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私人汽车拥有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字数:8621】

2024-11-03 10:1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 Ⅱ
关键词 Ⅱ
ABSTRACT Ⅲ
KEY WORDS Ⅲ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2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2 私人汽车拥有量的理论分析 3
2.1 私人汽车行业的发展 3
2.2 私人汽车拥有量描述性分析 4
3 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实证研究 5
3.1 研究方法简介 5
3.2 样本选取 5
3.2.1 变量选取 5
3.2.2 数据来源 6
3.3 设立模型 6
3.4 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9
3.4.1 单位根检验 9
3.4.2 协整检验 9
3.4.3 回归分析 10
3.4.4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 10
3.4.5 异方差检验 11
3.4.6 自相关检验 11
4 结论与建议 12
4.1 结论 12
4.2 建议 12
参考文献 14
附录A 19982018年私人汽车拥有量及同比增速的原始数据 15
附录B 2017各省GDP及私人汽车拥有量原始数 16
附录C 论文中涉及的Eviews代码 17
图21 19982018年私人汽车拥有量折线图 4
图22 2017各省GDP情况和私人汽车拥有量关系 4
图31 解释变量X1与Y的关系图 7
图32 解释变量X2与Y的关系图 7
图33 解释变量X3与Y的关系图 7
图34 解释变量X4与Y的关系图 8
图35 解释变量X5与Y的关系图 8
表31 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影响因素数据 6
表32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9
表33 各变量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9
表34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10
私人汽车拥有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 要
在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其中就体现在出行的便利性,也就是对汽车的需求。对影响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有效地解决由汽车飞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本文对私人汽车拥有量及其发展进行了描述分析,并在参考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五个可能影响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影响因素:国内生产总值X1、公路里程X2、原油产量X3、汽车产量X4以及年末总人口X5。从中国统计年鉴获得了19982018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在回归分析前对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以及协整检验,保证了时间序列数据回归后的无偏性、有效性以及一致性。确认变量之间存在协整性后,使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在回归后获得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和校正,异方差测试和自相关测试,以获取最终模型。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年底总人口对汽车拥有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最后,提出了控制私家车发展的措施和建议:适当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地控制私家车的数量。
引言
研究背景
1896年,福特制造了第一辆汽车的原型,然后成立了福特汽车公司以开发T车[1]。T型车经久耐用,易于操作和维护,非常适合当时的大众市场。在将T型车投放市场前,福特做了不少准备:他结合了泰勒的流水生产线技术的同时,降低成本、大量生产。这个举动受到了不少的好评,也标志着汽车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生产时代。
一汽自1953年在中国成立以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已有60年的历史,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①计划体制下的30年:从苏联和东欧的技术引进开始。②改革开放以后的20年。③高速发展的黄金10年。在最初的30年中,中国汽车工业主要研究从前苏联引进的技术,改进了不适用于中国的项目,同时根据国人的习惯和喜好设计了符合国人的汽车产品,并获得了很好的销量。自2000年以来,中国进入了黄金时代,2009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生产商和分销商,而在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拥有超过1亿辆私家车。中国对私家车的需求持续增长,私家车的发展也是交通和经济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2]。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自1960年代以来,国外的学者们开始尝试使用国家或者地区的统计数据从宏观角度对车辆拥有率进行研究。自197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从微观角度对汽车的所有权和使用进行了许多研究,并产生了一系列研究结果。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汽车拥有进行研究,但由于我国汽车化进程晚于欧美发达国家,导致相关的研究结果相对国外较少且研究大多为宏观层面。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Mogridge(1967)首次使用英国家庭消费调查的数据来分析家庭可支配收入与购车成本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种预测汽车拥有量的方法。 Lerman&BenAkiva(1976)使用1968年华盛顿特区居民旅行调查的数据作为参数,并使用MNL模型建立了同时选择汽车所有权和通勤模式的模型。 Whelan(2006)[3]提出了英国的汽车所有权模型,并得出结论:汽车所有权取决于收入,驾驶执照的保留,就业和采购成本。 Matas和Raymond(2008)[4] [5]发现,在公共交通质量高的地区,汽车拥有率较低。休轩尼诗(Huh Hennessy),理查德J托尔(Richard S.J. Thor)(2011)认为,税收改革在拥有私家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Caulfield,Brian(2012)[6]通过对都柏林和爱尔兰的汽车保有量研究发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公共交通如果较为便利,那么人们购买私家车的需求就相对较低。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sxtj/606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