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猕猴桃提取物合成纳米银及其理化性质表征【字数:12026】

2024-11-02 12:2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Ⅱ关键词Ⅱ
AbstractⅡKey wordsⅡ引言1
文献综述2
1纳米银绿色合成及研究进展2
1.1微生物合成法2
1.2植物合成法3
2纳米银的生物功能和应用3
2.1催化功能3
2.2诊断功能3
2.3增强表面荧光4
2.4抗菌和抗病毒功能4
2.5抗癌功能4
2.6光电子学5
第二章 纳米银粒子的制备及其表征6
1材料与方法6
1.1材料与设备6
1.1.1材料6
1.1.2主要设备6
1.2纳米银的制备5
2纳米银的表征6
2.1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6
2.2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检测6
2.3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7
3结果7
3.1纳米银的合成7
3.2紫外可见光谱分析7
3.3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分析8
3.4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9
4讨论10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猕猴桃提取物合成纳米银及其理化性质表征
摘要
近年来,纳米银的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纳米银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纳米银的制备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纳米银在生物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其生物相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绿色合成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绿色合成法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方面:选择的介质要可以溶解;还原剂要绿色安全,对环境没有没有污染;纳米银的稳定剂要无毒无危害。以猕猴桃根提取物作为还原剂,在合适的条件下合成纳米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粒度激光分析仪和透射电镜等对合成的纳米银进行表征。分析得到纳米银为球形;紫外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3 nm;Zeta 电位约为17.8 mV,PDI为0.282。由此可得利用猕猴桃根提取液可实现对纳米银的可控合成。
引言
近年来,关于如何合成纳米银颗粒的研究越来越多,纳米银作为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一种新型的材料,具有安全、抗菌谱广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粒子的尺寸在1~100nm之间,它是处在原子簇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的粒子。纳米银具有特别的理化性质和光电性能,在电子学、光学、催化、医药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抗菌和抗癌治疗药,诊断和光电技术,水消毒以及其他临床/药物应用。银是很吸引人的材料,它成本较低,并且是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易于获取。在各种生物医学领域中已使用了具有独特性能的多种类型的银纳米结构。各种尺寸和形状的银纳米材料已被广泛用于各种应用和医疗设备中,例如电子设备,洗涤剂,油漆,涂料,肥皂,绷带等。因此,银纳米材料的特定物理,光学和化学性质是优化在这些应用中使用它们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以下材料的详细信息在合成中必须加以考虑:表面性质,尺寸分布,颗粒组成,溶解速率(即溶液中的反应性和离子释放效率)以及还原和还原的类型使用的封端剂。合成方法主要分为自下而上法和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的方法将更多的单个原子和分子组装成较大的纳米结构,以生产纳米级材料,而自上而下的方法是将散装的材料分解成所需的纳米结构。如今,纳米银的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制备方法,物理方法需要精密且质量高的仪器,化学方法需要的还原剂和有机溶剂,对环境和生物都具有危害,不顺应当今世界绿色发展的潮流,所以,使用无毒安全的还原剂和稳定剂的绿色合成方法,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热门主题。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纳米银绿色合成的研究进展
绿色合成法的溶剂、还原剂还有稳定剂都是安全无毒的。经过国内外历代科学家的研究,现在已经有多种方法绿色制备纳米银,例如真菌等。具体分类可分为微生物合成法和植物合成法。尽管绿色合成具有优势,但控制纳米粒子的多分散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改变pH值、温度、潜伏期、辐照、盐浓度和氧化还原条件来改善反应条件。例如,在高温下,负责纳米银合成的酶更具有活性,因此可以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培养微生物。pH值也会影响纳米银的大小,对植物而言,pH值的变化会导致化学物质的电荷变化,从而影响合成过程中银的还原和释放[1]。
1.1微生物合成法
微生物合成法包括真菌合成法和细菌合成法。微生物(例如细菌和真菌)可以还原金属离子,在有毒物质的修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3]。微生物合成法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与植物合成法相比,其反应条件的要求不高,并且绿色环保,投入的经济较少。许多微生物合成纳米银的能力都很强,并且它们的种类丰富多样。
许多学者研究了细菌产生纳米银的过程,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细菌和硝酸银溶液可以合成纳米银,根据银离子还原的位置,这种反应可以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发生。在此过程中,NADH依赖的还原酶从NADH获得电子,同时银离子被还原为纳米银[4,5]。Anima Nanda等[6]将快速生长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肉汤中,并且放在37 ℃下孵育24个小时,将培养物以12000rmp离心三分钟,取得上清液来合成纳米银。通过良好扩散法测试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成的纳米银对MRSA、MRSE、伤寒沙门氏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等的抗菌活性。Saravanan[7]等将巨大芽孢杆菌菌株接种在肉汤中,并在37 ℃孵育,以200rpm的转速搅拌24小时。孵育后,10,000rpm离心7分钟获得细胞滤液,将获得的细胞滤液置于硝酸银溶液中,合成了对多数抗药性病原菌具有抗菌活性的纳米银。
已经有很多学者探究出真菌可以合成纳米银,Dhillon[8]等人发现,未暴露于高浓度有毒金属的真菌具有产生高浓度蛋白质的固有能力,这些蛋白质可用于金属还原。真菌的金属离子耐受性好、易于培养、分离简单、可分泌大量的酶,所以在合成纳米银的研究中具有强大的价值。Zonooz[9]等提出了一种使用链霉菌合成银纳米颗粒的生物学方法,他们将硝酸银溶液添加到无细胞的上清液中,并将该混合物在28℃黑暗中于轨道振荡器中孵育48小时。该研究提供了无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因子可以促进纳米银合成的证据,是关于使用链霉菌的上清液生物合成纳米银的首次报道。Prakasham[10]等发现链霉菌可以通过胞内和胞外途径合成纳米银,并且分析到该菌株的颗粒合成和时间有关。刘晓莉等[11]从石斛中分离出了禾谷镰刀菌,将菌体浸泡到去离子水中,将其代谢产物与硝酸银作用,使银离子还原,得到具有抗菌作用的纳米银,并且研究出黑暗条件和适当的升温有利于生成纳米银粒子,并且可增强纳米银的抑菌的活性。当pH升高时,纳米银的抑菌活性先增高后降低。得到的纳米银对金黄的葡萄得到的纳米银对金黄的葡萄球菌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dwyx/60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