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架构的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字数:13818】
目录
摘要 III
关键词 III
ABSTRACT IV
KEY WORDS IV
引言 1
一、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内容与意义 2
二、技术路线 3
(一)架构方式 3
(二)Django框架 4
(三)SQLlite数据库 5
(四)Vue.js框架 5
三、可行性分析 5
(一)系统性能分析 5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6
(三)效益成本分析 6
四、需求分析 6
(一)系统功能分析 6
(二)业务流程分析 7
(三)人员需求分析 8
五、系统功能设计 11
(一)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1
(二)系统详细设计 12
(三)数据库设计 14
六、系统功能实现 19
(一)后台数据库实现 19
(二)前台页面的实现 21
(三)功能实现 23
七、系统测试 27
(一)前后台测试 27
(二)效果测评 29
八、结语 29
(一)对策建议 29
(二)总结展望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1
基于B/S架构的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然而养老产业的现状却与老龄化社会现状不匹配,随着社会对养老机构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Web2.0时代已到来,养老机构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本文根据对养老机构的调研分析,结合实际的人员需求,先后完成了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系统测试的工作。首先,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养老机构内存在的问题,整理了养老机构中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人员进行需求分析,获得不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同人员的需求。同时还对要设计的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系统设计和数据库设计,选定技术路线,基于流行的B/S架构模式,选用Django框架、Python开发语言、Pycharm作为开发环境,采用MVT开发模式,开发出了基于B/S架构的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为管理员后台系统和用户前台系统两部分,实现了养老机构基础信息的管理与维护、床位管理、老人的健康管理、老人查阅新闻等功能。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实践证明,该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基本达标,可以满足养老机构的基本信息需求。
引言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社会上的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逐年加剧,未来一个家庭就需赡养四位老人,负担也将增加,未来养老工作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1]而养老机构通过对老人进行集中,配以优质的护理员,提供健康、医疗、食宿、娱乐等服务,大大缓解了社会的压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亢实了基础。然而,随着我国老年人基数的逐年增大,社会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养老服务管理方式和水平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养老服务需求,特别是在信息化服务方面表现不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很多养老机构在信息管理方面还延用人工方式,导致养老服务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信息和资料丢失、信息重复、数据冗余等问题。
(2)部分养老机构虽有自己的管理办公系统,但属于C/S架构系统,不仅需要花费时间下载独立的应用,还需要在指定的系统环境才能运行,限制较大。同时,部门之间、机构之间不能互通,办公效率低下。如护理部门在对老人进行体检之后得到的健康数据不能实时同步到人员管理部门。
(3)现有的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众所周知,老人是养老机构的核心,养老机构中的一切都是为老人服务而设计,现有系统中的功能主要是为管理层设计,并没有考虑到老人的信息需求,老人没有参与到系统中来,拉大了老人与社会的数字鸿沟。
为提高养老机构的信息化水平,首要任务是开发出兼顾管理层面和老人信息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既能提高养老机构的信息化程度和管理质量,又能减少老人与社会的信息差,对养老机构信息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在欧美的发达国家中,养老机构更注重老人的个体需求,如饮食喜好、生活习惯等。不仅如此,这些国家在养老产业中每年有大量的财政投入,为养老机构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使其具有良好的设备环境和发展空间。
此外,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养老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学者张玉琼(2015)通过调查研究指出,美国某州立养老机构为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开发出一种受众为老年人的远程医疗网络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以制定私人的医疗服务,让老人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提高老人的健康水平。[3]
Garavaglia和Lettieri等人(2011)提出,要节省养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从老人的生活需求出发,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技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感知设施。[4]Gibson和Gregory(2003)在发达国家的长期护理模式的研究表明,英国计划研制机器人护工,用来照料老人的起居、用药等,用以节约人力投入和促进养老机构的信息化建设。[5]
学者杨励(2007)在服务型养老模式的研究中指出,国外对机构内老人的日常用药、生活起居配以电子设备并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连接到统一的管理系统中,如在老人的活动区域放置一些传感器,在老人摔倒等紧急情况时发出警报,及时让护理员处理。在老人的房间内配置电脑、电视、智能电话等,在护工的帮助下,老人可使用电子设备与家人联系或参加娱乐活动等。[6]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xxaq/60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