家园联系墙。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除了通讯以外就是班级的家园联系墙了。一般布置有该班老师的情况介绍,当日活动安排,周计划,月计划,班级的阶段性情况,生活常规提醒以及适量的幼儿作品展示。

  除此以外,其他的空白墙面根据不同班级不同老师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了。比较常见的有:(1)用装饰性素材布置空白墙面,提升班级墙面的整体美感;(2)用幼儿作品布置空白墙面,鼓励幼儿创作表达;(3)用班级集体活动的照片布置空白墙面,增强幼儿班集体意识,增进师幼感情。

  (二)表现形式的基本情况

  1.操作性墙面得到重视,观赏性墙面有所升华

  常见的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中,操作性墙面为幼儿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观赏性墙面为幼儿营造美的环境。

  具体形象的实物操作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操作性墙面在幼儿园班级中越来越常见,如:一日常规墙上的互动部分,科学区、益智区的墙面游戏等。研究者还在观察的班级中发现一种独特的墙面:乐高墙。该班教师将乐高积木的底板贴在墙面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乐高区,既方便幼儿拼搭积木,又节省了桌面空间,周边还贴有一些乐高作品的样图以供参考,是该班最受欢迎的操作性墙面,幼儿在样图基础上的延伸创作也不在少数。



  在我国,最初对于墙面环境的理解即为装饰性墙面,近年来对于装饰性墙面的研究也越发成熟,特别是色彩搭配方面,幼儿园要求班级墙面的颜色不能过多,以免造成颜色污染,且需要大面积使用的颜色都是灰度较高的柔和色彩,教师在布置不同墙面的时候也有意识地注意着整个班级的色调搭配。

  2.倾向创设平面墙面,立体墙面局限于装饰

  由于平面环境创设更加方便快捷,教师一般倾向于创设平面墙面,但立体墙面往往更加生动有趣,虽然制作起来会比较麻烦,但这也不应该是教师放弃立体墙面创设的理由。根据研究者的观察,立体墙面更吸引幼儿去观察、触摸它,带给幼儿更多的新鲜感。在研究者观察的6个班级中,有4个班级的墙面都有一定的立体素材,如:壁挂纸花篮,用树枝、谷物等制作的粘贴画等,虽然不是很大面积的立体墙面创设,但自由活动时的幼儿明显更喜欢触摸、讨论这些内容。

  平面墙面虽然不如立体墙面生动,但变更墙面环境创设的切入点,做一些特别的突破也是一种吸引幼儿注意的方式。研究者就在S市机关幼儿园发现了生日墙,在该幼儿园几乎是每个班级都会布置,且一般选用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来制作幼儿的照片卡,同月生日的幼儿照片会贴在一起,吸引幼儿聚在一起讨论谁和谁是同月生日等话题。



  图5生日墙

  (三)幼儿参与墙面环境创设的基本情况

  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的服务对象是幼儿,那么幼儿就应当参与到创设的过程中来,这不仅保证了墙面环境以幼儿的需要为主,也为幼儿提供了和同伴交流的机会。

  在研究者观察的班级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一般是由教师决定墙面主题和具体内容,幼儿参与的部分只有创作布置墙面所需的作品,而作品所需的材料也是由教师决定,作品的内容也由教师给出几个选项来选择。不过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幼儿还是会有一定的交流:讨论使用的颜色、比较作品完成度、帮助同伴递材料、互相交流制作心得等。但是由于教师选择帮忙的幼儿时,会偏向于选安静的、乖的、女孩子,因此进行墙面创设时幼儿之间的交流还是有限的,这样的墙面环境对于没有参与进来的幼儿,就缺失了一部分的意义,教师也是与一次潜在的教育机会失之交臂。

  (四)墙面环境功能发挥的基本情况

  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的功能一直处于一个边缘状态,幼儿教师往往有让墙面环境展现其功能的意识,而实际操作起来却不理想。研究者就墙面环境功能发挥的问题对S市机关幼儿园的6位教师进行了访谈,教师们都有意识地让墙面环境培养幼儿正确审美、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等。其中一位教师认为: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时刻以幼儿需求为中心来进行墙面环境的创设,平时就要时刻注意幼儿的需求并进行记录,但不是记录下来的就要一次性地展现在墙面环境上,而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