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农户对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的反响基于农户调研【字数:12602】

2024-11-03 10:3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 5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7
三、政策认可度分析 8
(一)“30年承包期限”认可度 9
(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认可度 10
四、政策落地方式认可度及影响因素 10
(一)变量与模型选择 10
(二)计量结果分析 12
五、延包政策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 13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13
1. 认知模型 14
2. 行为模型 14
(二)变量说明与实证结果 14
六、结论与建议 16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农户对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的反响
——基于江苏省农户调研
摘要
农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改善了农民的农地经营行为和决策预期,对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和制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基于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在江苏省获取的738份农户调研问卷,探讨农户对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反响。研究结果表明:(1)多数农户对延包政策持支持态度,但一半以上受访农户反对“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2)半数农户反对在本轮承包期到期后在现有承包地基础上直接延包。农户追求的核心是承包起点的地权公平,可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可能性,通过“确权不确地,动股不动地”在土地承包经营中兼顾公平与效率。(3)提高土地产权的清晰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地流转的实现。延包政策使种粮大户和小农户的农地转入与转出决策更加放心。
引言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的制度,集体经营的形式挫伤了农民个体的生产积极性,浪费了农村劳动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为解决以上弊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基层实践中诞生,并迅速推广至全国。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显化了农户个体间经营水平的差异,多劳多得的模式极大地鼓舞了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近年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来,在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中,家庭承包制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随着分户分田等农地分配行为,农地细碎化问题日趋严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转过程的交易费用,阻碍了农地规模化、机械化的进程[1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存在土地产权不稳定、土地界定不清晰、土地交易受限制[3,4]等问题,使农地交易不确定性提高,降低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迅速推进,现有的小规模、小单位的农业生产形式与外部大市场、传统的粗放经营与现代化的高效农业生产的矛盾日益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以期提升农地产权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农民的经营行为和决策预期。一则有利于保证当下农地承包关系的稳定,但并未将这种稳定转化成固化或者私有化,避免了土地重分化,着重体现了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基调。二则有利于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促进土地流转。
2019年11月,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 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5]。《意见》明确规定:一是坚持延包原则,不得将承包地打乱重分;二是第三轮承包期自各地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之日开始计算,承包期为三十年[5]。对于延包政策的具体落地方式,目前正在对先到期的县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的延包试点,试图通过试点来摸索经验,寻求指导基层探索延包的具体办法。
总之,农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对今后的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和制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但农户对该政策的认可度如何?与此同时,农村普遍严格实行“生不增、死不减”的农地政策,在二轮承包期减并未根据人口变化调整土地,农户间人地关系失衡,农村新增成员无地现象普遍[5,6]。无地农民的土地问题又将如何解决?该政策是否会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决策产生影响?本文将基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苏省获取的738份农户调研数据,对以上问题做出答复。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
土地制度是维持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制度,土地制度的公平性感知直接影响农民群体的生产积极性,土地制度的效率又决定了土地资源配置的优劣。目前我国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处于第二轮承包期。江苏省第一轮土地承包自1983年前后开始,承包期15年。1993年中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延长为30年,即江苏省目前的第二轮承包大致到2027年结束,临近尾声。在此节点上农业发展陷入再徘徊。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明确表示,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本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农地将迎来第三轮承包。这体现了农地产权的稳定性和农地政策的连续性,将使农地承包者与经营者产生稳定的产权预期,并指导其流转与经营行为。
2019年11月,新华社首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 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5],对延包政策的落地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意见》表明,巩固和完善现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是农村土地政策的基础,保证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是农地经营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土地承包关系在本轮土地承包期结束后,按土地确权的结果直接延长三十年。《意见》的发表,既能进一步稳定农户个体的农地承包权,使农民放心地做出流转土地的决策,也能让新型经营主体对其农地经营权产生稳定的预期,使其放心地流入土地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经营,加大农业设备的投入,产生长期生产经营的预期,朝现代农业的方向迈进[6]。同时只有实行三权分置,放活农地经营权,才能使农户个体的承包权得以变现,土地才能够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60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