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字数:10772】

2024-11-03 10:3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农地流转与要素生产率 1
2.农地流转与技术效率 3
3.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3
(三)研究思路 4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4
1.可能的创新 4
2.不足之处 4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4
(一)概念界定 4
1.农地流转 4
2.全要素生产率 4
(二)影响机理 4
三、数据与模型建构 5
(一)数据来源 5
(二)模型及变量选择 5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7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分析 7
(二)农地流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估计结果分析 8
1.农地流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8
2.控制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8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9
(一)结论 9
(二)政策建议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摘 要
为了检验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然后基于江苏省农户调研数据,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估计和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农地流转对农户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模型,实证考察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地转出会导致农业生产率的下降,而农地的转入则能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率。因此,政府要鼓励农户流转土地,活化土地要素;适当扩大农业生产投入;研发和推广新技术。
引言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0.60%。与此同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结构逐渐呈现老龄化状态,再加上我国农村耕地具有明显的细碎化特征,机械化农业发展较为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困难,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效率难以提升的难题,阻碍了农业经营的进一步发展。理论上来说,农地流转作为现代化农业的必经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然而现实中农地流转过程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农地流转后,转入土地的农户虽然扩大了经营规模,但劳动和资本等其他要素投入可能并未同步跟上,导致农业生产率不升反降。同时实证研究指出全要素生产率与农户的耕地规模无关[1]。另外,农地流转后的规模经营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有较高需求[2],而经营主体出于长期投资风险大的担忧,往往选择短期投资,基础设施需求得不到满足,农业生产率难以提高,给农业发展带来较大困难。因此面对农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实证检验农地流转是否能真正推动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农业生产率一般用要素生产率(包括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率等单要素生产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来衡量。
1.农地流转与要素生产率
(1)农地流转与土地生产率
大部分学者认为农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孙屹等(2014)在研究农地流转以及土地细碎化等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得出农户转出土地会正向影响土地产出率的结论,且二者相关程度较高[3]。何欣等(2016)在研究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时,发现农地流转能够改善有限的土地资源,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效率[4]。王建英等(2015)以单产和亩均利润来衡量土地生产率时发现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5]。范红忠与周启良(2014)研究发现,当气候、种植方式和土地质量等驱动因素得到控制时,种植面积的扩大仍然能够促进土地生产率的提升[6]。朱建军等(2011)基于扩展 CD 函数比较浙江和甘肃农地流转对生产率影响的数据发现,发育程度较高的农地流转市场能够强化农地流转行为对土地生产率的推动作用[7]。Brabec和Smith(2002)认为农业生产效率会因为土地的细碎化而逐渐降低,而农地规模经营则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8]。
也有些学者认为农地流转与土地生产率是负相关关系。曾雅婷等(2018)研究农地流转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关系时,发现从具体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来看,土地流转会引发土地要素产出率的下降[9]。陈训波等(2011)运用DEA方法从多个角度来测算和分析农户生产率,也得出土地流转会降低土地生产率的结论[1]。林善浪(2000)分析农民不愿接受土地规模经营的原因时,发现土地规模的增加会负向影响土地生产率[10]。俞文博(2016)基于江苏省调研数据分析,发现转入户在降低单位面积土地的劳动投入情况下,没有合理增加资本性投入来进行弥补,因此土地生产率不增反降[11]。辛良杰等(2009)等发现当农户经营土地的规模超过30亩时,土地规模的继续扩大会降低土地生产率[12]。Benjamin和Brandt(2002)研究1995 年河北省和辽宁省的农户数据时,认为土地生产率和农户经营规模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13]。
也有学者认为二者关系不确定或者不相关。蔡基宏(2005)通过农户模型推导出兼业程度会影响土地规模与土地产出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14]。贺振华(2003)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在流转后新的生产要素的出现或旧有的生产要素发生了质的变化的前提下,土地流转这一行为才会影响土地的生产率[15]。Klaus Deininger等(2003)通过国家层面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土地生产率并非是随着规模的扩大而提升[16]。罗必良(2000)也发现土地产出率与经营规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17]。Li et al.(1998)通过实证研究河北、辽宁两省664户农户调查数据,认为土地流转并没有对土地产出率产生影响[18]。
(2)农地流转与劳动生产率
大部分学者都赞同农地流转可以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匡远凤(2012)研究发现当物质性要素投入发生变化时,中国省份农业劳动生产率会随之提高[19]。陈训波等(2011)用 DEA 方法测算了北京、广州、上海 3 地的农户生产率,发现农地流转对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高帆(2010)分析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时,研究数据发现劳均耕地面积的扩大能够推动机械化发展,在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单个农业劳动力能够推动更多的资本,最终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0]。林善浪(2000)评价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率时,理论分析得出劳动生产率随着土地规模的扩大而提高[10]。罗必良(2000)也同意这一观点[17]。冒佩华等(2015)研究认为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1]。孙屹等(2014)也认为农户的转出转入行为能够有效提升劳动生产率[3]。李承政等(2015)认为农地流转能够优化原有的劳动利用效率,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2]。宋伟(2006)[23]与陈园园等(2015)[24]均认为农地流转能够优化土地与劳动力的配置,避免闲置劳动力的出现,从而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60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