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农地利用的化肥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晋城为例【字数:10949】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引言 1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回顾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文献回顾 1
1.不合理化肥使用行为的影响 2
2.影响农户化肥使用的因素 2
(三)研究方法 2
1.文献研究法 2
2.问卷调查法 2
二、农户施肥行为的理论基础 3
(一)农户的概念 3
(二)理论基础 3
1.有限理性理论 3
2.路径依赖理论 3
三、实证分析 4
(一)晋城市概况与问卷数据来源 4
(二)样本特征分析 4
1.农户基本特征 4
2.农户对化肥的认知分析 5
(1)使用量认知 5
(2)负面环境影响认知 6
(3)化肥减量认知 6
3.农户化肥使用行为分析 7
(三)农户化肥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 8
1.数据的预处理 8
2.相关性分析 8
3.影响因素分析 9
(1)家庭基本特征 9
(2)化肥使用量认知 9
(3)负面环境影响认知 9
(4)化肥更换频率 9
(5)对新技术的了解 9
四、结论与对策 10
(一)结论 10
(二)建议 10
1.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农业经营 10
2.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户对化肥使用新技术的认知水平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附录A Pearson相关性分析 12
附录B 调查问卷 14
农户农地利用的化肥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
摘 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世界第一的粮食产量,同时我国也是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2015年,中国已然成为全球化肥使用量最高的国家。不同学者也从多方面实证,长时间对化肥的不合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理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土壤质量下降、农田重金属污染等,不仅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也严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在对农业的高要求发展下,农户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造成的负面生态环境影响越来越被重视,尤其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多次提及要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合理控制农业化学品投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本文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通过对晋城市下设五个县市的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并利用SPSS19.0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晋城市农户合理施肥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农户施肥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三类,即家庭基本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特征,论文最后提出了引导农户合理施肥的对策建议。首先,在制度上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市场,给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尽最大可能实现规模化农地经营,其次,我国农户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为了更好的推广高效有益的农业方式方法,要对农户要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户对化肥使用新技术的认知水平。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回顾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国的粮食产量处于世界第一位,与之相伴随的我国化肥生产量和化肥施用量也处于世界第一位。2015年,中国已然成为全球化肥使用量最高的国家,同为农业大国的美国在2015年每公顷土地化肥使用量为137.03千克,而同时期中国每公顷土地化肥使用量为506.11千克,约为美国的3.7倍。
多地频发由化肥使用不当而产生的环境污染现象,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严峻的化肥过度使用问题:国家农业部于2015年下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在2017年,《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要求健全农业投入品减量施用制度,同时提出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的目标;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一次强调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自2015年起,中国农用化肥施用量已达成三连降,但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量达到5653.4万吨,就氮、磷、钾折纯消费量上,约是美国和印度化肥消费量总和。现实显示,我国化肥施用量上仍有很大程度的压缩空间。我国一直在大力提倡农业规模化发展,但在生态脆弱地区,碍于自然条件限制,农业规模化条件不足,多破碎耕地,农户对科学使用化肥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有限。农户是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的主体,研究农户农地利用的化肥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积极引导农户改进不合理的化肥使用行为,对我国缩减农地化学品投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1.不合理化肥使用行为的影响
化肥使用一方面可以令土地增产,另一方面也可能对土地造成污染,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开始研究农业面源污染,也逐渐重视对化肥使用行为的研究。
十九世纪,Liebig创立了养分补偿学说,由于农作物的生产需要从土壤中吸取部分养分,会使得土壤中的养分越来越少,如若想要恢复原来的地力水平,就应该对土壤施肥来恢复农作物生长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否则农作物的产量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黄国勤、王兴祥等[1]认为长期施用化肥会引起土壤酸化和板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酸化还能溶解土壤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如钾、钙、镁等,在降雨和灌溉的作用下,向下渗漏补给地下水,使得营养成分流失,造成土壤贫瘠化,影响作物生长。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606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