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众彩物流中心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优化研究【字数:11461】

2024-02-25 13:5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升,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从整个供应链角度来看,我国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最终消费者手中,这之间存在着众多的中间环节,导致产品的成本与售价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差异有时甚至是巨大的。中间环节的各项费用支出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着重于研究从批发市场到最终的零售终端——农贸市场之间的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情况。通过对学校周边农贸市场的实地考察,了解生鲜农产品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之间的物流运输模式,分析其优劣势,并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以增强各模式运行效率,使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福祉。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众彩物流中心3
(一)众彩物流中心现状3
1.基础设施 3
(1)地理位置3
(2)工程建设3
2.发展情况3
(二)众彩物流中心功能定位4
二、农贸市场采购物流模式4
(一)品牌加盟的采购物流模式4
(二)商户自主的采购物流模式4
(三)有中间商介入的采购物流模式4
三、各模式分析比较4
(一)商户自主的采购物流模式分析5
1.商户自主的采购物流模式优点5
(1)时间灵活5
(2)物流运输成本低5
(3)生鲜农产品品质有保障5
2.商户自主的采购物流模式缺点5
(1)保鲜措施缺失5
(2)面对面的对手交易具有偶然性5
(二)有中间商介入的采购物流模式分析6
1.有中间商介入的采购物流模式优点6
(1)分工明确,各司其职6
(2)中间商拥有一定的价格谈判能力6
(3)搜寻成本低6
(4)平均成本低6
2.有中间商介入的采购物流模式缺点6
(1)前期投入成本高6
(2)中间环节增多6
(三)综合比较分析6
四、总结与建议7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一)总结7
(二)建议7
1.完善生鲜农产品品质等级分类7
2.完善生鲜农产品追本溯源信息机制7
3.健全生鲜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7
4.稳步推进“农改超”进程8
致谢8
参考文献8
众彩物流中心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优化研究
引言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价不断上涨,原来位于市区的农产品集贸市场由于成本上升不得不迁移到郊区,这就使得生鲜农产品城市供应“最后一公里”的距离被拉长,而由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之间的物流运输也变得更加复杂。于是由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之间的物流情况就有了研究价值。
当前,我国对生鲜农产品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供应链模式、冷链物流、供应链协调等方面。
在供应链模式方面主要有四中不同的模式,分别为以超市为核心型、以加工企业、物流企业为核心型、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主导型、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供应链模式[1]。马腾骏 (2004) 指出以超市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模式可以减少整个供应链的中间环节, 在卫生和服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虢佳花等 (2007) 通过对上海华联和家乐福生鲜供应链的案例分析, 得出以超市为核心的生鲜供应链模式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和流通损耗, 提高产品品质的结论[3]。然而,以超市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也存在许多问题,该模式在信息技术、物流、成本、产品安全性、供应商管理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鉴于我国消费者仍然为价格敏感型,李季芳 (2007) 提出以加工企业、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在整合供应链方面有自己的优势, 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产品,从而使顾客得到较大的价值[4]。周波(2008)认为龙头企业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可以发挥连接市场的桥梁作用,实现产销对接,而以农业合作组织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可以实现选种、包装、销售的统一,增强个体农户所生产产品的竞争性[5]。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深刻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电子商务为现代社会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基于这个前提背景,很多学者开始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但斌等 (2017)从价值主张、核心资源、运作流程以及盈利模式四个方面描述了基于消费众筹的“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预售模式[6]。
由于生鲜农产品易腐变质的特点,在冷链物流方面,研究大多集中于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李平 (2005) 根据生鲜产品冷链配送需求的不同, 提出了三种冷链模式[7]。邱洪全 (2017) 对物流服务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进行了详细的相关研究分析[8]。丁艳(2019)通过实验证明经过预冷处理的生鲜农产品贮藏品质更优,不但可以降低生鲜农产品在运输销售途中的损失,还可以使产品的新鲜度更有保障,且经过10小时预冷的生鲜农产品品质最好[9]。
各学者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有以下研究:周应恒等 (2008) 通过对南京市生鲜蔬菜不同流通渠道的效率差异的实证分析, 提出要尽可能发展具有市场优势的、大众化的、对运输条件要求不太高的蔬菜品种,用更先进的流通模式, 减少流通层次, 譬如生产基地和超市直供模式来提升供应链效率,使整条供应链得到优化[10]。颜波等(2014) 以物联网环境下生鲜农产品三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从生产、分销、零售角度,建立了基于改进收益共享契约协调下的利润分配模型[11]。王磊等 (2015)从零售商和供应商的角度,以生鲜农产品新鲜度为影响因素,结合价格影响的消费者时变效用函数,构建了生鲜农产品两级供应链利润模型[12]。侯国栋等 (2017) 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库存系统进行研究,在将市场需求纳入考量的三级供应链中发现使用大联盟博弈所获得的均衡解最优, 此时各成员利润和系统整体利润最大[13]。
国外对生鲜农产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需求预测、物流和库存管理、供应链协调和供应链可追溯技术等方面。在生鲜农产品需求预测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有待更深入的完善。在物流和库存管理方面,Riera F等(2016)发现采摘后的生鲜农产品主要生理活动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强度越高,生鲜农产品内部营养物质消耗越多,品质降低速度也越快[14]。Choi J H等(2015)认为预冷是去除田间热、降低果温的一种最佳快速的方式,要保持农产品营养、新鲜度和安全性,需要采取合理的预冷时间,从而降低农产品在流通与销售过程中的数量和质量损失[15]。国外尤其注重对供应链可追溯技术的研究,Manish等(2013)认为因为生鲜农产品有容易腐烂、对气候依赖性较高、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大的特点,所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比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更加复杂,消费者也更加关注其安全性[16]。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dzsw/562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