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网络信息交流中的表情包使用行为研究【字数:14915】

2024-11-03 10:5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2
Key words 2
引言 3
一、文献综述 3
(一)表情符号的由来 3
(二)言语行为理论 4
(三)面部情感处理 5
二、研究设计 6
(一)研究问题 6
(二)研究模型的构建 6
三、问卷设计 7
(一)问卷结构的设计 7
(二)变量的定义 8
四、数据分析 9
(一)描述性统计 9
(二)问卷信度分析 10
(三)问卷效度分析 11
(四)相关分析 13
(五)多元回归分析 13
五、研究总结与展望 15
(一)研究总结 15
(二)不足与展望 16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9
网络信息交流中的表情包使用行为研究
摘要
当今社会,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交流已经成为公众信息交流的核心渠道之一。本研究主要探索在网络环境下用户表情包对信息交流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言语行为理论基础,将用户在网络信息交流中使用表情包的行为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在进一步探究试验中,为更好量化这三种行为,研究一共设计了五个变量,再将这五个变量各自对应到这三个言语行为中,针对每一个变量,研究设计了相关的问题,对应到相关的变量中去,从而能够进行测量每个变量。研究问卷经过网络发放后,一共搜集到305份有效问卷,对其整理后利用了spss软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表情包的图像特征感受性和感知理解性会向影响言后行为(即:信息交流效果)。第二,表情包的交流促进性和用户体验性,会正向影响言后行为。该研究能够在互联网领域,帮助相关的互联网公司来更好的了解用户对表情包的使用效果,以及改善和设计出相应的表情包在互联网领域投放,来达到互联网公司的一些商业目的和效果。同时,互联网公司利用这些结论,也能用于到改善用户在使用表情包时候的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体验,促进信息交流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实用化发展。
引言
一、文献综述
(一)表情符号的由来
表情符号,通常是由一些表情包、GIFs图片,和其他的一些加入了文字帮助澄清其含义或者是为其增加特定含义的图片,它通常意义上是被网络用户在社交网络或是即时通讯软件上进行传递信息、表现情绪的图片和图像型符号,弥补了网络交际中传统只使用文字来进行信息表达的不足。表情包有丰富的社会符号学历史,它创造了复杂的潜在含义域,它们最早是在1990年代中期在日本开发的,当时一家电信公司将其创建为寻呼机用户的新通信形式。从那时起,Unicode联盟实例化了一组标准化字符,这些字符形成了表情符号表示的跨行业编码标准。
在2007年,Apple公司的iPhone产品发布后,为了打开日本的移动设备市场,Apple将eomjo表情正式作为虚拟键盘的一部分加入到iPhone的操作系统中,这标志着emoji正式的进入到大众的信息时代生活中。大家开始渐渐热衷于使用其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被广泛的使用在网络信息交流之中。在2015年,牛津词典也将“????”这个表情评为2015年度词汇。与最初始的利用各种文字标点符号“画画”的符号表情,到成为标准化字符的eomji表情,这种图片形式存在的表情包与它的前辈相比,除了可以表达情感以外,还包含了更多实质性的内容信息。
这些该改变,也在无时无刻的透露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的发展,从最开始只能用最基础的各种符号来组成“象形文字”式的表情符号,再到出现能接受和传播有emoji这种标准化字符串的设备和网络,在网络建设和电子设备发展相对完善之后,能传递更多信息的表情包应声而出,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信息交流的需求,创造出各种具有创新性的方式,信息时代的用户进行信息传递,已经实实在在的不再仅限制与口头对话和文字形式,非文字语言开始变得难以被替代,这也反映了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关注的是传递情绪、信息和想法,而非关注的是形式。
而Pavalanathan和Eisenstein对Twitter用户信息行为的数据经过搜集和分析后,发现目前用户使用非文字语言的的习惯和行为开始发生转变,开始更多的使用图片表情包,而emoji的被使用频率,则出现了极大的下降。目前,最原始的表情符号已经逐渐淘汰,在此文中一般将emoji和表情包统称为表情符号。
(二)言语行为理论
人类属于群居动物,从出生开始,就会与生俱来的与他人互动,会产生社会属性和社交需求,而进行社交需求,与其他人交往是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交流中和信息传递中,语言也随之产生,人们相互传递各种信息、情感和脑子里的想法,由此引申出了各种具体的言语行为。
Austin出生于英国,后来成为了一位研究语言的哲学家,从1962年开始,他第一次对人们进行言语行为中的信息传递、信息交流产生的行为进行了成熟而精确的论述,最后形成了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言语行为理论。经过一段时间业内传播的传播和探讨后,Austin的理论被他的学生John.R.Serale所批判,Serale在传承了Austin的理论基础上,加入了新的内容。直到今天,大家视Austin与Searle两人共同位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
根据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为,在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会产生三种不同的行为,这三种行为是: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指的是,其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产生的语言信息本身,利用词语、句子以及说话的语音语调的行为;通过话语信息的发出方想传递什么样的目的,达成什么样的作用效果,指的是言外行为。而言后行为则指的是,信息的传递方通过此次信息传递后,对听者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即会对其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上、情感上和行动上的影响。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xxaq/607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