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小学数学低年级“图形的认识”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字数:7127】

2023-04-14 15:0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小学数学低年级“图形的认识”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引言

  (一)问题提出

  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教学比重占据小学数学内容的四分之一,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学生的几何活动经验,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促进学生的自身成长与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空间观念的建立,黄秀琼指出空间观念的解释是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黄秀琼.从生活到数学: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必经之路[J].小学数学教育,2014(Z2):52-53.]空间观念的建立是学生认识空间世界的基础,是学习初高中图形与几何的基石,也是学生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

  但是在我去小学的实习中发现教师在对学生认识图形的教学中并没有注重学生对图形形象特征的认识,而大多重视的是对图形特征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记住图形的特征,为了节约时间加快教学进度,很多教师不会在课堂中运用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等教学方法。更有甚者会认为在低年级图形的认识中,学生在生活中或者之前的教学中已经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不需要着重介绍,从而通过练习等方法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很难建立起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难以得到发展。

  因此,本研究有利于学生增加对认识图形的兴趣,对图形认识更加系统;有利于学生将图形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达到空间观念和创新思维能够的提升。随着教学资源信息化,先进的教学设备进入教室,先进的教学理念得到普及,本研究会提出相应的策略有利于教师对低年级认识图形教学内容与目标得到明确。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二)研究现状

  通过阅读书籍、报刊,在中国知网上查找文献,期刊等方式了解到一下内容。在中国知网上我通过搜索认识图形、空间观念低年级教学三个关键词来查找文献。

  1.图形的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虽然图形的认识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在《课标》中没有十分具体,但是学生空间观念和抽象性思维的建立都要以这部分内容为基石。所以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解读应该是深入的,教学目标决定着对课程的安排和教学方式,[刘德余.图形的认识内容结构及编写意图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8(10):80-81.]对教学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低年级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部分教师认为这些图形的认识的内容早就在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学会了,就不会花功夫和心思在这部分的教学上。对建立空间观念的教学目标也是不予理会,认为考试会做题就可以。所以对教学目标教师对空间观念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教学内容的概括上,不能清晰完整的表述出空间观念涉及的真正内涵。[王敏.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42-43]教学目标对教学还具有标准作用,教师对空间观念的概念模糊不清,作业的布置内容也就变得单一,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由文献可知,在教学中教师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往往只能够了解课标中字面上的含义,不能够深入研究,使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能力不容易得到发展。

  (2)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不够

  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不仅是备教材,还要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才是事半功倍的。[李雪丽.在操作和思考中发展空间观念——《认识图形》教学设计[A].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9.5.]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表现欲,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平面图形,建立表象,达到空间观念的建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管晓蓉.用适合儿童的方法教数学——《认识图形》教学与思考[J].教育视界,2015(04):42-44.],当代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采用班级授课制,班级中学生的数量也是较多的,学生同时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每个学生之间都是存在差异的,教师想要做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有一定难度,每个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能力、方式都不相同。[郑滨宇.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9(14):78-79.]所以很多教师打着教育面对全体学生的旗号,以为得让学生掌握枯燥的知识点。[徐建文,周敏,冯敏倩.多元表征建立表象——认识图形(二)教学改进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9(08):19-22.]教学中,教师常常凭借自己对概念的理解和以往的经验想当然地进行教学,不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殊不知这样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对概念的准确理解。[杨增丽,陶文迪.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策略[J].中国教师,2017(24):51-53.]

  综合分析相关文献,许多教师不能够很好的关注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课堂,使教学活动不能得到真实效果。

  (3)教学中学生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

  赵虎盛指出:在现在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的机会非常的少,[赵虎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154]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在操作环节教师很难把控,影响教学进度,杨曾丽老师对认识图形动手操作的环节有具体的设计,这些动手操作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图形比如面在体上,[杨增丽,陶文迪.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策略[J].中国教师,2017(24):51-53.]通过触觉能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但是很多教师难以把控,不好实施,影响着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建立。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的把握教学实践,充分利用教学时间,让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实现教学目标也是需要重视与研究的问题。

  2.图形的认识教学中问题成因的研究

  首先,《课标》对认识图形的教学目标的给定不具体,教师不容易把控教学中的重难点,空间观念这一教学目标不理解,大大影响教学活动设计。其次,低年级的教师都是比较年轻的新手型教师,教学经验不够,很多教师仅仅只是教学课本上的知识,但书本中的案例在现实中学生接触不到,学生难以想象,所以不懂得如何灵活教学,不断探索,发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教学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蔡信治.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9(12):78.]

  有学者表示,在低年级展开探究性活动,非常困难,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实施活动对教师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在完成探究性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很多都不在预设之内,所以对课堂的生成性问题的应变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第二,探究性活动开展需要的时间较长,课堂时间较短,教师既要达成教学目标,又要完成探究性活动,挑战太大。[王露露.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37-38]

  对图形的认识教学中问题的成因总结如下:对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准确,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中的图形的案例学生没有接触过,无法产生联想,完成学习的迁移。新手教师在课堂中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有限,难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并解答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教学课时短,短时间内的概括图形的特点,认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学会。

  3.对低年级图形的认识教学策略的研究

  首先,教师在研究教材内容时,根据教学目标,要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提取,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顺序。根据学生的能力组织教学内容。做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其次,多开展探究性活动,在认识图形教学中活动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媒介,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活动或者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事物或者投影展现的方式让学生得到直观的感受,[崔毅锋.我们是怎样教学认识图形(一)的[J].小学教学研究,1993(09):23-24.]例如搭积木、观察生活用具等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完成教学。[张汝贤.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发展阶段及其教学策略[D].云南师范大学,2018.46]

  有学者提出:教师要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充分结合,加强小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促进小学生更加完整地认识生活世界,建立起良好的空间观念。[张齐华.认识图形世界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考——图形的认识、测量备课解读与难点透视[J].人民教育,2006,Z2:46-53.]

  通过收集的资料可以看出:首先,关于低年级认识图形的文献还是较少的,对于中高年级图形与几何的研究相对较多。其次,大部分的文献内容都是在将要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给与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探究活动时的注意点很少涉及。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学情分析较少,对各个阶段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的研究较少,对动手操作、联系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中活动设计的时间、类型研究的较少。最后,文献来源于各个地区,但是江苏省的寥寥无几。在本研究中,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综述

  1.问卷法

  以问卷的形式追踪低年级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学习后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课堂中表现不同的学生发放问卷,总结出学生上课状态的不同,对课堂效率的影响;并通过调查结果提出解决方案。

  2.访谈法

  访谈法的对象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对学生的访谈主要是集中在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困难和对没有掌握课堂知识的原因。对教师是对教师认识图形教学目标
的理解,及教学课后反思的访谈。

  3.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小学中实习的一个月使用的最频繁的方法,也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那些问题的方法,观察的地点一般是在教室中。

  4.文献法

  在知网我运用关键词搜索的方式,搜索了图形与几何空间观念教学目标等词,通过阅读其他作者的文献、期刊等等,对各年级认识图形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空间观念的含义以及如何培养方法做更深入的了解。

  (四)创新之处

  首先,本次研究我在教师教学目标的理解和完成情况做了数据的调查与研究,大部分研究人员都是对教学活动的研究。其次,我的研究是针对低年级的认识图形的内容,低年级认识图形的教学内容表面上内容简单,实际上教学难度很高。而且,低年级空间观念的培养对高年级几何图形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最后,我的研究采用的课本是苏教版的,以往的研究大多是人教版的。在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之后,针对教学现状提出了有关建议,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低年级图形的认识教学的理性思考

  (一)低年级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的年龄、注意力、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特征,以及《课标》中对于图形与几何中的要求。教师在低年级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状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数学的生活性,把握探究性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图形的名称以及特征。开展摆一摆、围一围等动手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的生成性回答,予以积极肯定的评价,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做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新课程标准》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部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部分。本人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科的逻辑顺序、社会的需求等方面用表格的形式总结了低年级学段学生《图形的认识》各个课时的教学目标。

  年级与课题

  教学目标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1.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举出他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在四个图形特征的认识过程中,提升空间观念,转换和迁移的能力。

  3.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实验的过程,学会大胆解决问题。

  4.学生通过将图形与生活相联系,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1.学生经历由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来源于物体的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及名称。

  2.学生能够画出、认出图形,初步形成抽象空间观念。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教师的引导,解决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问题。

  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环节,提升对学习的兴趣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1.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能够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在围一围、画一画的过程中,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强化合作探究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1.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物品,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探索角的变化大小的影响因素,提高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

  3.经历画、围、找的动手操作的过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通过找角、画角的过程体会学习的乐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低年级图形的认识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苏教版小学低年级图形的认识的内容,主要有一下四个部分图形的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图形的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和角的初步认识。在这部分的教学中,主要是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图形的名称及基本特征,建立图形表征,提升空间观念。

  (1)图形的初步认识

  图形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第二部分是一年级下册认识平面图形。通过两个部分学生从体向面过渡。图一为一年级上册所需认识的立体图形,图二为一年级下册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



  图一图二

  (2)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这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首先是通过探究窗格上的图形发现四边形,再通过描一描、拼一拼、围一围等活动,认识到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特征是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图三图四

  (3)角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首先展示不同的图形,学生通过上面的学习从不同的图形,总结是如何认识它们的,从而引出角的教学,观察和动手操作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图五

  2.基本结构

  由体到形的基本过程,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探究活动观察认识图形的名称以及图形的基本特征,再通过动手操作活动画出、描出图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三)低年级图形的认识的教学意义

  1.促进学生空间观念、抽象性思维的的形成

  研究表明,学生对图像的认识水平要高于对文字的认识,这也是教学的优势,教师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备课,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可以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创新精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对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安排主要呈现体—形—体的编排方式。[冯桂群.低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三得——苏教版一年级《认识图形》的教学建议[J].江苏教育,2013(05):56-57.]这很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年龄越小,注意的的广度和范围就越有限,所以图形与几何的教学首先由体开始,由体到面逐渐形成抽象的思维能力,人的空间想象能力对社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从小学开始,所有的创造都是通过抽象的空间想象,再创造出实际事物。提高学生空间观念就是学生能够学会转化,[孙晓天,孔凡哲,刘晓玫.空间观念的内容及意义与培养[J].数学教育学报,2002(02):50-53.]例如:在学习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时可以强化图形的特征和它们的不同点,由特征的描述能够画出图形,由图形能够说出它们的特征。

  2.提高教师图形的认识教学效果

  图形的认识是图形与几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本的内容,学生只有学扎实最基本的知识,才能够为后来的学习打下基础。但由于这部分的内容较为简单,很多学生在以往学习过这类知识,因此学生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教师的教学不易于展开,很多教师花很少的课时去讲这些内容,往往耽误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以及抽象思维的形成,导致学生在进入高年级之后,出现学习吃力的情况。因此,教学低年级图形的认识可以让教师了解空间观念的定义、明白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掌握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方法,明白展开探究活动的要求,为未来教学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低年级图形的认识调查现状

  本次调查本人根据对宿迁市S小学低年级学生和教师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而后经过严谨的分析和统计,提出教学现状的五个方面,找出了现阶段低年级图形的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这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调查设计

  1.调查目的

  为了解低年级教师图形的认识教学现状,学生学习图形的认识的现状,反馈相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教师对图形的认识内容的教学能力。人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的方式对宿迁市S小学的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收集数据、严谨分析数据,提出低年级图形的认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问题的成因,以及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有效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2.调查内容

  在见习期间,本人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通过严格的筛选,本次的调查内容从五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目标的理解情况、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频率、操作环节的设计合理性、课堂提问是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及课堂评价方式。

  3.调查对象

  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对图形的认识教学现状的真实情况,本人对宿迁市A区S小学不同年级的56教师以及100名学生,进行随机发放问卷调查,其中女教师42名,男教师14名。女学生50名,男学生50名。一年级教师21名,二年级教师23名,三年级教师12名。一年级学生50名,二年级学生50名发放问卷。随机对其中的10名教师进行深度的访谈,了解在课堂教学和课前备课时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

  4.调查过程

  本人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向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小学教师及学生进行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对应着教师与学生的年级,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问卷内容基本为两个部分呈现,第一,基本信息;第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环节设计、课堂评价等方面。在此之外还自制了学生访谈问卷和教师访谈问卷,对学生以及教师进行深度交流与沟通。为了真实感受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反应情况,本人在实习期间,通过观察法,听不同教师上同一节课,总结共同问题,保证问题的普遍性。

  5.资料处理

  本人在观察课堂的基础上编写的调查问卷,保证问卷的质量。在一、二、三年级向教师及学生放问卷156份,学生100份,教师56份。回收问卷学生97份,回收率为97%,教师56份,回收率为100%。随后采用SPSS进行数据的分析,分析的方式基本是对每个选项进行百分比的统计,制成下面的统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