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生物试验皿的加工与工艺分析(附件)【字数:6845】

2024-11-03 19:4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文主要介绍生物试验皿的加工步骤及加工工艺,所用的原材料包含了6060 t6铝合金。通过生物试验皿的图纸来分析该零件加工,选择适合该零件所用毛坯、刀具、装夹方式及加工设备的选取。通过生物试验皿的零件图,分析加工的工艺,拟定加工的路线,包括各个加工表面及加工方案的选择以及相对应的位置,结合仿真软件的使用,选择切削的刀具,加工零件的走刀轨迹的确定,避免在实操中出现故障及材料的使用量等问题,以便更加简便的体现加工过程及出现的问题。
引言 4
一、对于生物试验皿的零件图分析 5
二、生物试验皿加工内容以及加工方法的确定 7
三、生物试验皿零件的加工准备 9
(一)材料的准备 9
(二)刀具的准备 10
(三)对刀 11
(四)机床的选择 12
(五)工件的装夹 13
四、生物试验皿零件的加工工艺 15
(一)平面端面的加工 15
(二)两边槽的加工 16
(三)左右两侧三角形槽和键型槽的加工 18
(四)外轮廓的加工 19
(五) 生物试验皿的后处理 21
(六)零件尺寸的测量 22
总结 24
参考文献 25
谢辞 26
引言
无论是在学校中的学习也好,还是在南京维克达公司里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太多太多关于数控技术的知识,但是我深知这只不过才是在技术学习中的零星一点,应该充分将所学投入到实践当中,才能更好的巩固更好的学习到更多。
这篇论文也是想将自己所知所学在零件中体现出来,生物试验皿不仅是在生物试验中所要用到的重要工具,其加工过程以及精度要求都在影响着生物试验的精确度,所以对于其加工难度上也可见一斑。同时它也是我在公司里第一个独自加工出来的零件,所以意义非凡。
这次论文我打算从零件图的分析,刀具的选用,对刀的详细介绍以及加工过程,零件的精度测量细化分析工艺分析。
一、对于生物试验皿的零件图分析
本文论述的是生物试验皿数控加工产品的工艺分析,由于生物试验皿在生物显微镜下可以更好的观察试剂的变化因此在试验中应用广泛,所以对于零件的精度要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求也十分严格。
零件图纸如图11所示。
/
图11 生物试验皿零件图
如图11所示,零件的名称为生物试验皿,图纸与实物的比例为1:1。作为生物试验皿,需要观察试剂变化,所以对于零件的密闭性有很大的要求,从而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严格。
从图纸中可以看出,三张零件图分别为俯视图、主视图和简单剖面图,主视 为10mm公差精度都为0.1mm。俯视图主要是表达该零件上半部分两个凹槽的位置以及尺寸大小,其上的圆角大小为方便玻璃片可以嵌住通常使用4mm直径的圆孔其公差要求为0.05mm;两个深槽深度为7mm公差精度为0.05mm,有两处被铣削表面的深度为1mm,主要用于放置玻璃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试剂。简单剖视图主要表达了两个凹槽的深度和位置以及凹槽的尺寸。这些凹槽与粗糙度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应使用精度较高数控铣床加工,这样才能够确保加工效率与加工成本达到标准。另外考虑到零件处在试生产阶段,因此采用的设备也也是通用的工业设备。
二、生物试验皿加工内容以及加工方法的确定
上述分析零件图时可以知道,零件是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尺寸分别为80mm;40mm;10mm,零件上平面到槽的高度是70mm,其中零件四个孔以及所有圆角的直径都是4mm,在零件端面被切削的表面为1mm。
在使用数控铣床进行加工时,首先选择平底铣刀进行平面端面的加工,用直径为8mm的平底铣刀铣削平面作光刀处理,之后以4mm的硬质合金刀具对左侧槽向下铣削1mm,然后用同样的方法铣削右侧槽1mm,再用铣刀加工两边深槽向下加工6mm,随即将周边直径为4mm圆角进行加工,最后对波浪形的外轮廓进行加工打磨。将零件加工打磨完成后,用游标卡尺进行尺寸的测量,完成对精度的考量。出厂前,我们用喷砂机对他进行系统的喷砂处理,从而使他表面不易氧化更增强了它的美观性。其加工零件所需刀具表21所示,以及其加工工序如表22。
表21 加工零件所需刀具表
序号
刀具种类
刀具材料
刀具直径mm
刀角半径mm
转速rpm
进给率mm/m
1
平底铣刀
硬质合金
8
0
12000
2000
2
平底铣刀
硬质合金
4
0
12000
2000
3
平底铣刀
硬质合金
4
0
12000
2000
4
平底铣刀
硬质合金
4
0
12000
1000
5
平底铣刀
硬质合金
4
0
12000
1000
6
平底铣刀
硬质合金
4
0
12000
2000
表22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零件
产品型号
sym01
零件图号
0001
产品名称
生物试验皿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xgc/mjsk/608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