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农村电子公共服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常德山洲村的调查【字数:26639】

2024-11-03 10:5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III
ABSTRACT III
一、绪论 1
(一)研究意义 1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1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四)创新之处 3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5
(一)农村电子化公共服务相关研究进展 5
(二)电子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相关研究进展 7
(三)研究述评 7
三、模型构建 8
(一)模型的设计 8
(二)满意度测量指标体系的设定 9
(三)总体理论模型 11
(四)研究假设 12
四、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13
(一)问卷设计与预调查 13
(二)最终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15
(三)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 16
1.样本的信度和效度 16
2.人口统计变量的基本分析 19
3.问卷满意度调查部分的描述性分析 22
4.人口统计量对满意度的影响 26
五、结构方程模型 30
(一)结构方程模型介绍 30
1.结构方程模型的内涵 30
2.结构方程模型的优点 30
(二)村民感知质量部分的二阶验证 30
1.村民感知质量模型的构建 30
2.验证性因子分析 31
3.模型修正与拟合度分析 31
4.组合信度与收敛效度 33
5.感知质量结果分析 34
(三)村民满意度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 36
1.村民满意度模型的构建 36
2.村民满意度的适配度分析 36
3.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 37
六、总结 40
(一)村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建议 40
(二)研究结论 41
(三)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42
(四)未来展望 42
致谢 43
参考文献 44
附录 46
农村电子公共服务满意度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常德市山洲村的调查
摘 要
发展迅猛的电子公共服务为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与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尽管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提高了各地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但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得农村居民享用电子公共服务的渠道、质量等都远低于城市居民,城乡间“信息鸿沟”仍在扩大。针对此现象,本文通过构建山洲村电子公共服务村民满意度模型及感知质量量表,使用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法,分析山洲村电子服务的总体状况,并探究模型中各个潜在变量间关系。研究发现感知质量、期望与满意度为正相关,满意度与信任为正相关,期望与感知质量间为负相关,满意与抱怨间为负相关。最后,总结了山洲村电子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村民意见,在服务的响应性、安全性、易用性、系统保障等方面,提出了重视双向沟通、保护隐私、拓展功能、优化系统等能够提高村民满意度和农村电子公共服务使用率的建议。
引言
(一)研究意义
国务院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公共服务”这一概念,强调要充分使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通过部门联动完成信息共享,提高公共服务的整体效能。近些年来,电子公共服务已逐渐融入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而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电子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农村居民享用电子服务的渠道、质量等都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仍存在日益增大的趋势。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网民数目庞大,达2.22亿。因此,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电子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尤为重要。
本研究期望对常德市山洲村现有的电子公共服务进行实证调研和定量分析,深入了解山洲村电子公共服务在宣传推广、内容设置、实际运行、公众感知等方面的情况、村民对电子公共服务的满意情况,分析山洲村在电子公共服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总结现存不足、整理村民反馈的信息,探究影响村民满意度的因素,最终得到的分析结果能为改进电子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山洲村电子公共服务使用率、发挥电子公共服务的价值等方面提供参考。
总的来说,村民作为农村电子公共服务的使用者,能够直接将电子服务的运行状况及不足之处进行反馈。通过研究常德市山洲村电子公共服务建设情况,不仅能及时了解当地电子公共服务实际建设情况,找出现存不足并提出优化建议,还可以改善国内对农村电子服务研究不足的情况,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此外,希望本研究能引起政府部门对农村地区电子公共服务建设的关注,能够为农村提供高效、优质的电子公共服务。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对常德市山洲村现有的电子公共服务进行调研、评测及综合分析,深入了解山洲村电子公共服务的内容建设、业务办理效率、系统保障建设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及走访调查结果了解该村电子公共服务的总体状况,构建村民满意度模型,探究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电子公共服务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及影响村民满意度的因素,并提出优化意见。
2.研究内容
(1)构建并优化农村电子公共服务满意度模型和感知质量量表
在美国公共部门公民满意度模型的基础上,按照山洲村电子公共服务实际建设情况进行调整。进行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找出影响村民对电子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相关因素,选出合理的研究变量,构建最初的满意度模型。
预计选取以下五个潜在变量:期望、感知质量(从易用、可靠、响应、友好和安全方面来衡量)、满意度、抱怨和信任。理论模型如下: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xzgl/607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