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选育方法对青脚麻鸡纯系剩余采食量选育进展的影响【字数:7255】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3
1 材料与方法 4
1.1 试验鸡群 4
1.2 选育模拟方法 4
1.3 数据统计分析及育种值估计 5
2 结果与分析 5
2.1 试验鸡群结构、表型统计及遗传参数估计 5
2.2 G2世代不同选择方法入选群体重叠率统计 5
2.3 不同选择方法入选群体及模拟后代群体统计分析 5
3 讨论 6
3.1 RFI及相关选育技术 6
3.2 个体育种值选择方法优于表型选择方法 7
结论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不同选育方法对青脚麻鸡纯系剩余采食量选育进展的影响
引言
引言:目前我国肉鸡一般分为两个大类: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白羽肉鸡占比56%左右。可见我国的肉鸡主要依赖进口品种——白羽肉鸡[1]。我国家禽资源丰富 (鸡198个,包括地方品种114个、培育品种79个、引人品种5个)[2],但由于我国对黄羽肉鸡的选育工作开展得较晚,近年来才逐渐重视对黄羽肉鸡的选育工作,因此黄羽肉鸡的料肉比快速型超过2.19:1,慢速型高达3.37:1或更高,远高于白羽肉鸡1.4:1的饲料转化率[3]。在肉鸡的生产成本中,饲料占65%左右,高饲料报酬,可以降低饲料成本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利益。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白羽肉鸡在我国肉鸡产业中占比过大不利于我国畜牧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我国没有白羽肉鸡的知识产权,每年都得用大量的外汇从国外进口祖代鸡[4],其次这些年由自然原因疾病疫情等造成的封关、贸易冲突等社会原因引起的人为干涉,都对我国畜牧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冲击,再者黄羽肉鸡是随中华历史文明留存下来的土鸡种,其鸡肉品质更适应中国人的身体特性[5],而且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发展黄羽肉鸡产业更能彰显我国的文化自信。因此加强黄羽肉鸡品种改良,提高黄羽肉鸡饲料转化效率和养殖效益,增强黄羽肉鸡的市场竞争力是我国黄羽肉鸡品种改良的总方向。
我国对肉鸡的育种研究工作比发达国家晚,六十年代之前黄羽肉鸡的育种研究工作都是地方鸡的简单经济杂交,用引进的白洛克等品种与石歧鸡杂交而得的石歧鸡和石歧杂是那个时代育成肉鸡的代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期间品系选育是我国黄鸡育种的主要方向,选种侧重于黄羽肉鸡的体型大小、羽毛颜色、产肉性能和生长速度。之后随着我国黄羽肉鸡企业逐年增多,国内育种者开始着手提高黄羽肉鸡的经济性能,如对均匀度的选育等[6]。在当时,针对石歧杂早期繁殖性能低、增重速度慢等问题,国内育种研究者引入隐性白羽肉鸡进行杂交,子一代的母鸡再与土鸡种进行杂交,从而育成了优质的商用黄羽肉鸡,如广东省白云养鸡公司培育的“882”等。伴随着我国育种技术的持续提升,自九十年代后我国开始对黄羽肉鸡进行系统的选育,利用地方良种资源,引进隐性白羽基因和性连锁矮小基因,应用数量遗传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选种及制种,培育新的品系,建立优良的品种繁育体系。自二十一世纪初开始,我国对黄羽肉鸡性状的选育进一步加强, 第二性征成熟、胫长、羽速、胫色、肤色都被作为重要性状,对繁殖性能及产蛋性能等遗传率低的性状也展开了选择。但到目前为止,黄羽肉鸡的饲料转化效率还是不够理想,亟待利用选择效果优异的选育指标及与之相匹配的选择方法大力提升黄羽肉鸡的饲料转化效率。
在我国全部有色羽肉鸡都被称为黄羽肉鸡。其中青脚麻鸡又可以被称为青脚麻花鸡,属肉用型品种,其鸡肉细嫩多汁,营养价值丰富,又具有生长快、养殖成本低、适应能力强、市场价格高等特点,是深受市场欢迎的黄羽肉鸡品种之一[7]。进一步提高它的饲料效率,将会大大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目前可作为衡量家禽饲料效率的有效指标主要有饲料转换率和剩余采食量。在1963年RFI被KOCH等人提出,指畜禽实际收获的粮食数量与为生长和维持而收获的粮食数量之间的差额 [8]。有研究表明,RFI性状和体重等生长性状没有相关性,在表型上RFI与其组分性状,如生长效果及体型等表型性状是彼此独立的,也就是说饲料使用的效率提升的同时,可以在不干扰机体的生长发育等性状的条件下减少畜禽的饲料采食量 [9],因此目前剩余采食量(RFI)被认为是更合适权衡畜禽的饲料转换效率的一个指标,选择RFI性状作为选育指标提高青脚麻鸡的饲料利用率合理且合适。本试验将通过青脚麻鸡三个世代的系谱信息和剩余采食量记录,利用三种不同的选育方法对剩余采食量进行模拟研究,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鸡群
试验所用的青脚麻鸡群由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该鸡群经过多个世代的选育并且记录有完整的系谱记录。试验鸡群严格按照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生产技术标准进行饲养管理,记录试验鸡群的RFI选育评估报告和系谱数据,持续收集鸡群的剩余采食量数据,随机选取各世代连续两周的剩余采食量数据。
1.2 选育模拟方法
分别用三种方法在G2世代筛选符合需求的个体[10]:(1)个体表型选择:将G2世代的青脚麻鸡个体依据剩余采食量由小到大进行排序,依次选择排名靠前的51只鸡(前9.85%)。(2)家系表型选择:依据系谱信息,计算家系均值并从小到大进行排序。Ⅰ,依次选取排名靠前的15个家系(前20%),每个家系随机选择4只青脚麻鸡;Ⅱ,依次选取排名靠前的23个家系(前30%),每个家系随机选择3只青脚麻鸡;Ⅲ,依次选取排名靠前的31个家系,每个家系随机选择2只青脚麻鸡;(3)个体育种值选择:根据系谱信息,计算个体育种值并排序,依次选取排名靠前的51只青脚麻鸡(前9.85%)。
在G3世代中分别选出五个入选群体各自的后代,统计分析其表型进展和遗传进展,对不同的选育方法能产生的RFI选育效果进行分析。
1.3 数据统计分析及育种值估计
利用Excel、SPSS和SAS V9.4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遗传参数和个体育种值估计,使用软件DMU 完成,使用混合线性模型[1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dwyx/605084.html