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探究以河南信阳为例【字数:11200】

2024-11-03 10:3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一、引言 1
二、研究假说与模型 2
(一)研究假说 2
(二)变量选择 2
(三)分析模型 2
三、实证分析 3
(一)调查地区概况 3
1.河南省信阳市土地流转现状 3
2.河南省信阳市土地流转问题 4
(二)问卷调查设计 5
1.问卷设计 5
2.数据来源 6
(三)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6
1.样本基本特征 6
2.描述性统计分析 7
(四)假说检验总结 8
1.相关分析 8
2.Logistic回归分析 9
3.检验结果分析 9
四、结论及建议 9
(一)研究结论 9
(二)政策建议 10
1.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10
2.大力开展非农职业技能培训 10
3.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附录 14
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探究——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
摘 要
河南省信阳市的土地流转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土地流转中的影响因素,并从这些影响因素来分析信阳市土地流转的原因和方式。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引起农户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化程度和农户户主特征以及农民恋土情节。由于信阳市的土地流转问题对当地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良地影响,为了减少信阳市的土地流转问题,并促进土地流转向好的方面发展提出了一定的相应措施。
引言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大面积的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极大的危害性。土地流转合理使用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土地流转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土地的流失,并且还容易应发社会的争端。土地流转的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流转方式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相同。土地流转在我国范围内是合法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了促进土地的合理使用,对于土地流转的管制是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必需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的方针中就提到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今已经到达2020年,“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已经实现。为了国家持续的发展,为了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在2005年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方案。土地是农民的立身之本,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土地流转成为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土地流转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每一个国人的努力,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新农村经济建设水平,建设真正的“小康社会”。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总存在一些问题,人才流失问题,经济水平落后问题,环境破坏严重问题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都需要人们一一的去解决。不同地区面对的问题不一样,解决的方案也不相同,河南省信阳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是土地流转所造成的问题,由于土地流转的问题,对于新农村的建设造成了极大的阻挠。因此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农户农用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许多学者也对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郭晓鸣(2011)[1]认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需求。张卫杰(2011)[2]认为土地流转推动了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使农民收入增加。黄祥芳,陈建成,陈训波(2014)[3]认为农地流转补贴政策能够推动土地流转,而补贴政策应当在国家的引导和规范下因地制宜指定,并且应当倾向于补贴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但社会效益较高的项目。曾志勇(2014)[4]以将乐县为例,认为即使掌握市场信息,加大投资力度能够在当前将乐县已实行的土地流转措施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王鹏(2012)[5]以甘肃省永昌县的63个农村土地流转示范点及其涉及的43个村为主要调研样本点,研究了永昌县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表明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包含土地流转期限、流转规模小,土地集约化经营等因素。周春芳(2012)[6]对江苏省的农地流转进行调查,发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户非农就业和农户家庭社会保障水平均能够影响农户土地流转。同时不同土地资源禀赋、互助特征不同的农户具有不同的土地流转行为[7]。各位学者们的研究从制度到政策都十分全面,但是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微观方面仍有欠缺。因此,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的农户为研究对象,希望可以分析土地流转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并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假说与模型
(一)研究假说
根据文献研究,农户土地流转不仅受农户自身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和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情况等,也受到了来自城镇化和农村社会体系的影响。此外,农民本身的土地情结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据此,本文提出五个可供模型检验的理论假说,分别是:
假说1:年龄越大,文化教育水平越低的农户户主,他们进行或接受土地流转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农户进行或接受土地流转形式可能性就越大。
假说2:农业整体收入水平越低的农户户主,选择土地流转形式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农户进行或接受土地流转形式可能性就越小。
假说3:农户承包地距离城镇的距离越近,地理位置就越优越,农户将会选择土地流转形式。反之,越少农户进行土地流转。
假说4: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时间越久,恋土情结越深,参与土地流转的可能性越小。反之,极少正式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人,则更加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假说5: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户,他们更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反之,则不愿意讲土地流转出去,或者不轻易进行土地流转。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60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