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关于海绵城的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附件)【字数:11922】

2024-11-03 20:0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城市内涝等问题不断出现在公众视线。“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系统成为处理城市水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消除由城市化带来的影响,缓解道路积水,提高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内水循环。但是目前这项工程仍然只在全国小范围内使用,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因此,对于海绵城市在我国的普及仍然还需要大力推动。本文以海绵城市的研究背景为前提,通过国内、外在海绵城市这一方面的研究现状论述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与意义,通过文献资料的汇总整理和对比分析,以及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法,为我国海绵城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2
(四)研究思路 2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 4
(一)基本概念 4
(二)重要性分析 4
1.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完善城市内水循环 5
2.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 5
3.建造海绵城市有助于推动生物多样性 5
4.建设海绵城市有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5
(三)基本方法 6
1.采用透水铺设 6
2.使用下沉式绿地 6
3.建设生态湿地 6
4.采用屋顶绿化 6
三、海绵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7
(一)建设理念欠缺 7
(二)技术水平不足 7
(三)政策落实不到位 7
(四)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8
(五)推广宣传力度不足 8
四、海绵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应对措施研究 9
(一)树立海绵城市建设新理念 9
(二)提高技术发展水平 9
(三)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9
(四)完善管理制度 9
(五)加大宣传力度 10
五.海绵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应对措施应用 11
(一)项目概况 11
(二)措施应用 11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1.雨水花园 11
2.百花谷健身区 11
3.水库观光区 11
(三)效果分析 11
六、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们都在不断向大城市迁移,为了满足更多人的住房以及生存需要,不少草地以及河流都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水泥地面和干硬马路。快速城镇化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关于“水”资源问题尤为的突出严重,同时身处大陆内部的城市情况更加糟糕。近年来,国内许多大型城市以及某些中小型城市都遭受了暴雨的危害,连续几天的暴雨使城市的排水系统瞬间瘫痪,导致积水越来越多,形成了“海”。比如2010年广州“57”暴雨、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事件以及2021年最新的“720”郑州特大暴雨,郑州在17日20日三天降的雨约等于将317个西湖倒进了郑州,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众多事件接踵而来,使人们防不甚防。
近年来,雨后看“海”的情况数见不鲜,有的城市甚至有“逢雨必涝”、“遇雨必堵”的称号。随着天气的逐渐回暖,临近夏季(雨季),降水的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内陆“看海”的景象所付出的代价确实十分严重的,众多生命以及宝贵资料的损失更是雪上加霜,内洪问题已经推到了众人的面前,使我们不得不去解决,如果任由这些缺陷越扩越大,终将成为一个大窟窿。对于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不能处于消极的态度去对待。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慢慢的“会呼吸、有弹性、能循环”的海绵城市出现在大众的视线范围内并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根据相关资料,早在2003年,北京大学的俞孔坚以及李迪华教授共同出版《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交流》一书中就提出关于“海绵”的概念,他们把湿地、河流对于城市旱涝时的调蓄能力比喻成海绵。随着我国生态问题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探索如何让城市的调蓄能力提高、如何使城市进行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由此,“海绵城市”逐渐成为近几年我国的热门话题,如何推动“海绵城市”的发展也同样成为了行业的前端思想,而中央政府的近一步关注和推动也更加促进了这项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习主席总书记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讲话,当时习主席谈到:“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进化的‘海绵城市’”。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进行实验。之后到了2014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响应习主席的理念,在其工作要点中明确地提出了关于海绵城市的设想,而到了同年的3月,习主席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提出了新时期治水的思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的策略,同时再次强调“建设海绵家园、海绵城市”。为此一场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就此展开了,全国多个试点进行试验,受到了各省政府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这些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处理当前的水资源问题,使治水不再成为空谈。
因此,对海绵城市的建设以及对策的研究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较早,他们对于海绵城市的发展着重体现在雨洪的利用上。他们改变了传统城市集雨工程快速、高效的排水做法,重视雨水系统资源的收集、管理与循环利用上,还成立了国际雨水集流利用系统协会,各个国家根据本国分别制定不同性质的国家级政策法规,在实践上也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技术体系。澳大利亚科学与工程院士Ana Deletic 教授发表了《海绵城市引领绿色城市发展方式》的主题演讲,她表示在处理水体污染方面,先对雨水进行收集再重新利用所消耗的成本过高,我们可以利用雨水花园来对雨水进行自然净化,从而降低成本。在建设雨水花园时,需要根据城市降雨量、土壤渗透率以及植被的生存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设计出适合当地的雨水花园。
相对于欧美国家,国内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国家对于海绵城市的发展十分重视,提出要因地制宜科学地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的河、湖系统加强管理,连通河湖水系从而加强生态治理与修复。对于海绵城市的研究,我国贯彻“一片天一片地”思想,做到“化水为宝,化害为利”,致力实现城市水文环境的自然积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发表了以《城市水文及水系统方法》的演讲,提出城市水问题不能孤立看待,需要用系统的思维来看待海绵城市的建设,在海绵城市未来的建设道路上,需要着重考虑暴雨等自然灾害时的设计和有关水循环问题,应该实时总结问题的复杂性,系统地思考关于工程建设、雨水循环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的发展建设。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zgc/tmgc/608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