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手机wifi控制小车的设计与实现(附件)【字数:6131】
目录
一、绪论 5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5
(二) 智能小车设备的国外发展现状 6
(三) 现国内小车发展态势 6
(四)智能小车的总体设计框图 7
二、 硬件电路设计 7
(一) 方案设计 7
(二)STM32系列单片机 8
1.单片机的介绍 8
2.单片机最小系统组成 8
(三)WiFi通信模块 10
1.wifi模块的选择 10
2.wifi模块的介绍 10
(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11
(五)电源降压电路设计 12
(六)电动机模块 1
(七)外接电源的选择。 1
三、软件系统设计 2
(一)智能小车装置的主程序流程设计 2
(二)电机控制程序设计 3
(三)通信子程序设计 4
四、 系统调试与实现 6
(一)硬件电路调试 6
(二)软件调试 6
(三)制作此系统时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办法 6
(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四)智能小车的操作步骤 7
五、 总结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附录 11
附录一:电路原理图 11
附录二:实物图 12
12
12
一、绪论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机器人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社会的需求以及技术革新。机器人技术已经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机器人技术造就了许多不同功能的机器人。他们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在军事行业,由于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用移动性机器人代替人工。不仅保障了生命安全而且可以达到人们无法到达的地方将危险接触。十分的有用。
如在服务行业,服务型机器人的出现可以代替人工,不需要休息,大大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如在工业方面,机器人的出现可以代替工人进行重复性工作,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持续工作等等。机器人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工人们的劳作强度,让他们可以投身更多行业,提高生活水平。
智能小车不仅在人们生活工作领域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而且它还有助于智能车辆行业的研究。智能车辆进行无人驾驶的实现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影响。它可以提高车辆车道网络的利用率,可以减少燃油燃气,保护环境等等一系列的作用。
本设计在基于这些发展情况下,针对移动型机器人进行研究与开发,在综合市面上所涉及的移动型进行二次开发。本设计采用STM32作为主控芯片,使用了步进电机,wifi模块等,小车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步进电机,通过STM32最小系统发送信号来控制步进电机的工作,wifi模块主要用于通信,实现用户设备连接到WiFi无线网络上,达成APP控制小车的目的。
本设计设计了原理图,绘制了PCB。进行了程序设计以及最后的实物制作。智能小车的研究,无论是其理论还是实际应用,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智能小车设备的国外发展现状
在国外,智能小车的发展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对智能小车研究的初始阶段,对智能小车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最后的大规模的系统化深入研究。这三个阶段贯穿了智能小车在国外的发展史,目前,国外对智能小车的研究仍处于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是国外目前对智能小车的研究的方向以及所产生的的成果,在世界科学界和工业设计界,各国都有其所侧重的研究方向,如在德国,其方向是视觉方面,在荷兰,是货物运输方面,在日本,是定位方面等等。
现国内小车发展态势
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智能小车的起步较晚,则需要更多的时间研究与技术的积累。在1980年才开始有所研究。到目前为止,智能小车的研究还处于单项的研究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如今,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为智能小车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和支持,如在2003年,我国第一台自主驾驶的小车问世,其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处于全球前列。在军工方面,由各大高校联合研发的7B.8军用室外自主车投入使用,智能交通系统在智能小车的研发下得到了突破等等。
我国对小车研究与发展还是十分重视,再结合国情的前提下,对智能小车进行了细节上的研发,不仅如此,我国教育部门大力推行智能小车的研究,在各个院校实行授课研究,开设各类电子小车类的比赛,来促进智能小车的发展。
(四)智能小车的总体设计框图
如图11,是总体设计框图。本设计主要负责硬件电路设计装调和软件设计与开发,主要设计任务如下:
图11 总体设计框图
硬件电路设计
方案设计
本设计在设计软件与硬件部分,通过分步实现系统功能。在硬件方面,主要需要设计电机驱动电路,开关电路,WiFi通信电路,降压电路。在软件上,需要对各个模块和最小系统进行连接,完成通信。使得通过操作最小系统可以控制各个模块的开启与关闭。完成一个实际的设计。
当该设计上电后,所有的外设启动,小车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步进电机,通过STM32最小系统发送信号来控制步进电机的工作,完成各种动作如图21,是智能小车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wlw/607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