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第三方支付对于中国货币流动速度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字数:9532】

2024-11-03 10:2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20世纪以来,伴随互联网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市场也随之发展。第三方支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而且也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本文择取2010-2019年的季度数据,基于VAR模型,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对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根据脉冲响应结果得出第三方支付在短期内会提高狭义货币的流通速度;而中长期中,无论是狭义货币流通速度还是广义货币流通速度都会有所降低。基于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尝试提出符合我国情况的政策和建议。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一、文献综述4
(一)第三方支付的概念4
(二)第三方支付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5
1.第三方支付对货币流动速度存在积极影响5
2.第三方支付对货币流动速度存在消极影响5
3.第三方支付对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不确定5二、研究设计6
(一)样本的选择和变量描述 6
(二)实证分析6
1.平稳性检验7
2.协整检验7
3.误差修正模型(ECM)7
4.格兰杰因果检验7
5.稳定性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8
6.方差分解10
三、结论与建议11
(一)研究结论 11
(二)政策建议 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第三方支付对于中国货币流动速度影响——
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投资161 李见
引言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高度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也渐渐发展起来,随之而来则是第三方支付的兴起,由于第三方支付的不断扩大也导致了我国消费者支付习惯的巨大变化。归功于第三方支付带来的交易便捷,第三方交易规模也在不断地变化。根据易观数据统计表明:在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刚刚起步时,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了160亿元,然而到了2019年中国的第三方交易市场规模更是已经达到226.1万亿元。人们已经养成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第三方支付的习惯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随着市场规模到达较高水平,第三方支付市场结束了自己高增长的时期。再加上政府在2018年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也正式宣告着第三方支付市场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
虽然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发展毋容置疑的会推动经济发展,但是其快速发展也同时对流货币的流动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中国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是发行新的电子货币,而是把原有的现实货币电子化了,减少现金和传统银行业活期存款的数量,从而加快或减缓货币的流通速度,增加了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目前来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化货币正在逐步替代传统货币,货币的流通更加虚拟化。这些变化都改变着我国目前货币的流通方式,使得货币流通速度和基础货币受到较大影响。
由于金融创新带来的新型支付方式给与了传统货币机制和体系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也影响着传统的货币基础和货币供应量,如果此时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考虑网络金融支付的影响,那么会严重减弱政策的实际效果。归功于现代化的交易支付系统能够有效的记录并反馈交易记录。在此支撑之下,我们可以轻易。除此之外,通过总结货币流通速度和乘数的规律,可以更好地观察未来的走势。因此,研究第三方支付对于中国货币流动影响,有利于保证我国建设和发展健康有序支付市场。
一、文献综述
(一)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对于第三方支付,国外许多学者都研究并发表过自己的结论。Sevy(1974)在他最早开始研究第三方支付的论文中表明:第三方支付相对于传统支付方式而言有着很大的优势,例如第三方支付的收款和支付模式更加具有便捷性、信用中介保证和可开发性等优势,随后Sorkin(2001)指出,第三方支付是以第三方机构作为买卖双方的中介机构,并与买方、卖方或者与两方都建立合同关系的网上支付。在此之后,Weir、Anderson(2006)认为当一个客户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把自有资金从一个银行转移到他在不同银行所开立的银行账户或者转移到其他人在任意银行开立的账户是就是第三方支付。
国内学者也同样对第三方支付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李伏安(2006)认为,第三方支付是类似于网上银行的机构,实际上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在承担着网上银行一部分的服务和功能。阿拉木斯(2007)认为,第三方支付实际上就是不受管制的网上银行,客观上来说它已经具备了银行的某些特征。而更多的学者趋向于把第三方支付定义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它只是承担金融服务中的部分职责,包括资金结算和中介服务。谢琳、卢建军(2003)在研究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经营的原理和流程的基础上,把第三方支付认定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的商业银行支付方式的新型支付手段。宋仁杰、袁海威(2008)探究了暂留货款是否能够界定第三方支付的性质,根据商业银行法律规定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实际定位,得出第三方支付应被定义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结论。蒋讯林(2015)认为自身具备一定的信誉和实力,并且能够与商业银行签定合约,并且在银行监督、管理下为客户提供交易、中介、支付等服务的公司或组织是第三方支付机构。
综上所述,关于第三方支付性质的明确界定,学术界还是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但是大家都比较认同的是第三方支付是促成买卖双方交易的第三方,或者可以把第三方支付简称为交易或支付中介。
第三方支付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第三方支付对货币流动速度存在积极影响
SelsuvaSalo和JohnHawkins(2001)基于21个国家的货币和网上支付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电子货币和货币流通速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Abednego和Apriansah(2010)以印尼的货币市场为背景展开研究,通过实际现金余额对印尼的第三方支付与货币流动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第三方支付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因果关系,并且由此得出结论:电子货币的发行会改变人们对不同层次货币的需求,从而市场上人们平均持有的现金数量减少了,进一步加快人们手中所持有现金的流通速度。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6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