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对农民借贷行为的影响基于chfs数据的分析【字数:12338】
目录
摘要II
AbstractIII
引言1
一、国内外关于土地流转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的观点1
(一)农户借贷渠道选择行为研究2
(二)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在地域性特征方面的研究2
(三)多视角下对农户借贷行为问题的研究3
(四)土地流转对农户借贷行为问题的研究3
二、样本数据和计量模型4
(一)样本数据4
(二)计量模型选择5
(三)变量设定及说明5
1、土地流转变量5
2、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变量5
3、农户经济变量5
4.金融机构评价变量5
三、实证分析5
(一)数据描述性分析5
(二)相关性分析6
(三)logistic分析7
(四)农地流转对农户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8
四、结论与建议9
(一)加速土地有序流转10
(二)推广土地经营权抵押措施,加强家庭农场等较大规模农场建设10
(三)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10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土地流转对农民借贷行为的影响——基于CHFS数据的分析
摘 要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从土地流转、农户家庭人口数、人均年龄、文化水平、农户家庭年收入、农村金融机构评价这6个特征变量出发,先进行这些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然后运用 Logistic模型进行计量统计从而来实证分析这些变量对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程度,同时还着重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流转行为会带来农户金融借贷需求分化趋势,农户基本面临着在获得农业生产性资金的融资困难的境况,所以要加快完善与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或服务。土地流转对农户借贷需求的分化性和差异性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故本文提出加速土地有序流转;推广土地经营权抵押以及在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对扩大土地耕地面积和经营规模的农户进行重点有针对性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的完善,从而有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效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借贷需求等建议,这些均有助于推进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
引言
据农业部权威统计可得到,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经发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土地面积高达5.12亿亩,流转率已达到37%。在这之中,农业家庭中发生了土地流转和部分土地流转的家庭数量居然超过了7000万户,这占所有拥有土地的农户的比例将近30%。解决中国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及“三农”问题、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土地流转被认为的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该国家发展的根基,其中“三农”相关问题已是国家经济建设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其中之一,这其中农民是构成“三农”问题的核心要素,而有关农民的问题归根结底就聚焦在与土地相关的问题上。所以说土地是国家的基础,也是国家的根本,同时土地流转会加快农村农业产业结构重整的速度,有效促进农业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充分高效利用,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推进国民经济的快速稳步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1]。”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2]。”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农户传统的生产所引发的可能行为以及他们的经营环境、条件等均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一些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比如金融资金的借贷行为等也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对土地流转背景下各农业家庭借贷需求的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与掌握农户的借款需求,这对促进土地流转发展、提高农户借贷可行性,改革农村金融产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和政策,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等方面无疑既具有重大的理论上又有现实上的意义。
现如今国内外学界针对于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可以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类。第一类研究主要关于农户借贷渠道是如何选择的,即对于现如今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存在着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渠道。第二类对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聚焦于从地域性特征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分析。该类研究认为不同地区的农户会由于政治、经济环境和地理环境条件等的不同,其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各有不同且各因素影响程度也大有不同之处。第三类研究侧重于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来观察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差异性。现存文献对于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还比较丰富,但主要是分离借贷的供给和需求行为来单独研究或是从两者相互作用来综合研究借贷行为,在对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也是仅仅侧重于借贷渠道是如何选择的及借贷的可得性和行为的地区差异性,而针对土地流转这类的农村社会经济行为对农户借贷行为是怎样影响的这方面的研究极少。
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探究在土地流转行为趋于大势的背景下,农民是否会发生借贷,借贷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以及农户的借贷行为会因为土地流转又会产生哪些差异性特征。这些无疑对农村土地流转体系的改革及完善和农村金融政策与制度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一、 国内外关于农户借贷行为影响的观点
(一)农户借贷渠道选择行为研究
林毅夫等[3],刘西川等[4]认为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现象,这构成了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的对立结构。马晓青等[5]、赵学军[6]的研究中实地调查数据显示在对于实际的借贷渠道选择以及农户主观意愿的借贷渠道选择来看,非正规金融渠道是农户获取贷款资金的最的主要来源; 但同时也注意到,农户从正规借贷渠道获得贷款的机会在增加,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作用最为重要。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贷款供给总量不足且一定的情况下,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复杂相关的申请程序和步骤相对繁琐,所以这些原因给农户申请贷款造成有较大的难度,带来许多困难。又由于缺乏一定的抵押资产,农户很难获得正规金融机构所规定的借贷程序完成而该拥有的信任从而就很可能会失去贷款的机会; 其次,从农户自身状况出发,中国农村地区由于所固有的缺乏金融知识以及乡村情节丰富,村民之间的感情相对较浓厚或温情等特点,在长时间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农户具有自己的社交圈,包括亲戚、邻居、商业伙伴等,农户和他们之间往往表现出信任是不受制度约束的特点,这使得非正规渠道表现出手续简单、方便灵活等特点,因而更容易为农户接受及认可。周小刚、陈熹[7]的研究表明,农户借贷行为的人际信任在关系型私人借贷中比在有组织的正式借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关系私人借贷比有组织型的正式借贷更常见。农户是如何选择金融机构这类问题不仅是与金融市场的贷款供给有关,也与农户的自身特征如借款原因与目的、年龄、文化水平、生产经营能力因素等有关[8]。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606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