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ppp模式下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治理及其机制研究以江西抚州东乡区为例【字数:13118】

2024-11-03 10:5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1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2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3
(四)创新之处3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叙述3
(一)农村生活垃圾3
(二)PPP模式4
(三)长效机制4
三、抚州市东乡区PPP模式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证分析5
(一)东乡区基本情况5
(二)东乡区PPP模式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状况5
(三)东乡区PPP模式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成效7
(四)东乡区PPP模式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成效的原因分析8
四、国内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验8
(一)美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验8
(二)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验9
五、关于构建PPP模式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的建议9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9
(二)建立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监管机制10
(三)调动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0
(四)构建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10
结语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PPP模式下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治理及其机制
研究——以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为例
摘要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事关农村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抚州市东乡区为例,发现其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应用PPP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经过分析,东乡区能够很好的应用PPP模式并发挥作用是因为政府强有力的主导、资金稳定投入、监督考评机制完善、村民参与意识提高等。接着论述了国内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经验。最后基于PPP模式,针对我国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提出一些建议,为我国进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供帮助。
引言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提升,导致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和种类越来越多,而由于大多数农民的环保意识较差,产生的生活垃圾大多被随意丢弃,破坏村容村貌,污染土壤水体,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成为我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阻碍。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内容,自2018年发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来,各地积极主动致力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很大成效,目前全国80%以上的行政村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但是要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仍然面临资金投入不足、治理效率低下、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PPP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的融资模式。其在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优势主要为提高效率、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优势互补、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缓解财政压力。因此,PPP模式被视为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2.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
(2)理论意义
虽然PPP模式在我国许多基础设施领域的到推广应用,也逐渐应用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领域中,但是对于它的理论研究却比较匮乏。本文以及抚州市东乡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PPP项目为例,探讨PPP模式能否解决传统农村生活垃圾难以实现长效治理的问题,应用PPP模式会引发什么问题,以及如何发挥政府、企业、村民等主体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的作用,提出完善PPP模式下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治理机制的建议,丰富PPP模式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领域应用的理论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1. 国外研究状况
美长期从事公共服务管理研究的学者伊曼纽尔萨瓦斯提出,PPP(公私伙伴关系)是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所达成的一种多样化合作关系,公共项目可以不用政府来承包处理,私人部门可以通过这种合作关系参与到公共项目部分甚至全部过程。因此,他认为将公私伙伴关系称为“民营化”更适合[1]。Jonathan和Ravi强调了政府作为PPP项目的发起者、相关政策的制定者以及连接民众的桥梁,其应当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保证项目有效运行 [2]。Laure Athias认为社会资本方能够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降低成本,而一味减少社会资本方的需求风险则无法使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因此可以适当增加社会资本方的需求风险 [3]。
国外有一些学者运用经济学知识对农村垃圾治理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乡村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同时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农村垃圾的治理[4]。赫伯特西蒙指出,可以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各个环节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同时坚持并倡导市场理性论,并从资源环境管理角度进行农村垃圾治理[5]。
2. 国内研究状况
刘薇提出要推广运用PPP模式,必须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多方合力支持PPP机制推广;建立规范系统的监督管理机制,防范财政风险[6]。卫志民、孙杨认为PPP项目风险高、收益不明确、政府思想保守、缺乏制度保障、融资困难等原因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7]。孟巍、吴粤从定量的角度考察了PPP模式的实施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影响,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得出PPP模式能有效缓解地方的财政压力,且这种效果会逐年增大[8]。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xzgl/607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