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产城融合导向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约束下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字数:18731】

2024-11-03 10:3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 II
ABSTRACT III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3
(一)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3
(二)开发区产城融合的作用及目标和开发路径 4
(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研究 4
三、案例选择 7
(一)研究区域 7
(二)区域比较与选择 7
四、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8
(一)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研究 8
(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情况调查 9
五、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12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 12
(二)评价指标标准化 12
(三)集约度的计算 13
(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分析 14
六、结论与建议 16
(一)研究结论 16
(二)优化建议 17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产城融合导向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约束下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
摘 要
开发区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对开发区的建设更注重生产功能相对忽视了生活功能,使得产城分离,从而导致的“孤岛”、“鬼城”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园区可持续发展。新时代赋予产城融合新的内涵,即以产、城、人三位一体化作为新的发展理念,达到促进园区生活与生产功能有机融合的目的,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开发区产城融合的重点。进行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有利用打造将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商业等生活服务功能融为一体的复合型开发区,是解决开发区“有产无城”现象的核心,也是实现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关键。本研究以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通过爬虫获取园区周围公共配套设施和居住区的poi数据,并利用ARCGIS软件对园区居民区做1000米缓冲区分以来观察设施的服务范围,同时对社区居民关于设施配置情况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探索基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从而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利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归纳现存的问题并给予优化建议,为南京市开发区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丰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内涵。
引言
我国的开发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是吸引外资、出口创汇以及人才聚集的地方。开发区作为城市土地使用最为活跃的区域[1],进行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是使土地利用益最佳的方式。而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实现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础。由于开发区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侧重“产”,而城市侧重“城”,使得城市开发区的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分离,出现注重生产与生活平衡的开发区没有单一功能开发区集约度高、城市功能经济效益低下、新城人口容纳性低等现象,导致新城开发产城不融合问题突出。
产城不融合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2]:1)有城无产,产业“空心化”[3];2)有产无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其中,解决有产无城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动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我国大部分处于“有产无城”状态的新型园区所暴露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型经济开发区急剧扩张导致新园区缺少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因而许多居民不愿意入住,开发区是缺少人气;另一方面处于城市中心位置的老城区,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常常受到地理空间的制约,使得建设产业发展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受阻,产业进驻找不到合适城市载体。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电子科技、新型材料等产业研发和科研孵化基地,在招商引商和招才引智方面较为突出,而园区周围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情况远不及产业的迅速扩张,属于典型的“有产无城”在第一个方面的表现。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是决定开发区是否能够完成从以工业为主导的单一功能城区向融合文、教、体、医等多功能复合型城区成功转型的关键。与白下园区在创立时间与规划起步相当的南京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其在开发区产城融合式转型升级上尤其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展了栖凤湖城市配套综合体,侧重对城市公路的提档升级,有序进行建立外国语学校、江宁分医院、绿地商业综合体等项目,以来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此外,苏州作为中国开发区产城融合式发展成功的典型案例,对我国其他区域开发区建设与转型有很强的导向性,通过对苏州2019年年鉴进行查找,发现苏州高新区将继续对教育、文化、医疗、娱乐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资源进行布局的改善,如展开一系列的措施如扩建学校、推进医院与上交附属新华医院的全面合作、举办各类公共文化活动等。可见无论是同级别开发区之间比较还是参考具有导向性的开发区,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仍存在欠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对于产城融合型开发区构建不可或缺。故在构建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时,应注重对开发区城市功能测算指标的选取,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改进土地利用模式,以来实现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开发区城市功能的建设需要产业发展作为经济资本支撑,更需要利用城市功能为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要素和市场环境创造条件。结合新城区居民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针对性需求进行社区配套标准规划,这是回归了“以人为本”理念,摒弃了传统为产业而配置的老思路,促进城市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提升城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为新城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等问题的探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弥补了以往文献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对公共资源利用重视度不高的缺陷,同时也是对相关文献的丰富。因地制宜地促进开发区规划政策和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新内涵,结合自身特征进行创新。因此,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此外,本研究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于中国大多数的开发区而言,城市功能发育滞后于产业功能所带来的各种“城市病”,使得“产城分割、职住分离”等问题日益明显[4]。基于产城融合视角并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制约下建立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解决“睡城”、“空城”、“鬼城”等怪象,推动开发区产、人、城三者的融合并对开发区建设规划方面提出建议。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60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