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在职汉语学习者学习现状研究【字数:7350】

2023-04-14 15:0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在职汉语学习者学习现状研究
摘 要
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迅速发展和提升,很多已经工作的成年人仍想来中国学习中文,对外汉语课程越来越受到外籍人士和汉语教师的重视,在职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教学市场广阔,学习需求非常旺盛。因此,许多高校为了促进国际化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纷纷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课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量化分析、课堂观察等方式进行了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的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调查,就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学习者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一些解决策略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尽力做到公平、客观、真实地反映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学习问题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希望在相关教学方法上有所启发。
论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章的引言,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对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包括了调查的设计,如调查范围、参与调查的人数、所选用的问卷平台;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第三部分是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问题与原因分析;第四部分从教学方法、教材使用方面提出关于如何提升在职汉语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建议;第五部分是结语。
关键词:对外汉语;对外汉语教学;在职汉语学习者;学习现状
一引言
? ? ? (一)选题缘由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外籍人士的喜爱和认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来华人口与日俱增,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学习汉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珠海作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这里极具优势的地理环境条件、高速发展的经济、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前来学习、工作和生活。在陌生的语言环境中,语言不通的外籍人士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任务。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高校开设为外籍人士提供汉语学习的课程也越来越多。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由于其极具活力的教学氛围,吸引了一批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学者在此担任教学工作,为此他们需要适应在中文环境下生活,因此对中文的学习需求十分强烈。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和走访调查了解到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和教材使用现状,发现了现阶段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对于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职汉语学习者的特点、数量、学习模式、教学方式与教材使用情况、学习效果等进行分析,着重对现阶段在职汉语学习者存在的学习问题进一步分析与研究,试图为各大高校或汉语培训相关人士提供有利于提升汉语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建议,为今后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二)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等网站发现只有为数不多的学者正在进行相关研究。例如:魏海平,李步军,王川(2013)《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现状研究》以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设置以及教材使用现状研究为研究角度,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借鉴意义。徐佩(2011)《在华日韩人士商务汉语学习需求分析》借鉴了学习需求分析理论,采用Hutchinson和waters(2002)的需求分析模型为蓝本,设计了《在华日韩人士商务汉语学习需求调查问卷》,选取上海两所汉语培训机构的商务人士和南京师范大学的日韩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商务人士和留学生这两大群体上分析研究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苏芮(2015)《广州地区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的调查与研究》通过对广州地区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的数量、规模、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情况、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广州地区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潘亦琳(2012)《对外籍商务人士汉语学习和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分析了影响成年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她认为教师只有全面分析了影响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因素,并且注意在课堂上用不同的教学法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才能做好汉语教学工作。张黎(2016)《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则立足于各种不同工作性质的汉语教学加以分析和研究。
目前研究集中在中小学及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和教材使用方面,但是对于在职汉语学习者的研究几乎没有,面向在职汉语学习者的研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仍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空间。
(三)研究意义
笔者希望通过对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进行探析,清晰地呈现现阶段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内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的同时,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对外汉语教学的深入研究和改进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有理有据的建议和方案。期待在对外汉语教学方法上,注重实践和课程时间的灵活安排以及学习者的需求,同时要符合课程设置,注重因材施教。
(四)研究方法
? ? ? 1.量化分析法
对在职汉语学习者学习现状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罗列时对其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分析,为建议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提供保证。
2.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
通过线上调查与线下采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设计,调查对象主要是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职汉语学习者和零基础的中文学习者,汉语水平大部分处于零基础或初级水平。最终以调查结果分析的方式对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内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及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展示目前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
3.课堂观察法
根据笔者参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校内对外汉语教学实习的产物,笔者在实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者的常见问题,并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进度,提供实际样本,从中发现问题,并试图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本文是结合笔者所参与的一对一对外汉语教学的亲身实践经历展开论述的。
4.文献资料法
本文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同时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文数据库等期刊文献网站中的相关文献,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进行研究。
二、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调查采用了调查问卷和一对一访谈两种方式,其中调查问卷是在线上作答,主要通过个人信息、学习者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者语言能力情况、课堂教学情况等方面制作问卷,展现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及教学现状,从而了解目前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访谈则是通过对目前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任教的外籍教师进行一对一采访。
本论文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均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内进行,完成问卷及接受访谈的人员均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外籍教师。由于考虑到受调查者的汉语水平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问卷和访谈均使用英语这一国际通用的语言作为本次调查使用语言,问卷和访谈具体内容详见附录。
本次问卷制作使用问卷星这一网络问卷调查平台,采取线上问卷作答的形式,在微信平台上分享问卷链接。共收到问卷12份,其中有效问卷12份,所有问卷完成率为100%,有效问卷占总数的100%。经在线SPSS分析,问卷信度为0.691,问卷信度可信。线下采访采用一对一访谈形式,共采访五名目前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内学习汉语的在职学习者,五名受访者均完成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问卷针对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来进行,在数据统计方面主要考虑的是调查对象的汉语水平,同时也兼顾了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等。
 1.在职汉语学习者特点
(1)年龄特点
表一 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年龄分布表



年龄段
男性
女性


30岁以下
1
0


30~40岁
5
4


41~50岁
1
1



上表显示,填写问卷的12位在职学习者中,年龄大多数介于30~40岁之间,占总数的41.67%。这一年龄段的学习者都处于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状态,因此他们学习汉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年龄段位于41~50岁之间的人数有两人,占了总数的16.67%。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学习第二语言的黄金时期并没有过去,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仍然十分巨大。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年龄特点有侧重性地进行第二语言教学。
在接受线下采访的五位学习者中,有一位学习者的年龄是在30岁以下,两名学习者的年龄是在30~40岁之间,另外两名学习者的年龄则是在41~50岁之间。此外,学习汉语的男性比例也比女性多,男性学习者占了受访者的60%。
(2)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或外语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第二语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90年代之前,加德纳(Gardner,1985:10)把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定义为“个体出于愿望或满足感在学习语言时的努力程度”。Gardner把外语学习动机分为融入性和工具性动机;其中融入性动机是指对目标语的文化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目标语了解其文化的一部分,而工具性动机指的是希望通过考试从而找到好工作。
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如下表所示:
表二 北京理工大学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调查表



对汉语学习的渴望程度(1-10分)
小计
是否有学习汉语所代表的文化的兴趣?
小计
ABCD依次由低到高代表汉语水平,您想达到哪一个水平?
小计


3
1

9
A初学者:礼貌用语(问候、感谢、道歉等)
2


6
1
B初级的:生活用语(购物、问路等)
0


7
2
C中级的:工作交流
4


8
2

3
D高级的:讨论(分
析、论证等)
6


9
1


10
5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都比较强烈(见表二)。其中,选择了对汉语学习的渴望程度为满分十分的人数占总数的41.67%,有学习汉语文化的兴趣的人数有9人,占总数的75%,这充分说明了学习者对学习汉语有着强烈的意愿和需求。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于汉语文化的兴趣,在教学活动或在教材里适当增添一些有关于汉语文化类的知识,或者可以根据个别学生的需求,开设中华文化知识课,从而做到独特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有50%的学习者选择了想要达到高级的汉语水平,也就是说,这些在职的汉语学习者不仅希望能在工作中用中文与同事交流,还希望能用中文达到与他人分析、论证的水平;有16.67%的学习者表示学会用中文说礼貌用语就足够了。
因此,对于学习需求不一致的学习者,教师不应全部按照同一类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
学习频率本次参与调查的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职汉语学习者有50%在参与对外汉语课程学习之前有学过中文的经历(见表三),另外的50%之前是零基础中文学习者。说明部分学习者有一定的中文学习基础,目前他们学习汉语的频率为一周三次的占了总数的41.67%,几乎每天都有学习汉语的人数占总数的33.33%。
表三 北京理工大学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频率及上课模式表



目前学习汉语的频率
小计
目前的上课模式
小计


一周一次
0
一对一教学
8


一周两次
3


一周三次
5
一对多教学
4


几乎每天
4



因此,建议教师结合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及基础,以及学习者的学习频率进行针对性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班级教学和一对一教学,下面将分别从学习时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课堂学习气氛、班级规模、学习费用这几方面进行阐述。
(1)班级教学
目前在职汉语学习者上汉语课的学习方式为班级教学的人数占总数的33.33%。第一,按照一节课的标准时长为45分钟来算,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每周的学习时长最多的有135分钟(41.67%),最少也有90分钟(25%)。第二,目前他们的学习计划和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大多数是由学习者和教师商量后决定的,所占比例为66.67%。第三,对于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喜欢自己找学习资料或者选择教材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学习的人数占了大多数,分别占总数的83.33%和50%(见表四)。第四,笔者在参加校内对外汉语教学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在职的汉语学习者们对各类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有的学习者甚至会在课堂上提问一些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无关的问题。有25%的学习者则认为,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练习对话和语法。由于在职学习者这个群体的学习目的是以日常生活和工作交际为主,因此在班级教学中,对话练习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第五,根据采访和课堂观察发现,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内采用一对多教学模式的班级规模人数绝大多数在五人以内。由于学习者为在职人员,有的时候这些学习者可能会因为工作或家庭等外部因素无法按时参加课程的学习,所以上课的人数并不会每次保持不变,班级规模也会因此具有多变性。第六,本文的调查范围是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校园内部,接受采访的人员均为该校布莱恩特学院和中美国际学院在职人员,这些学习者的教师均为该校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在职教师或在读学生,他们的课程学习均不需自费,由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师统一安排。
(2)一对一教学
当前进行一对一教学模式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66.67%。第一,笔者从采访结果中得知,目前进行一对一课程学习的学习者都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让自己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提问机会,从而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因此学习时长普遍会比班级教学的长,按照一节课45分钟的标准计算,一对一教学的学习时长每周至少120分钟。同时,一对一的课程学习还能给学习者提供灵活的时间安排和个性化的服务。比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出现由于个人工作或身体等原因导致无法按时上课的情况时,学习者就可以向各自的授课教师提出上课时间变更的请求。第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具有自主选择性。学习者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查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和收集相关的问题,上课时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第三,学习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师可根据该名学习者的优缺点或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练习和教学环节。第四,课堂的学习气氛更加活跃。根据课堂观察以及采访的结果发现,一对一的教学课堂上学习者们的发言机率和主动发言意愿要比班级教学时的高。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也因此更高,课堂气氛十分融洽。
表四 北京理工大学在职汉语学习者学习信息调查表



现在的学习计划
小计
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小计
您认为效果更好的教学模式
小计


自己找学习材料
1
按教材顺序学习
5
一对一教学
9


按照教材
3
选择教材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
6


自己和老师商量后决定
8
自己上网找资料学习
10
一对多教学
3



对于教学模式的选择,有9人认为一对一教学模式更有效,占总数的75%,由此可以看出,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更受在职学习者的欢迎和喜爱。因此,对于这类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者,教师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学习信息,其次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中文学习网站,让他们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从而满足各类学习者的需求。表四只显示部分的重要问题。
3.学习效果
目前北京理工大学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调查主要包括了学习者对教师讲解的清晰度、教学方式、课程进度、学习汉语的途径等,表格只展示较为重要部分的结果。从总体上来看,在职汉语学习者们对于学习效果有着较高的满意度。
表五 北京理工大学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调查表



教学方式
小计
教师讲解清晰度
小计
课程进度
小计


以教师讲解为主
0
非常清晰
9
过快
3


边讲边练
11
一般清晰
3
刚好
9


自学为主,有问题问老师
1
不清晰
0
太慢
0



由数据结果显示可知,目前的教学模式绝大部分是边讲边练,占总数的91.67%;而以自学为主的的人数则很少,只占了总数的8.3%。认为教师讲解非常清晰的人数占总数的75%,认为一般清晰的仅有25%。认为教学进度刚好的人数占总数的75%,而有25%的人则认为教学进度过快。由调查数据可以反映出学习者对于教师的满意度较高,对于学习效果的满意度也处于较高的程度。
4.学习者的建议
从教学建议方面看,学习者主要认为教学环境方面有待提高;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之间仍需要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灵活调整,互相适应。
表六 北京理工大学在职汉语学习者教学调查表



对于帮助学习汉语哪一方面有待提高
小计
影响您学习效果的因素
小计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是否相适应
小计


教师水平
1
学习时间不足
6
非常适应
6


教材选择
5
没有合适的教材
3
很适应
3


教学环境
9
运用的机会少
6
一般适应
3


学习进度不合适
4
不太适应
0


其他
1
其他
1
不适应
0



由上表数据可知,目前北京理工大学在职汉语学习者对于教学环境方面认为有待提高的人数有9人,占总数的75%,而认为教师水平和教材选择方面有待提高的共占总数的50%。在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中,选择学习时间不足和运用机会少的人数都一样,分别都占了总数的50%,缺少合适的教材及学习进度不合适都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所占比例较大的一部分。从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适应度来看,有50%的人选择了非常适应,各有25%的人认为很适应或一般适应,在教材和教师的选择上仍有待改善。
三、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学习问题
通过实际调查和采访以及结果分析,笔者发现在职汉语学习者目前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效率低
首先,对于目前所了解的在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现状,笔者认为还有进步和提高的空间。由调查结果可看出,绝大多数的在职汉语学习者对于学习中化文化的热情是十分高的,但是由于学习时间、学习场地、学习工具等外在因素的限制下,目前的课程学习并没有让他们充分提高学习效率。大多数的学习者并不会在课堂结束后立即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根据一些教师反映,她们发现有一些学习者没有复习的习惯,导致教师需要在下一节课上另外花时间来帮学习者们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原本可以用来学习新内容的时间就被占用了一部分,长时间下来,就会出现学习效率变低的问题。
2.学习的耐心不足
现在他们所使用的教材和所学的课程都是以教授基础汉语知识和提高基本汉语学习能力为主要类别,以综合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为主要学习内容,教师讲解主要以带读、跟读为基础,练习模式比较单一,而这些看似简单而繁琐的每个部分却是整个语言学习系统的主干和基础。但仍会有个别学习者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失去耐心,据课堂观察发现,在刚开始上课的前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学习者们还十分积极地回答问题,到了后半节课的阶段就渐渐变成只专心听讲但不发言的状态。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学习者中不喜欢主动发言的人中男性比例较高,且不愿意开口的多为男性学习者。
(二)原因分析
1.学习时间不足
本文的研究和调查对象是在职汉语学习者,并不是在校的留学生或者自由职业者,这就决定了这群汉语学习者的“特殊性”。他们的日常生活不仅仅限于学习汉语,工作和家庭会占据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也并不能像学生那样专心致志地投入一门语言的学习并及时复习。这同样也会导致学习时间投入及其效果的欠佳。在接受调查的学习者当中,就有三分之二的人中断过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