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无线谷科技园研发楼基坑支护设计(附件)【字数:11517】

2024-01-17 20:4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本毕业设计为南京无线谷科技园研发楼综合地下室基坑围护设计。该基坑开挖总面积为28824????2,开挖深度为11.45m。本基坑支护设计仔细参考了无线谷科技园研发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认真分析了基坑工程的施工环境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并且查阅了相关规范和文献,为该围护工程选择了合适的施工方案。对基坑支护结构体系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四周土层围护,以钢筋混凝土作为内支撑,根据基坑深度设置两道砼支撑。基坑支护设计内容包括土压力计算、支护结构位移计算及临时支护结构杆件的设计基坑稳定性验算,基坑开挖监测及应急措施,以及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支撑平面布置图、支护结构剖面图、工况图、大样图等基坑支护设计图纸。最后,对通过理正软件队基坑设计进行稳定性验算,确定本次基坑支护设计是实际可行的,不存在危险隐患。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support; Pile; Concrete support; Stability analysis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基坑支护的意义 1
1.2 基坑支护的原则 1
1.3 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 1
第二章 基坑周边环境 2
2.1 工程概况 2
2.2 工程地质条件 2
2.3 水文地质条件 4
2.4 基坑支护结构方案选择 4
第三章 基坑支护设计计算 6
3.1 地面荷载的确定 6
3.2 北侧AB段基坑支护设计计算 6
3.3 西侧AD段土压力计算及分布图 15
第四章 理正电算复核 27
4.1基坑北侧剖面计算复核 27
4.2基坑西侧剖面计算复核 29
第五章 基坑支撑结构设计计算 31
5.1 圈梁、围檩结构设计计算 32
5.2 基坑第一层钢筋混凝土支撑梁计算 35
5.3 基坑第二层钢筋混凝土支撑梁计算 40
5.4 支护桩结构设计 45
5.5 支护桩桩身最大弯矩计算 45
5.6 支护桩配筋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计算 46
5.7 立柱及立柱桩设计计算 48
第六章 整体计算 51
6.1整体建模信息 51
6.2协同计算结果 53
第七章 基坑监测 56
7.1 监测目的 56
7.2 监测内容 56
7.3 监测要求 56
7.4 监测报警界限 57
第8章 无线谷科技园研发楼基坑支护设计图纸 59
结束语 60
致 谢 61
参考文献 62
附录 63
第一章 绪论
1.1 基坑支护的意义

1.2 基坑支护的原则
基坑工程的设计内容包括围护结构、支撑系统、挖土方案、换撑措施、降水方案、地基加固等,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再进行基坑方案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
基坑支护工程的主要原则:
1、安全可靠:一是满足支护结构自身强度、稳定及变形的要求,结构内力必须满足在材料性能的容许范围内。二是保证基坑工程周围土体的稳定性,周边建筑的安全稳定,防止由于基坑开挖造成周边构筑物、管线及路面发生较大的位移变形,严格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
2、经济合理:根据地勘报告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考虑基坑区域性特点,最大限度地降低基坑施工对城市居民生活、城市环境卫生、城市交通秩序的影响。
3、施工简便保证工期: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方便施工,缩短工期。
1.3 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
至今已发展出了多种支护结构,如:支挡式结构、双排桩、土钉墙、复合土钉墙、重力式水泥土墙以及以上方式的各类组合式支护结构。
第二章 基坑周边环境
2.1 工程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秣周东路北侧,苏源大道东侧的无线谷园区内,拟建项目为2幢10层研发楼,中间为2层员工餐厅,主楼总高度47.10米左右,±0.00标高为12.50m,框架结构,最大柱网间距8.7×8.7 m,最大柱轴力16000KN,设两层地下室(埋深10米左右),场区南侧为纯二层地下室(埋深10米左右)。室外整平标高约为12.00m。基坑支护最大开挖深度为11.45m。如图2.1.1
/
图21 基坑周边环境信息图
2.2 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秣周东路北侧,苏源大道东侧的无线谷园区内,钻探时场地为空地,拟建场地地势较平坦,现场地标高11.22~12.26m,孔口最大高差为1.04m。
勘察场地属阶地相地貌单元。
2、地基土的构成及其特征
①层素填土:褐灰色、褐黄色,松散,可~软塑,含少量植物根茎及少量碎石块,硬杂质含量大于25%,部分地段由建筑垃圾组成的杂填土为主,局部底部夹灰黑色塘填土,软塑状态。
①A层素填土:灰黑色,软~流塑状态,夹螺贝壳碎片及少量碎青砖、瓷片,系塘底淤积而成,后被填埋。呈局部分布。
②1层粉质粘土:灰黄色,硬塑状态,局部可塑,土质不甚均匀,土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低压缩性。
②2层粉质粘土:灰黄色,以可塑状态为主,局部呈灰色,软~流塑,土质不甚均匀,土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等压缩性。
③1层粉质粘土:褐黄色、灰绿色,硬塑状态,局部可塑。土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低压缩性。
③2层粉质粘土:黄灰色,可塑状态,含有铁锰质斑纹,土质不甚均匀,部分地段夹薄层粉土,为软塑状态。土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等压缩性。
③3层粉质粘土:灰色,软塑状态为主,局部可塑,土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较低,韧性较低,摇振反应中等,中等压缩性,部分地段夹薄层粉土,为软~流塑状态。局部底部夹少量砂砾石。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zgc/tmgc/558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